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迈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0:06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海内外瞩目。

  近一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用温和回落的经济增速、初步抑制的物价涨幅,回应了诸如“硬着陆”“滞胀”“衰退”之类的质疑,在低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枝独秀。

  回望过去,这份成绩实属来之不易;面向未来,更多挑战仍需审慎应对。

  关键时刻的关键调控

  困难总是不期而至。年初,正当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席卷而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上年突破3%“警戒线”后一路攀升。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果断提出,要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这一决策为全年宏观调控政策奠定了基调。

  时至年中,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随即陡然增多——一方面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必须继续控制信贷;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出现融资难、出口难,经济增速开始下降。

  为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同时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中央决定,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三季度后,调控政策效果显现,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政府的调控政策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近一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正从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经济政策模式转型。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表明,这一政策转型对经济发展的效果总体较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发挥着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与此同时,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却不绝于耳。

  事实证明,相比深陷欧美债务危机的发达国家以及物价高涨的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中国投资、出口增速出现“双回落”趋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内需增长的弥补。“这说明,在政府力量撤出时,市场力量和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在恢复,内生性增长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张立群说。

  总体看,目前中国经济正在一个平稳较快的轨道上运行,而下一步的调控方向更为引人注目。

  继续寻求平衡点

  近一时期,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中国经济既面临不少机遇,也存在诸多新挑战。

  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专家普遍认为,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仍将是未来宏观调控的重点。

  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何在?庄健指出,投资依然是最重要的动力,但要转变投资结构,加强农田水利、保障房、新兴产业等投资。

  谈到防通胀问题,张立群认为,在目前货币存量仍然偏大的背景下,再度实行总量扩张政策的风险和代价太大,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能变。但在实际执行中,可以从一度实际收紧转向真正的中性,真正推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