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缅华商生死局 中电投等多项投资搁浅 华商期待局面破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4:34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刘成昆

   “中电投这么大一个企业,他们的项目缅方说停就停了,像我们这些私人投资能怎么样呢?”自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在缅甸投资项目被叫停后,在缅甸经营替代种植项目的李德华便开始担忧起来。

   我国在缅甸的替代种植自2005年开始,主要是投资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替代鸦片。该项目曾作为国家计划并划拨巨款进行扶助,重点由云南省实施。这个项目曾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禁毒方法。

   然而,有多位在缅甸投资替代种植的中国私营企业老板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反映,他们在缅甸投资的很多权益均无法保障,有些企业的橡胶园被当地强行没收,有些甚至险些丢掉性命。

   这些企业主呼吁,缅甸资源丰富,有很大投资潜力,希望政府能与缅甸协商解决现存问题,给中国商人提供机会的同时,也能帮助缅甸盘活闲置资源,带来收益。

  华商历险 紧张对峙

   虽然担忧,但李德华在缅甸的替代种植项目至少仍在正常进行,而和他相比,另外两名种植园主高飞和王学平的经历要“惊险”许多。

   高飞从2002年起开始在缅甸佤邦经营油品,但因佤邦地区缺少资金,所以在结算方面多与高飞通过贸易进行补偿。在此情况下,高飞提出,通过上缴资源税采伐当地树木的方式进行补偿贸易,得到了佤邦当地的同意。于是,高飞就开始修路伐木。

   据悉,高飞与佤邦曾签署了一份合同,约定高飞经营佤邦龙潭特区政府27亩土地的替代种植项目,时间从2005年到2035年,共计投资2.9亿元人民币。

   到2006年,高飞共开辟出16500亩橡胶园,修建公路200多公里。当时,橡胶价格已经涨到每吨13000多元。路修通后,大家都纷纷争着种植橡胶,甚至部分贩毒的人也改行种植橡胶。其中,高飞的种植面积是最大的,达到11500亩。

   当时,高飞生意做得比较大,在当地拥有最大的百货公司,于是便跟佤邦最高领导人建立了交往。后来,高飞的百货公司要租下当地一幢大楼,但当地人士坚持不收取租金,而经常从高飞的百货公司拿走一些货品,因此对方也欠下高飞一部分债务。

   2006年的一天,一群佤邦地区的武装人员忽然来找高飞收缴房租。且要价远远高于周边房屋的租金。而根据市价,高飞于2002年—2006年的房租大约40万元人民币,但他们向高飞收取的租金却高达200万元人民币,并且要求当天必须交齐。

   “当时一看情况,我就知道是逼我走,我借口让会计出纳拿钱,并说你们司令也从我这里拿过钱。我去算一下,借机就跑了。这一走再也没回去。”高飞无奈地说,“如果我不借机逃跑的话,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一天内如何能凑够200万现金?当时很多华人被抓后丢掉性命,我再待下去也没命了。”

   与高飞经历相近,王学平也差点把性命丢在缅甸。王学平原为云南一橡胶园的技术工人,后作为技术人员被派去缅甸指导替代种植,并承诺给他橡胶园20%左右的股份。

   但2006年,缅方感觉王学平本来拿着工资又有股份,便觉得有些“吃亏”,便以开会为借口,让王学平改合同。而新合同规定,王学平原持有20%的股份改为收取利润的5%。

   因会场上士兵全副武装,王学平感到非常害怕,便借口上厕所逃了出去,并顺着一条小河走回国内,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还说,如果不是自己机智出逃,肯定把命丢在当地。

   高飞后来也多次与佤邦地方政府协商,希望重新获得权益,但对方以高飞的公司欠当地劳工工资为由拒绝。高飞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橡胶树已经可以割胶了,公司的投资也该有回报了。但一位长期驻缅的外交人士说,高飞和王学平重新要回种植园的可能性并不大。

   据一长期驻缅的外交人士介绍,我国目前在缅甸投资达到170亿美元,其中以国企最多,仅中电投在缅甸的投资就超过40亿元人民币,在缅甸投资的个人以浙江人、云南人和四川人为多。

   前述外交人士说,根据我国规定,在缅甸替代种植的进口香蕉、橡胶等不征收关税,也不征收增值税。从缅甸进口替代种植产品符合双方利益。除个别被没收的种植园外,多数企业的经营还算正常。

   李德华的公司是华商在缅企业的典型,他的种植地位于缅甸控制地区,10万亩,其中包括香蕉、橡胶和部分粮食作物,从腾冲过去大约需要2个小时。

   李德华说,如果要去种植基地,必须缅甸合作方过来接应才敢过去,办了证之后,他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去种植基地。“对方来接我才敢过去,如果不来接,我们不敢过,也不允许过去。”

