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宏伟蓝图 徐徐展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15:24 来源: 经济日报

  压题图片 成都城市新貌。

  汪维平摄

  金秋时节,巴蜀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胜利完成灾后重建规划任务的四川人民精神饱满,正大步迈向发展振兴新阶段。

  3年多来,四川化危为机,一手抓灾区恢复重建,一手抓全省经济发展,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高地在我国西部大地快速崛起。

  3年多来,四川经济奇迹般地快速恢复、强劲反弹,走出了一条令人欣喜的V字形路径——

  2007年,四川GDP首破万亿元大关。2008年第一季度,四川GDP增长14.5%,增速创3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冲击,第二季度陡降至4.5%,接下来又遭遇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全年增长11%。2009年,四川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省经济增速恢复到14.5%,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2010年,四川GDP跃居全国第八位,达到17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全国高4.8个百分点,增幅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四川GDP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5.3个百分点,全年有望超过2万亿元大关,在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的4年里,实现总量翻番。

  令人欣喜的还有发展的质量。去年,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快速增长32.9%;今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猛增3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28.9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净利润1205.1亿元,增长41.9%。

  这一段不同凡响的崛起过程,正是四川人民一次次奋力跳起摸高、全力加快发展的生动写照,是四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斗历程,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交出的优异答卷!

  抢抓机遇助推爬坡上坎

  2007年,四川GDP过万亿元。当年,全国共有9个省市过万亿元,四川列第9位。

  虽然在西部第一个过万亿元可喜可贺,但摆在四川面前的是这样的事实:纵向看,在西部率先迈过万亿元大关;横向比,2007年,四川人均GDP仅列全国第25位;向前看,以当年的发展速度计,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每年必须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

  找不足、破自满、思忧患、求奋进。四川省委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提出要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即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西部大开发正深入推进,东部产业转移正逐步加快,形势逼人,催人奋进。

  2008年前4个月,四川以14.5%的发展速度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新高。虽然遭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但3年多来,从2009年提出“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到2010年“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再到今年“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四川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抢抓机遇不懈怠的意识、咬定发展不放松的韧劲。

  汶川地震过后,有人叹息:四川要多少年才能恢复!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全面开发开放三大机遇并存,抓住了、用好了,就能抢占发展先机,就能使四川经济迅速再上一个台阶,四川就能真正迈入全国经济大省的行列。”省委书记刘奇葆坚定地说。

  结合地震后的实际,四川省委果断提出“两个加快”: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2008年四川增速虽然降至11%,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然高出2.3个百分点。灾后重建不仅使四川经济快速触底反弹,而且成为当年全国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

  国际金融危机紧随而至,四川“危”中见“机”,化危为机,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力度,全力推进“蜀道难”变为“蜀道通”。今天,四川交通建设处于历史上开工项目最多、在建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双出现在建里程超过通车里程的高峰。

  过去60年,四川建了2986公里铁路,这3年多里,开工在建的达到3300多公里,铁路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6800多公里。高速公路在建里程达359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6000多公里。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大宗货物运输不再难,而国际客货运航线的开通,充分满足了IT业订单出口对大规模快速运输的要求,使四川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加分不少,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对于东部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四川省委分析认为,“产业大规模转移这种机遇下次出现可能是在20年以后,我们不能再等20年!”3年多里,四川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每年增长1000多亿元,去年达到53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金额居中西部第一,到位内资占西部地区四分之一强。

  “机遇是流动的资源,稍纵即逝。”这是成都双流县负责人的切身感受。2008年,我国光伏产业风起云涌,几大板块在全国相关地区加快形成。双流县原定于2008年6月6日举行的大型新能源产业招商活动因“5·12”地震突发而进退两难,但县里最终克服困难,如期举办。3年多来,该县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累计引进投资700多亿元,逐渐形成年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去年县里的新能源产业园已跻身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园区榜首,光伏产业的“成都板块”已经形成。

  “内陆省份”变身“开放前沿”

  四川邻水是一个距重庆主城区一小时车程的县。记者在这个县的城南工业园里看到,60多户企业大都与重庆紧密相关,或者为长安、力帆、宗申等重庆大型重点企业配套,或者干脆是重庆城区“退二进三”整体搬迁过来的企业。在这个园区上班的农民工已有2万多人。

  邻水县的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往重庆跑得多,但前几年有顾虑,敢干不敢向上汇报。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了解情况后鼓励说,邻水县是四川环重庆毗邻区块发展的典范,这种主动融入、配套服务、借力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和推广。

  今年8月10日,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动员大会召开。省委书记刘奇葆以“一家亲、一体化、一盘棋、一条船”来比喻川渝关系,他说,全省各市州都要放胆放手开展与重庆的合作,特别是成渝经济区范围内的市州、与重庆毗邻的市州,要主动融入重庆、承接重庆、配套重庆,合作越深越好,成效越大越好。

