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行情分水岭 公私募基金唱多声渐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10:38 来源: 新华08网

  

  开盘2470点,收盘2528点,这是上证指数上周的”成绩单“。日均上涨10个点,绝对算不上行情。但这种不温不火,却显然刺激着投资基金经理们的神经。无论是大牌云集的私募基金,还是强手荟萃的公募基金,看多的声音渐渐升温。

  ⊙本报记者 周宏

  四成私募支持”拐点论“

  一个第三方机构的统计很说明问题。根据最新统计,38.71%私募认可”宏观经济拐点出现“;32.26%的私募认定”货币政策会转向“,96.77%私募认为”房价下跌幅度低于30%“,61.29%私募认为”地方政府发债有利于化解风险“,同时还有16.13%私募认为民间金融危机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很明显,无论是认可宏观经济拐点,还是肯定货币政策的拐点,或是房价下跌的预期,乃至于一度引发高度关注的地方政府信用问题,持肯定态度的私募比例都在大幅上升,与前几周大比例看空的状况形成较大反差。

  不过,持”不确定“看法的机构仍在多数。同样是针对宏观经济拐点的调查,高达45%的受调查私募认为,未来尚不确定,对于货币政策和民间金融问题,持”不确定“看法的阳光私募机构更是达到48%,显示大部分机构仍在观望。

  深圳一家老牌私募基金——明达资产的刘明达认为,未来的宏观经济应该不会太困难,但不能寄望明天就能好起来。纯粹靠政府刺激经济的做法已经解决不了经济增长的问题,凯恩斯主义的后期效果就会减弱。经济需要一个创造性毁灭的阶段,有效率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大规模取代传统企业,经济周期才能开始在新的起点上循环。

  公募基金看法继续翻多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看法也在继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对行情继续希望。

  交银施罗德的高级研究员曹文俊认为,展望未来3-5年,成长股孕育的机会远大于周期股。

  一方面周期性行业大牛股大多产生于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当实际需求增长远高于之前对需求增长的预期(供给),产生供不应求时,价格水平具备很强的向上弹性。而在中国,大多数产业的供给产能释放相对充分,因此伴随着需求非常快的扩张,超出供给的增长,形成了一系列的供求关系紧张的案例。而随着有中国人口红利窗口面临关闭,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温甬动车事故等事件,造就周期行业的大牛股难度明显加大。

  反观成长类行业,人口老龄化、刘易斯拐点过后的人均收入快速提高、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企业要求提升竞争力都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演变规律。顺着这条线索,我们能够找到未来几年需求增长加快的成长性行业,而需求增速往往意味着估值水平的提升。

  谨慎者依然为数不少

  当然,持有谨慎观点的基金经理依然保持相当比例。兴全全球视野的经理董承非即认为,整体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宏观面出现的一些微妙的积极信号,更多是微调的信号。

  董承非认为近期股市场持续反弹,但依然可能是反弹的概率更大。海外市场的情况更多影响的是市场情绪。地产股的反弹则是预期政策能否放松,比如限购是否能取消之类的。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已经过去了,未来更多的是结构性的机会。

  这些观点成立与否,依然要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