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以商活农百业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15:24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者按 我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几乎是和新中国同时成立的,是以服务农民为宗旨的特殊合作组织。几十年来,我国供销社系统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曾走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供销社系统如何重新发挥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如何创新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如何在改革发展中再造辉煌,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云南省供销社从衰落谷底开始“二次创业”,在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服务“三农”的路子。今天,本期对话以云南省供销系统为例,围绕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有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话人——

  韩 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和润培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

  刘如擎 云南省宣威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张剑南 云南省开远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张跃伟 云南省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主持人——

  李 力 本报农村新闻部副主任

  话题之一

  供销社怎么改革

  韩俊:我到云南调研发现,云南供销社系统这几年变化很大。云南供销社曾是全国亏损严重的供销社之一,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了内部的活力,搞活了农村商业,带动了农村各业的发展,供销社由衰变兴,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为全国供销社的改革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很多专家学者把云南供销社的改革经验概括为“云南模式”。

  和润培:非常感谢大家的肯定!确实,2003年以前,云南供销系统处境艰难,债务多、亏损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经营全面萎缩,可以说是“线断、网破、人散”。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供销社的改革非常重视,2005年以来,几乎一年出台一个文件。但最重要的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云发〔2008〕14号文件,全面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云南供销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提出了创建“服务型供销、创新型供销、和谐型供销和开放型供销”的“二次创业”目标。

  云南供销社改革发展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三”:第一,实行“三个推进”。一是党委、政府高位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把供销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重点,把抓农村流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一年召开一次全省推进会,一年出台一个新文件,一年进行一次督查。二是供销行业加大推进力度。三是与有关部门合作推进。近年省社与省级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20多个,各州(市)、县(市区)下发文件140多个,解决了一系列改革中的难题。第二,实施“三个创新”。一是全面实施经营创新,二是实施组织创新,三是实施服务创新。第三,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打造龙头企业上有新突破。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经营实力,增强带动力、辐射力。二是在打造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上有新突破。三是在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体系上有新突破。第四,抓好“三篇文章”。一是在开放办社、联合办社上做文章。二是抓班子、强队伍,在人才兴社上做文章。三是在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做强做大社有资产上做文章。

  韩俊:《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国发〔2009〕40号文件,是2009年出台的。这个文件对云南供销社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供销社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扶持。

  和润培:在改革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实施了“三转“、“三减”。“三转”就是:联社转职能,企业转机制,职工转身份。“三减”就是减亏、减债、减包袱。

  供销社所属企业的成份原来是多元的,企业转机制就是全部转成股份制。原来的一些老职工,一部分退休、一部分分流,其余的职工全部转成合同制。联社转职能就是县以上联社从原来的经营型全部向服务型转变,提供指导、协调服务。

  当时的包袱,一个是债务繁重,一个是人员臃肿。这两个包袱甩了,我们2004年就减亏了,2005年开始盈利。实施“二次创业”6年多来,全省经营总额增长3倍,利润总额增长10倍,职工工资翻了一番,“两社一会”数量增了300倍,资产总额翻了一番。

  刘如擎:我们宣威市供销社2003年开始改革改制,当时工资发不了,医药费报不了,每年上千人上访。我们当时对上面的政策理解有误,认为供销社不需要了,卖完资产走完人了事。

  张剑南:我们开远市供销社当时也面临类似的困难,在当时的改革改制中,资产基本上被卖光了!

  和润培:那个时候情况比较特殊,县级供销社很少有人来省里汇报工作,到省社上访的人倒是排成队。我们只好主动找县级供销社主任做工作,谈怎么改革、怎么发展。面对他们的巨大困难,我们没有钱扶持,就从思路上开导他们。

  刘如擎:我2008年3月到供销社上任,看到的景象是很心酸的,县社10多个人挤在一个破沙发上算是欢迎我了。我到省里向和主任汇报,想搞清楚是要改“死”还是改“活”。和主任肯定地告诉我,当然是要改“活”,而且要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新作用。我很受触动,回去就扎扎实实开始了“二次创业”:第一,立即废除有关处理资产的文件,停止卖土地安置职工的做法。第二,把过去卖出去的资产,花几倍的价钱又买回来,全部用来建配送中心、建超市、建市场。第三,把过去解散了的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成立新企业,解决职工的再就业。过去天天上访的职工现在有工作了,收入增加了,人心也稳定了。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没有人上访了。

  韩俊:把原来出售的资产买回来,你们钱从哪来?

