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柳传志 退休不会退出视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柳传志退休不会退出视线

  柳传志曾说:“历史像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2011年11月2日,这位IT界的“老兵”光荣退役,回想他在联想奋战的历史,也正如他所言,一页一页,历历在目。

  11月2日下午四点半,北京紫竹院的香格里拉大饭店内聚集了国内外众多家知名媒体,大家等待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卸任会。虽然此次卸任会格外低调,但无论是媒体,还是业界,对柳传志的退去颇为关注。

  当晚七点半,柳传志、杨元庆等联想的8名高管悉数到场,在播放了一段由联想老员工录制的煽情短片之后,柳传志上台演讲。柳传志面带微笑,以嫁女儿来比喻自己交班时的心情,但在回顾过去的奋斗历程时,却几度哽咽,思绪万千。

  作为IT界的元老级人物,今年67岁的柳传志人如其名,他的奋斗史如同一部传奇史,在创办联想的20多年中,他历经磨难,然而这一切却浓缩在了卸任发言时的短短30分钟里。

  作为中国IT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历经波折,将联想集团打造成全球第二大PC厂商。如今的联想已经正式进入了“杨元庆时代”,然而柳传志对联想的感情挥之不去,他说:“我的愿望是希望联想飞得更高,高到世界都看得见。”

  有媒体是这样评论柳传志的:“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中,众多一度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到如今都已雨打浮萍风吹去,柳传志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屹立潮头,老而弥坚。其探索出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企业家拥为圭臬。”

  坚决“跳出来”

  作为1944年生人,青年时代的柳传志虽曾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但他仍旧吃过苦,干过活,从1968年起,他就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劳动锻炼。他曾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带着这样的“气愤”,1984年,当时已经40岁的柳传志终于带领中科院计算所10名科研人员,以20万元在北京中关村的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里创办了联想。其实,柳传志创办联想绝非一蹴而就,在创业之前,柳传志已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在商业上,柳传志高度认同张瑞敏的一句话——“东方亮了,西方才亮”,但在对于知识追求上,我们还是应该吸取先进国家的优秀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柳传志曾回忆说:“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我们心里特别高兴。但就在这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

  他还说:“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柳杨配”完胜“三大战役”

  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必定遇到各种困难,压在柳传志身上的困难成千上万,但最具挑战性的有“三座大山”。这三次挑战,如同柳传志创业历史中的“三大战役”,然而他却接二连三地化险为夷,每一次应对挑战的成功记录,也是联想集团发展壮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一大“战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开始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然而中国计算机行业也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让年轻的联想要面临最为严峻的“洋品牌”挑战。那时候美国的IBM等大型计算机巨头实力强大,而联想作为一家中国企业,要想抵御“外来侵略”实属不易。

  对此,柳传志自己说过,“联想和IBM、康柏相比,就像舢舨之于巨轮。”然而,小舢舨却没有被大巨轮撞沉。柳传志大胆启用年仅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而杨元庆也不负众望,他凭借正确的市场判断力和营销策略,将联想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发展到占中国市场的27%,联想最终保住了在PC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而此战过后,杨元庆也因此一战成名,稳居中国乃至亚太区的第一位。很快,PC界把“柳杨配”视为了联想最大的杀手锏,不敢小觑。

  第二大“战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挑战来自于戴尔电脑直销模式,当时戴尔的这一模式颇有“杀气”,它在大力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在吞噬着联想曾经占据的市场份额。由于戴尔通过直销,降低了代理销售产生的成本,使得其市场价格颇具吸引力。

  那时,联想作为国有品牌,虽然技术也过硬,但始终摆脱不了国人“迷信舶来品”的心态。很长一段时间,联想的市场占有率大幅跳水,而克星就是戴尔,“柳杨配”的杀手锏必须再次出击。这一次跟戴尔之争,虽然最终没有谁挤走谁,也没有谁吞掉谁的结局,不过,联想至少没有像传说的那样被彻底击溃,相反,继续保持着不小的市占率。

  第三大“战役”是并购IBM的PC业务。此次挑战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其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次“战役”。当时担任联想董事长的是杨元庆,缺少了柳传志的搭配,联想似乎有些危险。

  那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在并购IBM PC业务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过渡期间,两家在很多理念上并不能走到一起去,而这一过程让联想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与此同时,外界开始不看好这一并购行为,特别是很多忠实的IBM“粉丝”,他们甚至认为联想是在抹杀IMB。

  此时此刻,危难关头,已经65岁的柳传志再次出山,他在2009年时重回联想,这一举动不仅稳定了联想从上到下的“军心”,更让“柳杨配”再次“重出江湖”,披荆斩棘,挽救了走在危机边缘的联想集团,并在此后重回高速发展之路。

  退而不休

  2009年的复出让柳传志这批奔驰IT界的“老马”再次展示了威力,但他从来不把成就归到自己身上,他说:“能够有这么好的业绩,也是联想集团在杨元庆管理层的领导下,对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只不过以前没有机会充分发挥。不是我一时怎么样,是我们大家多年的共同积淀。”

  如今,柳传志正式卸任了,联想的未来留给了杨元庆。为了再一次顺利地将联想集团的权杖交到杨元庆手中,柳传志还做了多重伏笔,从促成杨元庆借贷巨资购买联想集团8%的股份,到数次出面宣布联想集团收购IBM旗下PC业务成功,再到调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最后选择在联想集团公布一份靓丽财报数据的时候将杨元庆再次推向前台。

  目前来看,联想集团已经不仅仅是家PC企业,它拥有IT、风险投资、房地产、服务业、煤化工、农业等产业,柳传志多次表示,联想控股将谋求2014年整体上市。

  柳传志表示要在3-5年内把联想控股带到香港上市。联想控股正在向国内顶尖控股财团开拔,所以对于柳传志来说,虽然退居二线,但依然难说再见。

  在卸任当天,柳传志给自己在联想集团的生涯打了98.95分,给杨元庆则送上99.99分。执拗的柳传志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至于剩下的1.05分,也许他会在联想控股上找回来。

  虽然现在外界已经将焦点开始放在了杨元庆身上,但柳传志的退休生涯也众说纷纭,在微博(http://weibo.com)上,有人猜测,“他还会继续做联想的幕后推手”,也有人说“他可能去带孙子了吧,或者没事买买菜,玩玩乐pad”。

  不管怎样,柳传志很难因为退休就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关注他,正如关注联想一样,是一种情愫。对柳传志自己而言,他人虽卸职,但他对联想的关注和爱心永不会“退休”。

  “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中,众多一度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到如今都已雨打浮萍风吹去,柳传志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屹立潮头,老而弥坚。其探索出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企业家拥为圭臬。”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