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物价下行有助于政策预调微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3:04 来源: 金融时报

  李倩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物价数据,CPI回落到5.5%,创下5个月以来的新低;11月11日,央行发布了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M2同比增长12.9%,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从上述经济金融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物价形势渐趋向好,货币信贷运行平稳。而物价的继续下行为政策的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打开了空间。

  物价继续下行,通胀压力犹存

  随着CPI同比涨幅由9月份的6.1%大幅放缓到10月份的5.5%,PPI也踏入下降通道,从9月份的同比上升6.5%降至5.0%,前期国家各项稳定物价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效果在物价的继续下行中进一步显现。这似乎让市场看到了物价回落的拐点。

  但是,正如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所言,当前物价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去年涨价的翘尾因素,已经从7月份的3.3个百分点、9月份的2.1个百分点,回落到10月份的近1.5个百分点,而到12月份就会为零。

  然而,业内专家指出,新涨价因素反映的才是真实的价格变化。从近几个月新涨价因素来看,7月份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8、9、10月份新涨价因素分别约为3.5、4.0、4.04个百分点,这显示带动物价上涨的新涨价因素还在逐渐增加。未来两个月CPI同比涨幅会随翘尾因素的快速消失而进一步明显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上行压力。同时,尽管CPI同比涨幅正在加快回落,但是环比价格依然在上涨。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切不可掉以轻心,价格调控仍需继续努力。

  物价下行为政策微调打开空间

  伴随着价格指标步入下降通道,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迹象已非常明显。除了信贷外,利率的变化也颇为明显。

  从货币信贷角度看,由于节假日因素,市场此前普遍预测10月份新增贷款将继续创下年内新低,然而央行发布的10月份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至此,今年前10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6.28万亿元。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预期,随着我国货币信贷政策的逐步微调,预计年内信贷投放规模有所扩大,全年新增贷款应会落在7.5万亿元左右。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10月份M1和M2同比涨幅分别为8.4%和12.9%,增速继续回落并创下新低。M2的增速已经跌到央行的管理目标16%以下,因此应该已没有继续紧缩的必要。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大幅放松货币信贷的条件也不具备。

  从利率变化角度看,作为货币政策风向标的央票,除了近期发行的3年期央票利率15个月以来首次下调,11月8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也较上一期下降了1.07个基点,这是1年期央票在3个月前上升至3.584%后首次微降,也是28个月以来第一次下调。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认为,央票中标利率的下降或可确认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物价尚未下行到政策放松区域

  对于物价继续下行给市场带来的政策放松预期,“CPI未下降到4%以下之前,货币政策都不应该有绝对性的放松”这一言论,也许更有代表性。

  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货币惹的祸,但应该承认,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因为有货币的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目前货币存量仍然很大,政府在考虑放宽货币政策时应审慎,不能忽视放宽政策推高物价的可能性。

  多数专家认为,由于通胀具有的反复性,房价调控正处于关键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政策暂时不会全面放松。至少一切要等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才可能见分晓。

  对于如何才能实现通胀平稳回落及经济平稳增长,并兼顾转变发展方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给出的答案是,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减税、奖励等各种办法把社会资金引导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需要的方向上来,引导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来,引导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来,引导到农业现代化上来,引导到海外去投资。“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既抑制通货膨胀,消化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又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郑新立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