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媒猜中国何时给经济"松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16: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深陷债务泥潭的西方国家纷纷以保增长作为头等大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引起关注。在此敏感的时刻,外媒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猜测中国紧缩政策何时出现松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西方媒体的猜测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这种做法与中国货币自主是不相吻合的,是在干扰中国经济。

  路透社7日称,今年最后两个月,中国中央财政部门可能通过转移支付和向特定行业、部门提供扶持的方式,向市场释放超过1万亿元的财政存款,以刺激经济,增加市场流动性。据了解,中国财政部习惯于在每年最后两个月向相关行业、部门发放这类款项,尽管其总额通常不披露,但据称2010年达到1万亿至2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路透社7日引述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建平的分析称,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有望回落到5.5%,预计通胀年内将进一步降温。瑞士银行经济学家汪涛预测,10月CPI同比涨幅很可能会从9月的6.1%降至5.3%。对此,外媒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猜测,中国放宽货币政策可能为期不远。

  实际上,进入11月,中国资金面紧张状况开始缓解。英国《金融时报》称,衡量中国银行间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7天回购利率已大幅下跌。对此,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正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其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进行的: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二是非正式指导各银行增加放贷。

  这些微调举措,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为“定向宽松”政策。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定向宽松”显得远远不够。深陷债务泥潭的欧元区央行突然于3日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欧洲央行的降息之举,无异于按下全球重启宽松货币政策的按钮。此前,采取类似行动的有澳大利亚、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国央行。而中国人民银行自今年7月起维持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中国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

  (责任编辑:袁志丽)

  

  澳新银行4日发布的报告称,鉴于欧元区债务危机悬而未决、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低于预期以及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等因素,中国政府应考虑立即放松货币政策。澳新银行分析师预期,中国可能在近期调转紧缩货币政策方向,并下调存款保证金率50个基点。

  而路透社7日的报道认为,中国货币政策不会很快迎来政策拐点。中国政府在采取更果断的放松货币政策之前,需要确信居高不下的通胀确实放缓,而且一度飙升的房价已经下降。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中国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绝不可能有丝毫动摇,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此外,报道也引述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建平的分析称,很难确定通胀压力是否得到了完全控制。如果太快放宽货币政策,通胀压力可能重新反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西方猜测声四起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放缓,二是民间借贷市场资金链断掉,要求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三是美欧国家的利率都保持低位,中国不降息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刺激热钱涌入。

  不过,孙立坚认为外界的猜测不会影响中国决策者,中国政府主要还是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如何走出一条靠自立持续增长的路子,即靠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来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要想继续保持增长,就需要我们扶植企业、降低税负、打破资源性垄断等等,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中来,培育好企业诚信和消费生态,让有钱人不要在海外乱花钱。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并安心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本报记者 杨婷婷 胡国泰)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