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离岸的10%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4: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宇

   11月10日,古巴政府允许私人买卖房产的法律正式生效,这是古巴1959年革命成功以来第一次解禁房产买卖。不过,只有该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才有交易房产的资格,官方媒体报道说,“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产权、解决住房短缺”。

   据说,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酝酿这项改革时,有人就警告他:“古巴人普遍没有钱,我们担心的是放开交易后,资产会转移到那些有钱的古巴人手上”。这里面所指的有钱人,就是海外的古巴人——尤其是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坦帕湾地区和北新泽西的美籍古巴人。美籍古巴人在古巴国内有亲戚,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亲戚代持的手法来购买房屋。随后,古巴补充出台了每个人二套房政策:“自住一套、度假一套”。再深究下去,如果超过了,用一名古巴官员的话说“我们有将不服从法律的人的财产国有化的历史”。他指的是卡斯特罗革命成功之后,对一些古巴富人和外国人在古巴的资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古巴政府考虑外在政治变量的时候,最优先想到的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盘踞在美国的古巴人势力。古巴裔美国人应当划归美国的西班牙裔,是这支里面最大的部分。古巴移民到美国,历史相当悠久,要知道美国购买路易斯安娜之前,该地属于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任命古巴总督管理,成千上万的古巴人跨越海岸到此定居,地缘上呈现出某种牢固的亲缘性。

   波澜壮阔的移民潮当属卡斯特罗革命成功之后,并和苏联结盟。大规模的古巴人出走,尤其是“彼得潘计划”,古巴人将自己的孩子(多达14000人)移交给美国的亲戚收养,害怕孩子接受苏联式教育。美国方面也采取了帮助措施,通过1966年的“古巴调整法”,对移民来的古巴人提供财政援助、医疗保险、英语课程、学生贷款以及商业贷款。迈阿密则因为独特的位置和历史,成为移民首选。总的来算,美国古巴人约100多万,占古巴全部人口的10%。

   刚开始菲德尔·卡斯特罗是采取所谓“来去自由,但是叛徒”的政策,古巴人可以离开,但定为叛徒,财产一概被没收。后来趋于严厉,经常进行武力干预。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政府接纳迈阿密的古巴流亡者势力的意见,完全采取敌视政策,将逃离古巴的人看作是“对卡斯特罗的打击”。而卡斯特罗在1980年代之后,将计就计,允许古巴人移民美国,甚至给关押在古巴监狱的罪犯、病房里的精神病人“开绿灯”,鼓励他们移民美国,“净化国内,污染美国”。美国人得知之后,大惊失色,连忙修改了一系列政策,开始严格限制古巴移民。出现了所谓的“湿脚、干脚”之别:直接从海上偷渡入美国的不给身份(湿脚),而从墨西哥拐弯抹角地进入美国的(干脚)给身份。总之,后来的古巴移民不像前辈那样风光,命运较为悲惨。1999年的“埃连冈萨雷斯事件”则清晰地说明了美国人的转变:6岁的小男孩埃连冈萨雷斯被母亲带到美国,他在美国的亲戚希望他留下来,但是古巴的父亲则要求他回到古巴。要是在1980年代之前,美国人一定会将埃连留下来,但1999年的美国人则将埃连“推回”古巴。

   离岸的10%

   移民的戏剧性变化也反映在政治博弈上。1970年代之前离开古巴的,大多是中产阶级以上,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对古巴非常愤恨,所以才有“猪仔湾入侵”,他们大多支持对古巴采取强硬立场的共和党。1980年代的古巴人已经感到美国人的冷淡,即使留在美国,也希望能够保持与故土的亲善性联系,他们大多鼓吹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制裁,以“怀柔政策”来促古巴改善,他们也尽量争取提高侨汇给古巴的额度。

   美国的古巴人非常有政治能量,在游说方面也许仅次于犹太人。家庭收入大约在37000美元附近,是西班牙裔中最高的。由于1980年之前美国人对古巴移民的优待政策,也让其他拉美族裔的移民感到不爽和嫉妒。古巴人在美国社会较为成功,在政治影响上雄心更大,这使得任何一个美国政治家在考虑古巴问题上都不得不倾听迈阿密古巴人的意见。

   离岸的10%如何影响古巴的改革?这也许有点类似于台湾人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作用。总体上看,离岸的10%将会是一个越来越积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劳尔等古巴务实改革派如何利用这一因素?根据中国经验,无论是台湾人还是香港人,都是看到中国改革有一定成效之后才开始大规模介入的,都是看到联产承包的效果、乡镇企业的出现,才开始有信心的。古巴改革路径也不会例外,劳尔只有调动本国人的市场意识,才能获得成功。一味防范外部是没有意义的,一切的一切,是给真正的国内生产者以充分的激励和利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