  刘如擎:第一是从银行贷款,第二是向上级争取,第三是自筹。我们这几年建设农村流通网络,总投资近3个亿,国家财政支持了3000多万元,自筹一部分,贷款一部分,靠社会投入一部分。通过拓展业务,我们的实力逐步壮大。

  张剑南:我们开远市供销系统不仅靠改革解决了困难,还迅速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从一无所有到兵强马壮,从人心涣散到干劲十足。

  韩俊:供销社是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部门。供销社的发展要依靠自身改革激发活力,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和润培:确实如此,我省2008年出台的省委14号文件含金量很高,比如说在资金的扶持方面、在税收的优惠方面、在土地出让金的返还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政策。

  韩俊:云南供销社之所以发展得很好,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没有把你们看成包袱,而是把你们看成得力助手,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对供销社的发展,各级政府需要转变观念,千万不能把供销社看成包袱,要把它看成服务“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手,给予更多的扶持。

  话题之二

  供销社怎么为农服务

  韩俊:现在农村发展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流通的制约。这几年我们有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得很猛,跌得很惨;一些农产品,农民卖的价格很低,但是城镇居民买的价格很高。

  解决流通的制约问题,需要做好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为农业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化的服务,第二篇文章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走向合作。

  和润培:正是基于您说的这两点,云南供销系统这几年最显著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建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给农民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二是大力发展“两社一会”,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带动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现在几乎要覆盖到所有的乡村。

  张跃伟:在供销社引导下,我们当地的石榴从小规模种植,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亩。

  韩俊:蒙自石榴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卖到全省,卖到全国,甚至卖到了东南亚。农业增了效,农民增了收,供销社也发展壮大了自己。

  和润培: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我们供销社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在全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进一步提出“四进村、五个有”。“四进村”就是:超市进村、行业管理进村、信息服务进村、人员培训进村。“五个有”就是:每一个村有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综合服务社、一个专业协会、一个集贸市场、一批农产品经纪人。我们在全省35个县作示范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农民的欢迎。

  韩俊:“四进村、五个有”,是云南供销社系统这几年服务“三农”最重要的一个探索,就是在一些发达的省份都没有真正做到。“三农”工作重点在基层,重心应该放在为农服务上。

  和润培:我们扎根在农村,抓基层、打基础、强网络、拓服务,全力抓了近7年,发展了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8000多个,占全省合作经济组织的80%。省里每年补助2000万元,每一个州(市)都出台了扶持政策。在大理州、开远市,每发展一个专业合作社政府就明确补助1万元钱。

  韩俊:农村市场很大,把根扎在农村,真正为农民服务好了,农民就会拥护你。你不为农民服务,你也壮大不了。

  和润培:对。到今年8月,我省“两社一会”加在一起已经有26000多个。其中,综合服务社发展到18000多个,覆盖了95%的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专业合作社、协会有8000多个,入社农民43万人,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张跃伟:对专业合作社我感受最深。我就是农民,自己也是种石榴的。开始的时候种我自己家里的6亩地,现在承包了50亩。刚种的时候,每亩收入几百元就很满足了。当时市供销社来动员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我觉得又像搞大集体了,还不积极呢。后来我们在供销社的专业指导下,逐步发展壮大,现在离不开供销社了。现在我们合作社有1100多户,覆盖了周边几个乡镇。我们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种是一家一户地种,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韩俊:你们供销社为农民提供了哪些服务?

  和润培:这几年,我们帮助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是进行宣传、培训和政策引导;二是在项目上给予扶持;三是帮助制定章程;四是搭建平台,联合外省供销社推销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五是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我们还开通了农产品信息网,在网上推销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各级联社都同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服务承诺书。

  张剑南:我们为农民提供七送:送信息、送办公室家具、送项目、送资金、送人才、送荣誉、送服务。

  韩俊: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引导合作社走向联合,云南供销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合作社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很弱小,他们需要走向合作,走向联合。云南供销社是发展农民合作的带动力量,他们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成合作社,最后形成联合社。合作起来做买卖,就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就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云南供销社带领合作社走向了新的联合,克服了流通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制约,实现“以商活农”。就拿你们的石榴来说,过去是“披头散发进市场”,在路边卖,没有标准化、没有品牌、没有包装。现在是“梳妆打扮进市场”,经过包装后,到超市里卖。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做不到的。云南供销社探索让农产品流通企业跟农民形成互利共赢的模式。

  张剑南:我们开远已经成立了107个合作社,一方面我们为合作社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我们为合作社提供担保。担保费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最低标准收,比信用社的利息还低,农民很喜欢跟我们打交道。我们的资金担保公司有5000万的注册资金,担保资金政府支持一部分,我们自己筹一部分。

  韩俊:专业合作社要做大做强,必须解决融资问题。供销社担保公司为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你们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有什么优势?