  这是这几年四川解放思想、推动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众多生动案例中的一个。

  在2007年底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针对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省委提出并大力实施“三向拓展、四层推进”的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把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根本出路。

  所谓“三向拓展”,就是突出南向,扩大与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加强东向,强化对日韩等东亚市场的开拓,拓展欧美市场;畅通西向,开发中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四层推进”,就是扩大区域合作,加强西南协作和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强化次区域合作,共同建设成渝经济区;促进泛区域合作,有效对接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合作,加强与台港澳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为此,四川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开放平台,用好对口支援、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泛珠三角论坛等载体,走出去、引进来,增强开放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2008年9月下旬,抢险救灾、过渡性安置等紧迫工作刚刚告一段落,四川省旋即组织党政代表团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感恩致谢招商引资活动,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分别带队、分期分批赶赴18个对口支援省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感恩致谢,招商引资。这次四川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与18省市签约项目464个,投资总额2039亿元;赴港澳招商活动签约项目71个,投资总额93亿美元。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之一,为推动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10月18日至22日,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召开,有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0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界嘉宾7.8万余人参展参会,共签约投资项目1565个,投资金额9451.7亿元,实现贸易成交2527.6亿元。

  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震后3年多来,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19家,其中,具有对外开放标杆意义的境外500强有166家。成功引进戴尔、富士康、仁宝、纬创等排名全球前几位的电脑品牌商和制造商;大众、丰田、现代、沃尔沃、中国重汽等汽车制造企业与马士基等物流企业、维布洛等软件企业也纷纷进入四川投资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等产业在震后迅速崛起。

  近3年是四川开放合作力度最大、重点产业招商引强最多、开放载体功能提升最快的时期,也是四川招商引资成效最好的时期。“3年超过过去30年”,“十一五”期间,引进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5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倍多,年均增速超50%;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超150亿美元,年均增长37%。今年四川实际利用外资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四川对开放合作的好处体会深刻。据抽样分析,2010年,四川省招商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5%,对GDP的贡献率为16.6%,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形成的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利税比重达到26.8%、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8.4%。

  成都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四川正由一个“内陆省份”转身成为“开放前沿”。今年1至7月,四川省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41.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外商投资企业成进出口主力,前7个月,在四川落户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0.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6.1%,拉动全省整体出口增长24.4个百分点。

  “两化”互动引领全省跨越

  8月24日,德国大众集团全球董事会在成都召开。其间,董事长文德恩先生明确表示,大众集团成都基地的目标是从现在的年产能30万辆提高到45万辆,力争达到60万辆。而在7月,一汽大众最先进的发动机项目EA211发动机项目刚刚在成都奠基。

  走进位于成都的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只见普拉多越野车一字排开。据介绍,该公司是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合资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实现利润13.2亿元、利税37.8亿元。

  “成都是沃尔沃中国战略的第一个量产规模化生产基地,将实现沃尔沃第一款国产产品下线。”在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沃尔沃S60生产线旁,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款车型已经在瑞典总部完成设计。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40亿元以上,拉动产业链年产值约1500亿元。在众多备选城市中,沃尔沃最终落子成都,足见成都在汽车产业布局中的分量。

  10多年前,重庆直辖后,四川汽车产业几乎一夜“归零”。如今,四川汽车制造业年产量将很快突破100万台,加上众多配套企业,正成长为数千亿元的产业。在前不久通过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四川汽车产业已纳入国家规划的重点。相关人士感慨道,四川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在全国汽车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四川,三年多来实现跨越发展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还有电子信息、油气化工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当3年多前确立“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宏伟目标时,四川就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必由之路。省委书记刘奇葆说,“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才能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四川在西部的优势地位,进而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看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关键要看有没有几个像样的产业,产业要看有没有几个像样的企业,企业最终又要看有没有几个像样的产品。”

  为此,四川的战略是,在每个重点产业都选择和确定几个骨干企业作为依托,在项目安排、要素保障、环境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就是这一战略的最佳体现。“十二五”时期,四川有望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全国第三个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

  跨越发展正是源于抓住了几个龙头。其中,在终端产品方面,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富士康一家电脑年产能就将达到4000万台,再加上台湾仁宝成都基地年产笔记本电脑3000万台,还有纬创、联想、戴尔,总计将达到约1.2亿台。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成都制造”。

  龙头相继落户,不仅带来生产能力的突飞猛进,更带动核心及关键配套企业纷纷入驻,以及本地配套企业的迅猛发展,共同搭建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立体构建,促进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

  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英特尔先是落户成都探路,汶川地震之后大幅增资,将其在上海的封装测试工厂整体搬迁到成都。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每两台就有一台的芯片出自成都。英特尔的到来,吸引了国内外芯片业上下游企业跟进,聚集企业近百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与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一样,四川省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等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已经或正加紧形成。

  抢抓机遇爬坡上坎,解放思想,合作开放,工业引领全省跨越,四川迎来新一轮发展加速期。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四川瞄准的是努力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而前进的路径则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