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节能减排是全价值链的行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简非 徐燕燕
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合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成为全球化问题,各国都在不断探寻解决途径。一方面,不断提高油品质量标准,限制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推动发动机技术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
对于全球老牌动力设备制造商康明斯来说,如何在法律法规的驱动下,实现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实现全价值链的节能环保,既是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康明斯公司主要生产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发电系统及相关零部件产品。近日,公司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销售额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并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在175亿至1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0%。公司期望从今年开始保持14%的年均增长率,到2015年实现销售额达300亿美元。
这与康明斯实施节能减排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分不开,这些产品满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燃油效率相关法规,向客户提供稳定和持久的产品平台,体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开发既符合严格排放标准(如与氮氧化物相关的标准)又能提升产品效率的技术方案。2010年,美国能源部拨款近5400万美元用于康明斯为高效先进的动力传动所进行的系统级技术开发、集成以及展示。通过降低油耗,该法规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量也相应减少。康明斯北美车用发动机全线产品从ISB6.7到ISX15都将通过认证满足2013年1月1日生效的全新车载诊断(OBD)要求。公司预计,在未来十年里,低排放和高燃效将引领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康明斯与中国的商业合作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最早在华进行发动机本地化生产的西方柴油机公司之一。先后与东风汽车、陕汽重型汽车、福田汽车、重庆汽车发动机厂成立合资动力企业,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康明斯更加注重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拓展。2006年,成立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目前拥有10个发动机测试台架,可支持欧Ⅴ标准和非公路第3阶段排放测试,重型马力台架可以进行欧洲、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巴西的排放认证。
从2002年开始,我国也实施了强制性柴油标准。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车用柴油》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2011年7月1日起,全国应供应满足国III标准(350ppm硫含量)的柴油。5月,国IV油品标准推出,预计2014年实施。
这对康明斯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升级和战略部署有直接影响。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康明斯全球副总裁兼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晓星,深入了解康明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第一财经日报:柴油国Ⅲ已经强制实行,国IV虽然标准未定,但是也势在必行,对此康明斯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了吗?
刘晓星:产品已经准备好了。一个企业应对排放法规的变化,首先是产品要出来,还要准备好相应的产品生产能力,市场也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力。从康明斯公司来说,整个产业链应该说都做好了准备。康明斯的产品已经远远超出国Ⅲ、国Ⅳ的要求,因为康明斯是一个面向全球经营的公司,很多地方已经推出相当于国Ⅴ,甚至国Ⅴ以后的产品。再一个,从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服务来说,这些年我们也已经投资很多,产品准备没有问题。
日报:不同的国家,比如美国和中国,节能减排的要求和标准是不同的,康明斯产品如何面向不同市场?
刘晓星:市场的结构比较复杂,汽车产品,或者发动机产品,一直是一个法律法规驱动变化的产品。法律法规提出排放要求、节能要求,产品必须做到。一方面,督促制造商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求市场接受新产品。
不同市场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同基础设施环境,所以并不是说最好的产品,在这个市场就一定适用。所以,公司一定要针对每一个市场,提供符合这一市场的产品。举个例子说,你把欧VI的产品放到中国来,燃油系统等等技术配套的问题解决不了,欧VI产品用欧III的油,很可能开半个月左右,火花塞等相应的燃油系统就出事了;出了问题,市场售后服务又做不到。
现在运行的问题是,市场必须接受,但是市场环境准备好了吗?不见得。举例说,我是国Ⅳ的产品,但是我加的油不见得是国Ⅳ的油。因此,节能减排不是一个企业的行为,而是要全社会去共同实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这是一个全价值链行为,就是从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使用服务全都要考虑到。这需要全社会的协调:排放法律法规要有强制力、权威性,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要有节能减排的观念,否则,法律法规无法执行。
日报:中国在节能减排的意识、行为上,处于什么层次?对于康明斯来说,是如何推进节能减排的?
刘晓星:应该说有很多挑战。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国家很大,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再加上国内涉及这个产业链的企业很多,有的行业并没有进入完全的自由竞争,每一块有每一块的利益,政府需要平衡的因素很多。政府需要在节能减排、经济发展、人们工作稳定、本地基础能力建设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没有这种平衡,产品升级无从谈起。不仅是政府,各方面力量都要协同一起做这个工作,我相信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目标。
我们过去讲节能减排,更多的是看一个产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讲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问题,已经体现在经营管理当中,包括厂房设计、管理程序等。比如说,以前的设备厂房,里面一定用灯,现在设备厂房里面一定要透亮,用自然采光,就是为了省电。从产品角度,过去只要考虑产品本身环保不环保,现在从产品设计开始,还要考虑产品用到最后,要报废的时候,它的再制造是否环保。从设计、制造、服务都要体现节能减排。用一个词,全价值链的体现。包括每一个环节。
日报:2009年经济危机下,康明斯也受到影响,一度裁员,目前公司业务恢复如何?全球化战略是否缓解了北美市场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刘晓星:与同行业相比,康明斯是在北美市场恢复比较快的一家公司。2009年也不算裁员,应该说是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其实,在2010年康明斯在美国市场份额已经恢复,甚至超出了原来的水平。目前在全球市场也恢复了。
全球化趋势,对于公司业务稳定肯定是有好处。一个公司的稳定,一方面取决于业务本身的构成——不同的业务,不同区域的业务,以及同一业务不同价值等。对于康明斯来说,要让公司稳定,最好的方式是公司业务构成上有互补。比如我销售产品,同时也服务于自己的产品是一种互补。我做发动机,同时做和发动机相关的零部件,也是一种互补。再一个,业务在全球的地域分布上有互补。因为,全球经济从大趋势上看,有同起同落的时候,但是很多时候是有的地区好,有的地区不好。从这方面看,全球化趋势肯定是有好处的。
日报:未来康明斯在技术升级以及市场战略上的考虑是什么?
刘晓星:从整个公司战略层面看技术升级,首先是基于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发动机产品升级方向无外乎就是两个:一个烧的油越少越好,再一个排放越低越好。基于这两个驱动因素,有很多可能的发展方向,比如替代能源问题,提高本身燃油效率,再有发动机和系统结合考虑,因为发动机转的时候,其他设备不一定转,利用设备和发动机的互动,解决系统问题。这些都是升级方向。另外,会针对不同市场,开发有差异性的产品。过去主要是基于某一个市场来开发产品、更新技术,然后对全球提供。今后会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局部市场,来发展适合该市场的技术,并且完善该地区的供应链。
日报: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晓星:在中国这个区域,是要基于中国市场的情况。比如说,用一些材料、配套是在中国可得的。而不是一味寻求最好的。从大的格局来说,康明斯历来是在高端市场,今后在中国的战略走向,高端市场会继续做,但是会向主流市场扩展。另外,从产品上讲,要针对中国市场设计产品。不仅要帮助中国客户在中国成功,也要帮助中国客户在海外成功。
对康明斯来说,最大的挑战首先是观念,从高端市场到主流市场,客户群不太一样,观念、运行模式、产品都有适用性问题。getty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