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长落马:遗留政绩工程怎么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皕文
11月11日下午,云南省禄丰县,德钢公司(全称“云南德胜钢铁公司”)十余根烟囱排出的浓烟和远处的白云泾渭分明。
位于云南省中部的禄丰,因世界级恐龙化石产地而被誉为“恐龙之乡”。沿着一条坑洼的公路,三辆载重卡车迎面驶过,卷起漫天尘土,行驶十余分钟,便抵达山坡上的德胜煤化工公司。
出租车司机指着铁栏内一大片荒凉山地说,这是德钢公司原来规划的新厂区。两年前还是村庄和农田,一年前成为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现在,大部分在建工程被拆卸、转载、运走,现场只留下“复垦”后凌乱斑驳的土地。
变故缘于今年3月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一次例行督察。这次督察发现,德钢公司借搬迁技改名义违法占地1868余亩,由此酿发震动楚雄官场的“德钢事件”,并成为时任楚雄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被立案调查的导火索。
4月28日,督察组刚离开不久,云南省纪委正式对杨红卫立案调查。
从逐步披露的案情来看,杨红卫以其“卓尔不群”的表现被冠之以“三狂”州长之名。其中“一狂”便是“强力铺摊子,疯狂上项目”。
“德钢事件”不是孤例。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杨红卫违法批地共135宗,总面积高达127平方公里,相当于楚雄州10个县市城区面积的总和。由此引发国土资源部对楚雄州最严厉的土地督察,发现42宗违法用地案件。
这对正处于“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楚雄无疑是当头一棒。近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赴楚雄回访杨红卫任期内的政绩工程,这些处在善后中的工程也在提供警示——发展地方经济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德钢事件”善后
在德胜煤化工公司三十米外,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格外醒目。女主人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对补偿价格不满意,整个征地范围内的16个村民小组、854户,就剩她和另外一家没有搬。
德钢公司搬迁技改项目(下称“德钢项目”)是杨红卫“野蛮上马”的项目之一。近年来,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楚雄对工业的渴望显得格外强烈,以至于在最近几年的“州两会”中,“德钢项目”被看作是楚雄产业结构调整的“希望之星”。
公开资料显示,德钢公司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禄丰钢铁厂,2000年前濒临破产倒闭,2000年8月引进四川省民营企业德胜集团,改制为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五个月后,德钢公司实现炼铁系统满负荷运转,一举创造了第一个“德钢速度”。
此后德钢公司屡创佳绩,但好景不长,由于该企业生产设备落后,2010年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10年云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的公告》,德钢公司列在将淘汰企业中的第11位。
作为楚雄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钢公司已具备了年产150万吨铁、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年产值达50亿元。显然,企业和地方政府都不甘心放弃。2008年4月,德钢公司向楚雄州政府上报了《关于通过搬迁改造形成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报告》。
报告称如获批投产,新德钢公司将实现年产值310亿元以上、税收48.19亿元、实现直接就业8000人,带动物流、运输、能源、矿业等相关产业GDP增长200亿元以上。
2010年,在杨红卫的支持和推动下,未获国家审批的“德钢项目”强行上马。从当年5月开始征地到6月9日,除了上述两户外,被征土地上800多户被全部拆除。
今年3月25日,在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督察压力下,楚雄州国土资源局作出行政处罚,并责令德钢公司对占用的耕地进行复耕。4月,该项目涉及的临时用地批复、用地预审、立项备案、环评等35个审批文件均被撤销。
于是,建设到一半的工程被紧急叫停,并被要求一个月内拆除全部已建设施,全面复垦,恢复土地原貌。原来建设指挥部的牌子被换成了“复垦办”,穿着蓝色工作服装的钢铁工人,开始顶着烈日栽种玉米、小瓜等庄稼和蔬菜。
楚雄州土地局提供给本报的一份材料显示,经实地勘查,整个项目区均有动工迹象,原地形地貌均已破坏,破坏方式为场地开挖和土方回填及建筑物压占。
上述材料还对土地复垦投资进行了测算,项目概算总投资为640.7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512.45万元,其他费用80.81万元,不可预见费用29.66万元,风险金17.80万元。
楚雄州国土局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李省告诉本报记者,实际的复垦投入可能达1000多万元,因为施工破坏了耕作层,企业要聘请人员通过复垦达到复耕条件。
“我们国土局要求县里每天报告复垦进度,每三天一次向州政府报告,每周向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汇报,督察局的工作人员累计来楚雄四五次,实地查看复垦进展。”李省说。
