分享更多
字体:

新行长上任 欧洲央行会否搞量化宽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6 22:54 来源: 《新世纪》

  希腊公投事件“挟持”了G20戛纳峰会,但欧洲央行未来是否会走向

  美英式的全面量化宽松,才是决定市场条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 本刊特派记者 倪伟峰 发自法国戛纳 记者 王莉 发自北京

   niweifeng.blog.caixin.cn | wangli.blog.caixin.cn

  法

  国总统萨科齐11月3日语重心长地对记者一再重申,欧元是法国政策的中心,也是欧洲的“心脏”。2011年第六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理应是主角的萨科齐,被小国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抢去了风头。

  戏剧性的是,仅仅宣布将要对希腊救助计划举行公投后四天,帕潘德里欧在3日态度突然急转:“我们有个悖论:不是共识就是公投。如果反对党一起加入对救助款的谈判,就不需要公投。”此言一出,全球金融市场如释重负。显然,因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而造成市场无序违约的风险暂时消失。

  但伦敦经济咨询公司凯投宏观首席欧洲经济学家罗尼斯(Jonathan Loynes)认为,因希腊这场闹剧而生的“单一货币何去何从”仍未有定论。

  首先,即便目前希腊接受紧缩计划,其仍然需要经历痛苦的实施过程和严重的经济衰退。其次,未来几个月内,希腊政坛的不确定性仍会持续加大,这会使人继续猜测希腊是否会出现大面积违约,乃至最终离开欧元区。

  欧美市场在3日强劲反弹,不仅源于帕潘德里欧放弃公投,更可能是由于欧洲央行结束了维持半年的紧缩货币政策。11月3日,欧洲央行宣布下调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25%。

  这是绰号“超级马里奥”的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上任以来的“第一把火”。理由是,欧元区经济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及下行风险,而通胀压力继续舒缓。

  2011年以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已经收紧,分别于4月13日和7月13日两次加息,各提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后,欧洲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直存有争议。

  2011年二季度,欧元区名义GDP相较于三年前,仅增长1.4%。而过去三年,欧元区广义货币供给年增长率勉强超过2%。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在此前至德拉吉的公开信中指出,这显示欧洲央行放任名义GDP和货币供给的停滞,欧洲央行的政策太紧。而本次,欧洲央行仅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在许多评论人士看来“太迟也太小”。人们更加期待的,是德拉吉将另两把火烧至意大利债券购买和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

  10月27日布鲁塞尔欧元区领导人峰会后不久,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迅速窜升。截至发稿时,意大利10年期国债受益率已经升至6.4%,为其加入欧元区以来之最。

  “无论是5.4%还是6.4%,这个水平的受益率都十分可怕。”英国爱丁堡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策略师米力甘(Andrew Milligan)评论。

  意大利央行3日表示,由于意大利银行的流动性层次连续两个月下降,意大利可能需要被迫增加其对欧洲央行紧急资金的依赖性。

  尽管眼下希腊债务问题占据了全球媒体的头版头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意大利的经济总量是希腊的7倍,其债务总量也占到了本国GDP的120%。

  倘若危机席卷意大利,首先受挫的将是目前有4000亿欧元敞口的法国银行,萨科齐誓言捍卫的法国AAA主权信用评级也将受挫,并造成新一轮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动荡。

  瑞银投资银行高级国际经济学家安德鲁?盖茨(Andrew Cates)认为,欧洲央行要打破传统惯例,采取非传统的措施,像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来改变资产负债状况。

  也许,是时候让“超级马里奥”大打出手了,但这一步也许是不归路。

  欧洲有自己的难处。与美、英、日独立、统一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欧元区各主权国家分散的财政主权,使欧洲央行一旦全面量化宽松,即会面对巨大的道德风险,导致各国更有“动力”违反财政几率,欧洲央行一向坚持的抗击通胀的最高宗旨与独立性将受到严重威胁。

  正因此,在3日的媒体会上,德拉吉也表示,欧洲央行并不会帮助意大利飙升的国债收益“降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