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源于权力制衡而非道德说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苗蛮子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并把该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当然,公务员道德轮训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由谁买单及资费多少,而在于培训效果如何。倘若全体公务员被“轮训”了一回,该群体的官德水平大幅提升,无疑是国家之幸事、百姓之福祉,花点公帑也是值得的。毕竟,官德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百姓祸福。官德正,则民风淳、民心安;官德毁,则民风降、民心失。历史地来看,官德水平往往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由此可见,提升公务员的道德水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问题在于,官德水平的大幅提升,并不天然产生于公务员的道德自觉,也并非通过一轮或若干次道德训诫就能奏效,而更多地源自一套对权力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当然,这并非说道德轮训毫无作用,应当说,个别公务员通过这次活动,其道德面貌或许有所改善。但若要大幅提升官德水平,这种“不少于6学时”的道德说教显然难担此重任,而只能依赖于制度层面的建设。
需要厘清,官德并不只是个人修养层面上的道德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道德作为一个无法量化的软约束,虽不可或缺,但从来不是决定因素。事实上,当下官德不彰,只是权力失范的表征,其背后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此种情形下的权力,也就很容易成为官员的一种乐趣,而非一种负担。“权力乐趣”的表现,用反腐专家的调查结论来说就是:“当权力失去20%的监督时,它就蠢蠢欲动;当权力失去40%的监督时,它就破门而出;当权力失去60%的监督时,它就铤而走险;当权力失去80%的监督时,它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当权力失去100%的监督时,它就不怕上断头台!
可见,当下许多官员的官德缺失,是制度出了问题,而非简单地归咎于官员道德修养不佳;何况,有的官员道德面貌本来尚可,而是进入官场后被慢慢“酱化”了。正如哈耶克所说,“制度决定官员的变形与扭曲”。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无德官员不敢轻易作恶;而一个坏的制度,却能让天使变成魔鬼,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就此而言,人们在意和担忧的,并非奢望每个公职人员都成为道德模范,事实上也做不到,而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制约和监督官员,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胡适有言:只有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才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人性才能向善有序。而规则和秩序,有赖于制度和法治的强力支撑;至于官德的建设,也只有融入刚性的制度才会奏效。对于官德缺失之痛,相关部门最需要反思的是制度缺失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