楚雄州土地局提供的材料称,截至今年7月30日,累计投入劳动力41054人次,机械419台次,共复耕土地面积1527.4亩,种植农作物1482.9亩,基本上做到了“见荒就绿”。
今年8月,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局长常嘉兴带队到楚雄进行检查验收。常嘉兴表示,德钢公司违法用地案的查处整改,代价巨大,教训深刻。据李省介绍,10月份南京局的督察组前来交叉检查,临走时私下透露对整改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11月11日,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复垦的土地依稀可见枯萎的玉米秆、南瓜藤等农作物,由于大部分灌溉系统被破坏,要达到复耕条件并非易事。此外,800多户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后续生活保障也是问题。
除了违规办理了大量临时用地手续,楚雄州政府还给予德钢技改项目巨额资金支持。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0年11月21日经十届州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报经2010年11月24日州委第81次常委会议通过,楚雄州开发投资公司从募集的市政项目建设债券资金中安排2亿元贴息、5亿元借款(借款期限3年)给予德钢技改项目资金支持。
时任楚雄州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旭在一份检讨中称,虽然当时认识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德钢技改项目不应给予资金支持,但没有继续把握好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原则,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的领导责任。
楚雄市政项目建设债券2010年11月发行,共募集资金15亿元,为7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年利率6.08%。近半资金支持德钢技改项目,这对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楚雄州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意孤行”的葡萄酒城
事后来看,“中国西南国际葡萄酒城项目”(下称“葡萄酒城项目”)更像一伙“外商”编造的投资故事。所谓“外商”则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日本。
据《楚雄日报》报道,自2006年2月以来,双方经过两年多的磋商、24轮的艰苦谈判,于2008年7月7日正式签署了《中国西南国际葡萄酒城项目合作开发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8亿美元,建设期限为4年,包括年产50万吨优质酿酒葡萄的种植基地60万亩和葡萄酒的相关产业。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工业生产总值约300亿元、新增税收约45亿元,农户葡萄种植收入将达到30亿元左右。
楚雄州招商局局长朱梅品告诉本报记者,外商是从攀枝花市介绍过来的,2006年节假日杨红卫带着司机、秘书开车去攀枝花了解情况,回来之后“葡萄酒城项目”开始在楚雄推广。
对于只有烟草、蔬菜、核桃等规模农业的楚雄而言,这个项目被杨红卫寄望“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蹊径。
楚雄州葡萄产业开发办公室(下称“葡萄办”)副主任王苑文向本报记者坦言,从合同上的规划内容来看,项目前景确实是很诱人的,能做好也皆大欢喜。
由于楚雄州并没有种植酿酒葡萄的历史,项目签订后质疑同样存在:一是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是否适宜于种植酿酒葡萄;二是60万亩土地从何而来;三是投资商是诚心来投资的还是来忽悠的?
王苑文告诉本报记者,外商列了一个国外做种植酿酒葡萄项目的清单,但没有材料介绍。外商又承诺提供葡萄种苗,州政府领导要推行,他们就执行,“州里的检测中心在全州采集了526个土样,汇总下来有62万亩土地适应葡萄种植生长。”但他承认,这是州里自己做的检测,技术和标准都比较简单。
虽然项目备受质疑,但杨红卫仍“一意孤行”。“州政府常务会议上,很多班子成员都不同意,但最后的会议总结还是要求强力推进。”朱梅品说,这个州政府会议都有记录。
随后,楚雄州各县市被动员起来,分配了种植葡萄和建酒庄的任务。但据本报记者了解,项目推行至今,上述所谓“外商”的实际投资只是一批葡萄种苗。王苑文说,根据海关报关价格,外商提供的葡萄种苗价值47万多澳元。
而近三年来,楚雄州政府在这个项目上的财政投入近千万元,其中包括从外商手中购置价值200多万元的葡萄酒。
王苑文告诉本报记者,其他渠道的财政投入不清楚,2007年至今,过葡萄办的州财政投入累计600万元,主要投入包括南华县葡萄种苗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后期管理的费用,三维影视宣传片也花费190万元。
此外,据楚雄州政府公开信息,外商少则一次多则22次以“考察或磋商”名义到楚雄。王苑文证实,外商到楚雄的衣食住行均由葡萄办负责接待。
今年3月左右,距杨红卫被“双规”还有一个多月,外商来到楚雄,要求结算剩余500瓶葡萄酒的货款。王苑文告诉记者,这些酒没有“推销”出去,他只好以葡萄办名义从外单位借了80万元支付给外商。
但麻烦并未结束。外商们返回澳大利亚后,随着杨红卫等人纷纷被“双规”,接连给楚雄州发了7份函件。据王苑文介绍,函件大意是如果楚雄方面不继续推进或中止项目,要求按照合同追求法律责任。
而楚雄州政府研究后回函称没有要中止项目。或鉴于此,楚雄州政府对这个正处级编制的葡萄办的初步意见是“目前阶段保持人心不乱,队伍不散,现有工作做好”。
“现在主要任务是葡萄种苗基地的管理,另外是搞好党建工作。”王苑文说。
“招商”还是“招伤”?