   因为双方在合作中,中方控制力不强。所以李德华只能表示无奈,表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投资者们认为这些麻烦都是小事,但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才是最致命的。高飞说:“很多华商都在缅甸丢掉性命,在澜沧江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死的太多了。”

   高飞等企业主认为,华商需要当地的资源,同时也在经济上给他们巨大的回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他们希望政府更多地考虑一下,如何保护这部分投资者的利益。

  政局制约合同执行

   记者曾多次听说中缅边境的生意人常有被毒贩利用帮其贩毒的经历。我国对这些现象也是严加防范。记者乘坐大巴从西双版纳回普洱时,曾在勐腊被武警拦下检查。而从普洱回昆明途径玉溪市时,又有武警拦车搜查车上的毒品,并对车上感觉可疑的人员进行盘查。

   当地一位边防驻军家属告诉记者,在有橡胶的地方,毒品贩运并不猖獗。因为当地橡胶园主每年收入都超过贩毒,毒品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而那些不适合种橡胶的地方,毒品走私十分猖獗。这些毒品几乎无一例外来自金三角,而毒品的原料多是缅甸烟农种植的鸦片。

   据一些企业主透露,种植园附近的当地人生活极其贫穷,所居的房屋全是用竹子搭建的棚子,孩子穿着衣服多为破旧的,很多孩子甚至没有穿衣服,这些人多是烟农的后代。相比而言,在中国种植园里打工的当地百姓,穿着较为整齐,因为他们有我国企业发给他们的工资。

   但多位华商企业主认为,合同问题成了制约中国企业投资的障碍。据悉,由于缅甸新一任领导不承认原来领导签的合同,这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记者在一张企业主拍摄的照片上看到,缅甸百姓拿着玉米种子非常高兴。他们除了鸦片没有其他作物,而中国公司给他们玉米种子后,今后生活有了保障,在经济上比鸦片有效益,因此受到他们的欢迎。

   而橡胶和木材出口更能为当地带来利益。一位在澜沧江上跑船的船员告诉记者,当地船主多和泰国做生意,缅甸生意几乎没有。澜沧江港口一家宾馆的老板表示,缅甸经济发展缓慢,没能带动起本地经济的发展。

   不过,即便这样,仍有很多云南企业表示缅甸资源丰富,表现出投资欲望。他们认为,如果缅甸对中国开放,将会使得双方都受益。

  国内多方关系亟待理顺

   据记者了解,在缅甸进行替代种植,我国政府对每亩补贴10元左右,云南省政府也会进行配套补贴。第一年进行替代种植时,国家拨款2.5亿元,云南省配套补贴2.5亿元,总共5亿元,只要是纳入替代种植的企业都会得到补贴。

   腾冲一位经营替代种植并从缅甸进口农作物的杨姓企业主说,他们在国内有油脂加工厂,从缅甸进口大豆成本要低于国内,对企业而言非常有利。

   在国家鼓励去缅甸搞替代种植时,李德华的公司与缅甸几十个自然村签订了合同,但由于相关补贴一直没有到位,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无法扩大种植。

   “云南已经无法再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了,缅甸大片的土地空着,也希望能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对国家禁烟大局更为有利,但补贴一直不能到位,到底为什么呢?”李德华称。

   对于补贴的问题,云南当地曾有传言说,相当一部分补贴已被无关企业弄走。但这个说法记者并未从相关部门得到证实。有企业主表示,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分工负责的各厅局之间关系没有理顺。

   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年国家对替代种植项目立项后,相关部门之间曾发生了扯皮的情况。而替代种植的计划开展以后,由于云南省立项等方面的问题,配套政策几乎无法实施。

   在替代种植监管方面也存在问题,有些企业利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浑水摸鱼,骗取替代种植补贴。监管部门因没有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在监管企业对缅甸替代种植项目发展情况时往往需要动用本部门原有的资金,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使他们失去积极性,监管也就成了虚设。

   有企业主告诉记者,他们从缅甸运进国内的木材,要向云南有关部门交纳育苗费,每立方米的木材交80元。有木材商对此表示不满,从国外进口木材,就相当于保护了本国森林,交育苗费的做法让他们难以理解。

   有外交人士认为,目前还存在诸多体制方面的不足,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总体来说,投资缅甸,企业主还是受益的,各种问题的理顺需要时间。

   就上述问题,记者试图采访云南当地相关负责人,但均表示不方便接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