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医改模式”登上哈佛峰会讲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9:25 来源: 上海商报
“健康卡”“绩效卡”两张小卡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商报记者 王雅君
商报记者昨天获悉,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近日随卫生部出访,以中国唯一一位地方卫生官员和学者的身份出席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首届哈佛中美健康峰会,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基于信息化的“闵行医改模式”首次在国际医药卫生论坛上受到广泛关注。
健康档案建档率超128%
许速介绍,闵行区医改总体框架是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化健康管理,对卫生管理流程再造及资源整合,打造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闵行区没有建立卫生专网,而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政务网,改造光纤,现已经覆盖到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要实现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必须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管理。”许速介绍说,闵行区的做法是,居民健康档案中首先记录了基本信息,还有管理医生、用药记录、检验记录、防疫信息等等,每一块有详细内容,包括心电图、影像片子、B超及动态影像都可以储存。有了以这种方式的储存,带来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居民的健康管理卡中,三年以前他的B超水平怎样,三年以后通过干预现状如何,都可以查到。包括药品的追溯,病人在家里可以通过药品完全管理追溯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毒副作用,了解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提醒,都可以完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包括医院的医生合理用药,对病人实施的安全用药记录。通过这种管理,每一片药在哪里生产,由谁配送,由谁开药,药品和临床病症有何关系、每片药的费用合理不合理,都可以监管到。据悉,闵行区现有户籍人口200多万,现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达到了128.33%。
医生收入差距可达20倍
“卫生服务的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卫生工作模式。”许速介绍说,在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卫生服务模式中,闵行区居民看病时必须刷两张卡,居民手里的“健康卡”解决身份识别问题,刷卡方可获得各项信息化的卫生服务;医生手里的“绩效卡”用于记录医务人员工作数量、质量及满意度,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细化、全过程的内部管理。
“我们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存储其从出生到死亡与健康有关的记录资料,居民看病刷的‘健康卡’就是登陆健康档案的‘钥匙’。而医务人员做每一样工作都必须刷‘绩效卡’,每看一个病人、每干预一个高血压、每做一个计划免疫,工作量都被记录在他的名下。”许速介绍说,“通过计算机采集的数据实行绩效分配机制后,尽管医务人员之间收入差距低的与高的可相差20倍,但大家都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有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和政策,结果是每一个人自己掌握的。可以说,两张小小卡片调整了医患关系,在医务人员身上真正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
肿瘤早发现率提高25%
在闵行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中,居民的健康管理模式也得以改变。“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概括起来就做两件事,一是健康管理,二是疾病管理,使健康人不要成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不要得病,得了病以后通过健康管理有一个好的愈后。”许速指出,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公共卫生的管理质量和效果。
比如肿瘤管理,闵行区开发了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和肺癌6个肿瘤早发现模块,改变了传统的干预模式,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转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配置,特别是像上海这种大城市,做相关检查并不是难事,但是我们的肿瘤早发现率并没有提高,就是乳腺癌的早发现率也只有10%左右。”许速指出,闵行区通过建立早发现体制,将肿瘤早发现率大幅度提高了约25个百分点。
“我们通过规范社区肿瘤干预流程,从健康教育、健康问卷、体检、随访等途径入手,开展肿瘤筛查,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实现社区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开展肿瘤早发现工作。”许速介绍说,“过去大家认为社区医院水平低,专科医院、综合医院水平高,我认为不是这样。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是不同的定位,社区医院更偏重于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肿瘤早发现今后的突破一定是在社区,一定是用于信息化支撑的社区,通过这种工作,我们一定能够把肿瘤的问题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