类似的招商故事不止一次在杨红卫任期内发生。除了“葡萄酒城项目”外,还有“世界和平博览园”和“云南旅游产业城”。
2010年5月11日上午,禄丰县土官镇晴空万里,彩旗招展,一派节日气氛。时任州长杨红卫宣布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一期投资20亿元的云南旅游产业城开工。公开资料显示,整个项目规划控制面积53.54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30.87平方公里。
据朱梅品介绍,旅游城项目是云南本地的投资商,杨红卫委托一个来楚雄挂职的副州长负责,副州长打电话说没有招商的经验,要他过去对协议文本把关。
“我对协议中很多不平等条款提了修改意见,但没有被认可。协议达成后,云南奥尊投资有限公司从浙商手中融了一笔钱,拿到了600多亩地,听说正在建别墅。”朱梅品说。
主办杨红卫案件的云南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和正兴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这个项目没有交一分钱的土地出让金,合同规定每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5亿元就不用交纳。
“协议要求项目控制用地50多平方公里,一听就是来圈地的。这帮人脑子还是很聪明的,随着滇中城市圈的发展,先低价把地圈下来,以后慢慢卖地。”朱梅品说。
“世界和平博览园——万国总统府与皇宫”项目则被当地坊间称为“天方夜谭”。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2008年楚雄州政府和投资商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宣称总投资150亿元,协议占地50平方公里,将世界各国的总统府、皇宫建筑都仿建一个,以吸引各国元首总统前来参观。
据《楚雄日报》报道,这是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会长李农合等人近年来精心策划和主持的项目,以美国世界和平集团(筹)、中国投资基金会、中国香港财富报业集团、中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为主要发起人,得到180多个国家华人社团的签字认可。
朱梅品曾任这个项目的办公室主任,他告诉本报记者,李农合等人前来楚雄洽谈,提出要楚雄州政府出5000万元作为前期启动费用,“协商之后经杨红卫同意降到2000万元,但我提出这笔经费一定要在州政府控制范围之内,对方来往等费用可以报销”。
此外,投资商还提出“一块钱一亩”的土地优惠政策,“我们觉得可以给优惠政策,但土地的成本价肯定要出,并要明确投资商的注册资本金等条款。”朱梅品说。
从招商角度来看,朱梅品认为,项目创意可能是好的,但投资回报点在哪里?一个大型旅游项目至少要文化和市场两个依托。
“这是个大忽悠,但领导已经被忽悠进去,作为项目办公室主任,我以投资商不喜欢自己为由退出来了。”朱梅品告诉记者。
沿着青山嘴库区公路行驶七八公里,水库中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岛。吕合镇斗阁村村委会主任何廷刚告诉记者,听说要在这儿建万国皇宫,一直没见什么动静。
今年3月14日,所谓的“世界和平博览园”又改为“中国楚雄·青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要打造集康体、养生、度假、娱乐、文化体验、文化博览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城。
据朱梅品介绍,接手的是家台湾的投资商,成立了云南大鹏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对“世界和平博览园”进行了调整,定位为旅游度假区是比较恰当的,但存在的困难是:土地指标哪里来;库区环境保护问题。现在投资商也在等待政府部门的决策。
今年1~10月,楚雄州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45项,协议总投资634亿元,到位资金129.1亿元。朱梅品告诉本报记者,近期楚雄州出台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评审办法,对项目投资总额在3亿元以上,或占地面积在300亩以上的项目纳入论证评审。getty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