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风波暂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本报记者 黄烨
一个月的积极“救市”终于有了效果。
“温州局势已有所好转。”11月5日,温州市政府对外发布官方通报称,“温州市金融秩序基本稳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势总体平稳。”
在官方通报中,温州市特别对媒体介绍,“截至10月底,前期出走的企业主有15人回到了温州或恢复了联系,部分企业也已重新恢复生产。”
“政府的临时措施能解当务之急,但长远看,还是‘治标不治本’。”对于上述情况,南京大学(微博)商学院教授宋颂兴担忧,“根本之道还是金融体制改革。毕竟,不管现行政策怎么向中小企业倾斜,银行仍会‘惯性’且优先向国有大企业‘输血’。而与此同时,温州中小企业自身也需作出改变,如改变先前依赖房地产赚‘快钱’的思维。”
跑路的回来了
今年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企业主“跑路潮”和小企业“倒闭潮”之后,媒体甚至用“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形容当时的情形。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4日在温州考察时明确表示,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并希望“一个月内把局势稳定下来”。
为此,温州设立了10亿元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同时,相关部门提高了企业欠薪准备金额度,对中小企业和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经营困难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缓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等优惠政策。
在温州市政府看来,一个月时间的“温州市组织的政府、金融、企业等全力‘救市’”确实产生了效果。
“群体性的企业关停、倒闭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温州市政府称,“近期未出现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主出走的情况,也没有发生企业主跳楼等极端事件。”温州市政府通报称,此前“跑路”的企业主已有15人回到温州或恢复联系,部分企业已重新恢复生产。另有5家企业启动重组程序,共注入资金5080万元。
数据也显示,今年1-10月,温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了9.4%和22.5%。
已“被改革”多次
然而,在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微博)看来,温州目前只能说是“恶性循环基本得到了遏制,但危机尚没有真正过去”。
实际上,温州市政府也表示,目前全市系统性的社会恐慌心理基本消除,“但随着银根的持续紧缩,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为此,温州在通报会上提出了下一步目标——申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期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先行试验”。
“加快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三年行动计划,分批公开向社会招投标设立机构,年内先行启动10至15家,为高位运行的民间资金‘减压’,提供投资出路。”温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过,周德文告诉记者,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不是新鲜词汇,早在2003年就有了。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温州已经“被改革”了很多次。早在198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就批准在温州市范围内进行利率改革试点。2002年,全国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又在温州试点。2003年,温州被批准成为“全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
“如果2003年就贯彻改革思路的话,说不定就不会发生今天的情况了。”周德文感慨,对于这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申报,还是那个提议:从说到做,而且是大胆做。比如,每个温州下辖区县开设3到5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突破200家以上,真正合理引导号称有8000亿元之巨的温州民资进入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