  和润培:供销社具备网络优势、人才优势、资产优势、信誉优势。信誉优势在农村很受重视,老百姓很支持供销社。供销社组织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民都十分踊跃,积极参加。

  张剑南:我们还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推销农产品。

  韩俊:农产品信息服务是一个最基本的服务。为什么生猪价格一会儿涨得这么猛,一会儿跌得这么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农民看邻居养什么就养什么,这样一来都是同步震荡,总是在价格最低点才能卖出产品。供销社信息服务能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大问题。

  张剑南:在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方面,我们供销社也参与进去。我们也参股,像投资一样,也是他们的理事成员之一。从栽种开始,我们就全程参与,该做什么我们共同商议。

  韩俊:农民离不开合作社,合作社离不开政府扶持。供销社是企业化的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供销社要给自己定好位,不能代替农民,不能代替专业合作社,最终要实现互利共赢。

  话题之三

  打造新型流通体系

  韩俊:供销社的发展要打破行政工作思维定势,打破按照行政级别逐级组织推动的工作模式,要推行企业化的管理,要大力发展一些能够带动农民、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龙头企业。供销社要和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形成互利共赢的新型的合作关系,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和润培:云南供销社在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上,提出“两小两大”的模式,建设“小网点、大网络”、“小超市、大连锁”,形成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网点几乎覆盖到所有乡镇、村,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提供直接服务。这是其他任何组织代替不了的优势和潜力。

  韩俊:云南供销系统最近几年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都是因为为农民服务得好。怎么才能为农民服务好?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贯通城乡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形成一个现代的经营服务网络,要把一些新的流通业态引进来。

  和润培:农村流通网络体系的建设是供销社的主要任务,这几年我们采取了“政府引导、行业主抓、社会参与、龙头带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方式,通过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引进外部资金、盘活内部资产,联合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企业,共同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农资、日用百货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农特产品推销的大网络。这几年我们打造了一个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中心超市或集贸市场、村里有综合服务社的农村流通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韩俊:综合服务社给农民提供哪些服务?

  和润培:主要是农资和日用百货供应,同时收购农产品进城,实行双向流通。综合服务社做到统一店面、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着装、统一柜台,是村里面最热闹的地方,农民有事无事都到里面逛一圈,顺便买一点东西回去,再把土特产卖给超市。

  综合服务社的商品可以赊销。农民急用化肥的时候,没钱怎么办?先拿去用吧,等收了粮食,再来还账。农村网络建设以后,云南80%的化肥、农药通过供销社供应到农村。同时还解决了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云南供销社以前老体制下有10万人,新的网络体系建设后,农村市场、销售网点、流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吸纳了40万人就业。

  韩俊:谈城乡统筹时,我们经常说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根据对云南的调研,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以商活农”。流通确实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流通活,百业兴。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迫切需要解决流通问题,解决好流通问题就是要做好产销对接,做好农商对接。供销社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不在于政府全包起来,也不在于都改造成合作社。供销社的根本出路还是走企业化、市场化的路子,与农民的合作社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与农民的合作社实现互利共赢。可以这么讲,云南供销系统正在成为真正为农服务的一个组织,希望“云南模式”能够在全国推广。

  话题之四

  在探索中快发展

  张剑南:希望国务院加大惠农政策的力度,现在合作社急需大的项目支持。我们当地的合作社已经开始进入冷链产品加工这一个环节了,比如建一个冷库起码要500万元以上,单个合作社负担不起。

  韩俊:你的建议就是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要像支持生产、加工业那样来支持流通业。这个建议很好。合作社需要大量的投资,比如说蔬菜如果搞冷链运输,产品可能大幅度增值,单个合作社搞冷链是做不到的。

  刘如擎:现在我们合作社在国内外都有客户,但是农业生产有一个周期,农产品在旺季上市价格低,农民利益受到损失。如果旺季大量储备,不仅要有冷库,还要有大量流动资金,但是贷不到款。希望能够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

  张跃伟:供销合作社现在特别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人才,什么都好做,要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农村最欠缺管理方面的人才。

  和润培:我们要把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工作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来抓好,努力让供销社在服务“三农”中成为骨干力量、带动力量、主导力量。

  韩俊: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需要有特殊的政策支持,需要在贴息贷款、担保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帮助农村合作社、供销社吸引人才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国家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已经有了,这些政策还要进一步细化,也希望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好办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