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当头炮”赢“满堂彩” 沪自行发债受热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7:46 来源: 新华08网

  

  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试点自行发债,15日在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市场拉开大幕。作为试点省市的第一家,上海市率先以自行招标的方式发行7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本次招标获得市场热烈响应,中标利率低于市场预期。此外,浙江省财政厅公告称,将于21日招标发行总额67 亿元的固息地方债。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债发行的”开门红“,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基础,有望成为后续其他三个试点省市的发债参考和示范。由于2011年财政部代理打包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计划本月收官,在四省市自行发债之后,2012年初有关部门或将首先考虑扩大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范围。

  上海债”一炮打响“

  上海市财政局15日公告,当日上海市财政局发行2011年第一期、第 二期上海市政府债券,共计71亿元。发行结果显示,第一期36亿元3年期债券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3.10%;第二期35亿元5年期债券经投标确定的 票面年利率为3.30%。参与招标的交易员透露,此次上海发行的3年期地方债认购倍数为3.5倍,5年期品种认购倍数为3.1倍。市场人士表示,两期债券 中标利率均接近甚至低于同期限国债估值水平,表明主流机构对于发行主体的信用和偿债能力高度认可;而3倍以上的认购倍数,也显示出市场对于此次上海债的热捧。

  上海一位参与此次上海债承销的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本次上海债发行可谓”一炮打响“,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开了个好头。”不论是认购倍数,还是中标利率,都可谓新地方债的‘开门红’。“该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对于上海债的信用资质方面,市场认可度极高,甚至有广东、广西的南方金融机构早早向承销团成员申报需求。该人士同时承认,本次上海债在发行定位方面可能还是有一定”行政色彩“的”场外因素“。承销团成员投标时普遍报在较低的利率水平,直接拉低了最终中标利率。从债券市场的公允价值而言,上海此次发行的3年期债券合理的利率定位可能应该在3.30%一线,5年期在3.40%附近水平更为合理。

  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胡达则表示,此次上海债流动性相对以往财政部打包代理发行的地方债没有明显差异,但其资质水平显然要高于多省市打包在一起的平均信用,因此受到市场热捧。而国海证券分析师高勇标指出,近期一级市场3年、5年期品种的国债发行都比较少,当前市场实际的供求关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此次上海债受到市场追捧。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海债此次发行的利率定位,将直接成为后续广东、浙江、深圳等三省市发债利率水平重要参考。考虑到其他三省市财政状况均较好,且各自试点自行发债的期限均为3年和5年期,预计其他三家地方债的最终发行利率,将与上海债此次中标的利率水平基本相当。

  

  广东浙江确定发债详情

  在上海市政府债券顺利招标发行的同时,广东、浙江、深圳等其他三个试点省市的自行发债时间基本确定。广东省财政厅、浙江省财政厅14日、15日先后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了具体的发债计划。

  广东省财政厅14日公告表示,计划在18日发行总额69亿元的地方债,分3年期和5年期两个品种,发行额度各为34.5亿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担任本次 发行的主承销商,工行、建行与其他18家金融机构共同组成本次广东债发行的承销团。这样广东省将成为第二家自行发债的地方政府。

  浙江省财 政厅公告称,将于21日招标发行总额67亿元的固息地方债。其中3年期品种计划发行额33亿元,5年期品种34亿元。两期债券分别为2011年浙江省政府 债券(一期)和2011年浙江省政府债券(二期),均采用单一利率荷兰式招标方式,全场最高中标利率为票面利率。此次浙江债的主承销商由招商银行、杭州银 行等7家银行担任。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显示,深圳市将于下周启动22亿元深圳债的发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3家银行将担任此次深圳债发行的主承销商,并与其他7家银行共同组成深圳市2011年政府债券的承销团。

  广东一家地方债承销成员机构交易员15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广东省政府对于18日地方债的发行极为重视,承销团各方面发行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充分,预计最终的发行利率水平,也将会与上海债的定位接近。

  利于控制地方债务风险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推进,各级地方政府累积了巨量地方债务。根据审计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10.7万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给金融体系带来较大隐忧,而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则有望激励地方政府更进一步健全完善各自的财政状况。

  部分债券交易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2011年财政部代理打包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计划本月已经全部收官,在上海等四省 市自行发债之后,2012年伊始,有关部门可能会首先扩大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范围,并逐步向全国所有省级地方政府全面铺开。市场化的自行发债,将会直接检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偿债水平,从而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透明化、规范化。同时,各地方政府的增量举债规模,也将可能逐步转由地方债的发行规模来具体衡量,从而起到控制地方债务风险的作用。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地方政府试点自行发债与后续推广,并不能直接解决现有的 存量债务问题,但仍然有助于缓冲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财政规范、预算公开、资产负债状况、地方治理水平等各项指标在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重点的同时,也将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关注重要环节。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全面推广,将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地方政府给予正向激励。(记者 王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