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模式是"陷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16: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俄罗斯《导报》11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模式的“陷阱” 近期,所有人都在关注欧元区发生的紧张事件——希腊总理宣布准备就大幅削减预算支出举行全民公投,否则希腊就不能削掉部分债务,但后来这一公投被取消。就在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希腊之际,对世界经济来说更为重要的事件可能发生在中国。
有媒体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减速或停止,首次没有出现增长。为什么?预计造成增长减速有几个原因。首先,所有人都用以前的日本作例子。20世纪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曾创下前所未有的纪录。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经历衰退的10年。而中国与日本的情况并不相同,中国人均GDP远未达到日本的水平。随着财富增加,前者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另外,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没有像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那样接近泡沫,但房地产市场状况让人感到不安。而在80年代中期世界媒体也曾纷纷预测,日本很快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二是中国微观经济指数看起来并不太好,虽然还未到灾难的地步。通货膨胀让中国政府不得不提高利率。当然中国政府的债务与巨额外汇储备相比还不算太大。但近年来的经验表明,应当对银行系统状况给予高度关注。中国政府目前不得不为银行的债务埋单,纳入自己的账户,这还不包括各省市的债务。近年来用房地产作为抵押的债务正面临巨大风险。
三是多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一方面这一政策取得成果,使经济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采取的政策曾多次受到其他国家批评。为降低出口成本而压低货币汇率,什么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够进行这样的尝试?可以说除了中国之外,这种方法对他国来说都将是短期行为。另外,可以用扩大预算支出来刺激需求吗?2008年至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在面临经济衰退时,中国政府曾采取这样的措施,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刺激政策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措施只有在最好的情况下才能够将经济从衰退中拉出来。中国发展模式的热衷者认为,这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果,但类似的投资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未必能够取得效果。这种刺激措施在透明度不高的政治体制下是与经济发展利益不相符的。(作者康斯坦丁·索宁,王臻译)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