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未完的故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1: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戴维·马什
真相大白的时刻终于来临。本书写于2007~2008年,书中断言欧洲单一货币蕴含着许多政治和经济的矛盾和冲突。2010年头几个月,冲突终于公开爆发。
欧元饱受危机困扰的重要原因是欧元区内部失衡的日益恶化,那是欧元区成员国自欧元诞生之后所采取各种政策的必然结果。欧元诞生之后,它们所实施的政策与它们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几乎是如出一辙。
1999年欧元开启之时,德国认识到当时马克与欧元兑换的汇率太高(相对其他成员国而言),因此立即采取措施降低真实工资、提高生产率,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德国出口的竞争力(那是德国做得最好的事情)。其他北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另一方面,南欧和西欧的一些成员国则因为欧元的诞生而获得喘息的机会,放缓或停止了它们的改革进程。结构性改革本来是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的核心。这类国家并没有利用欧元诞生后的低利率和稳定货币环境来推进改革,相反,它们却开始盲目享受欧洲货币联盟的初期成果,扩张本国经济和刺激就业。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吹起巨大的经济泡沫。加入单一货币之后,这些国家无法再实施货币贬值,经济很快就失去竞争力。一些国家(譬如爱尔兰和西班牙),就开始鼓励过度借贷给国内消费者,鼓励银行体系给那些毫无长期盈利前景的地产项目放款。另一些国家(尤其是希腊)则累积巨额的财政赤字。直到2010年,金融市场和各国政府才如大梦初醒,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不可持续的。
2010年5月10日,欧盟决定为经济疲弱的成员国提供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这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2011年欧元风暴主要集中在欧元区的边缘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欧元加速升值的趋势可能会告一段落,至少暂时如此。
人们不禁要问两个问题:未来几年内,欧元区成员国会分裂成两大集团吗,即一边是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经济政策趋向稳定的北欧新教国家,一边是经济政策松懈、易于诱发通胀的南欧天主教国家(随着欧元危机的深化,南欧诸国债台越来越高)。与此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后,面临全球货币激烈的相互竞争,欧元是否还能继续维持一个真正的全球货币的地位。
随着欧债危机救助行动的成本逐渐上升,欧元区成员国是否还能够掩盖它们之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差异、重新找回坚定团结的精神来捍卫欧元的未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核心问题则是德法之间的合作,尽管两国之间的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却依然存在许多问号。
时不时有人会问,假若欧元区各国无法就货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德国是否会选择自己离开欧元区。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一体化计划的全部重点就是要避免德国孤立,因为德国的孤立曾经长期困扰欧洲,并导致无数次流血冲突。然而,许多评论者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德国现在已经不再孤立。尽管德国模式的经济稳定政策在南欧各国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在其他地区却广受欢迎。
世界其他地方很少注意到,一批经济稳定、政策成功、繁荣富强的国家已经成为中欧和北欧的中流砥柱,它们都有经常账户顺差,表明它们可以傲立于世界,独立不倚。这些国家有的是欧元区成员,有的不是。德国则是这个集团的领头羊,它拥有众多追随者。
欧元的未来及其国际地位究竟如何?答案绝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一方面,东亚各国并不愿意完全依赖美元,同时美国经济自身也是问题多多,欧元确实有很大机会来巩固其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的地位。然而,只有以德国为首的北欧债权国集团越来越紧密地控制整个欧元区经济,欧元才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但是,如此一来,南欧债务国就必须忍受更严格的货币金融约束,那是在这些国家最不受欢迎的政策,何况它们本来就对欧洲权力的新格局深表疑虑和不满。
创建欧元的目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了避免统一后的德国重新主导欧洲的秩序。然而,德国重新统一20年之后,它恰恰重新赢得了对欧洲的支配地位,尽管其支配地位不是在战争和纯粹政治方面,而是在货币和经济方面。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欧洲各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对于德国重新主导欧洲,曾经(现在或许还是如此)是那么敏感,充满各种猜测和不祥的预言。但是,事情的结论却是如此令人无法回避和无限纠结:要确保欧元稳定,就必须让德国主宰欧元区。(本文为作者为中文版所写的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