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邓仲敏:香港投资环境优越 可成中企海外投资"跳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20: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邓仲敏:香港投资环境优越可成中企海外投资"跳板"

  图为香港投资促进署助理署长邓仲敏。中国经济网 张元缘/摄

  中国经济北京11月8日讯(杨爱玲)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与规划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于2011年11月8-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中国经济网对会议开幕式暨主论坛进行图文直播。香港投资促进署助理署长邓仲敏女士在会上表示,香港除了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推广经验,而且自由流通,法制健全,货币自由兑换,集合世界一流的专业人才,再加上高效的品牌推广能力,低税率,投资环境的优势,配合国家迅速发展的势头,可以为内地和香港的发展带来双赢互利的局面。

  邓仲敏女士首先指出,香港的交通网络非常完善,进出亚太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非常便利,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任何一个亚洲城市,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的地方。而且香港特区政府一项奉行开放自由的投资政策,对本地公司一视同仁。香港是美国传统资金会第17年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无论是资金、货物、人才、信息自由流通,另外也是采取便利营商的政策,没有外汇和外来投资的限制,各地客商一视同仁。大部分产品没有关税,没有进出口配额,司法健全,投资环境自由有序。

  此外在现代服务经济方面,她表示,服务经济目前已经占到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超过93%,环环相扣,互相配合,服务经济的四大支柱,专业服务金融、贸易、物流、旅游,他们已经占到香港劳动人口的47%,还有就是香港本地生产总值60%。香港在商业及专业服务多元化,无论是法律、仲裁、会计、管理、咨询、工程各个方面,包括产品测试验证都云集了世界一流的人才,全球顶级的跨国公司聚集在香港可以配合大家走出去发展业务的需要。

  其次在金融方面,邓仲敏女士介绍说,香港也是亚洲最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并且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成为全球最大的首次招股中心。2010年包括招股IPO在内的股本总额1090亿美元。香港是中国内地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中心,而且也是中国内地境外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是亚洲第三大股票市场,基础稳健,规管完善,市场非常灵活,透明度高。2010年,香港的集聚总额已经超过人民币7000亿,在全球首100家银行当中,有70家选择在香港设点。

  此外对于投资者非常注重的税率问题,邓仲敏女士表示,香港的税制简单、税率低,只对三项直接税:利得税、薪俸税、物业税,没有营业税、没有销售税、没有增值税、没有遗产税,也不设全球征税,基本上是很简单的税制,以全球痛苦指数来说,香港是福布斯全球痛苦指数里面全球排名第三低,第一和第二低的是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国,上述两国资源非常丰富,基本上是不收个人所得税,这个排名上面,香港的税率排名是特别低的。特区政府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希望内地的企业在这六大产业里面考虑,其中包括教育服务、医疗、创新科技、检测和认证、环保和创意产业。

  邓仲敏女士引用今年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说,香港在2010年引进外来投资是全球第三位,对于香港这样一座七百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是很好的成绩。而且在2011年全球各地有3700多家企业选择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作为亚太区或者是全球管控工作的地方,显示香港对于不少的外来企业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内地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情况,在今年的9月底已经有620家内地企业占到香港总数42%。在过去7年里面,据中国商务部资料显示,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商务部批准到香港来的企业数字不断有增加,足以显示,其实香港也是内地企业往外走,走出去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从2004年批准160家到2010年批准1000家,可以看到,香港是非常适合内地企业投资的平台。

  邓仲敏女士最后总结说,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国家鼓励“走出去”战略,现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大环境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国内企业发展壮大,面对国际竞争规模日益庞大,也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很好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香港投资促进署认为在香港特区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一个国际商业,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很适合,内地企业很多时候面对的困难包括融资,包括市场网络,包括配额,关税,外汇管制,对国际市场惯例认识不足,香港作为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另外也是不少的企业,国际企业汇聚香港,是一个市场推广中心,连接海外。香港作为一个便利营商,另外配合全球专业人才,配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特区政府对于中小企业也有不少的支援,不单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也非常欢迎到香港来做大做强。

  她以北京企业在香港投资为例说,在香港上市的北京企业非常多,比如众所周知的北京控股、首都国际机场、北辰集团。投资推广署曾经协助的企业也有很多,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北京同仁堂、诺康生物制药、中国高压电气公司。在这方面,除了北京的企业以外,投资推广署曾经协助过的很多国内的企业还有,苏宁、电同仁堂、清华同方、新希望集团,上述企业与投资推广署合作都非常密切。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