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冬季“暖意融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9: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北京:冬季“暖意融融”

  北京市热力集团输配分公司管网一所三班班长栾为民在北京方庄干线15#小室内检查辅件运行情况。本报记者金晶 摄

  11月15日零时起,经过一个星期的试供暖后,北京市进入正式供暖阶段。北京市有关部门已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为市民做好冬季供暖服务。在未来的四个月中,全市4352座锅炉将持续运转,确保首都人民温暖过冬。

   供暖燃料储备充分

  

  “冬季供热事关民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温暖工程’。保障北京供热安全稳定,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和各种应急预案,还将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服务窗口。”北京市供热办副主任许晓晨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供热总面积达6.79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97亿平方米,2011年全市新增供热面积4000万平方米。为了确保如此庞大的一张热网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从11月7日开始,北京市供暖锅炉陆续点燃,截至13日,全市4352座锅炉已全部点燃,分批逐步开始试供暖,全力保证15日零时起居民家中室温达标。之前,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有特殊需求的单位也已提前供暖。

  保证供热稳定以及应对极端天气的前提是充足的燃料储备。许晓晨表示,全市燃煤锅炉供热用煤需求量约为530万吨,从今年7月至8月份就已经启动了储煤工作,目前已按预定计划完成储备320多万吨;市级30万吨煤炭、3000吨燃油的应急储备和各区县1万吨至3万吨应急储备也已全部到位。另外,为了应对公路交通受阻等突发情况,北京市还在张家口市万全县郭磊庄建立了5万吨煤炭应急储运中转站,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北京市各区县的储煤点。在燃气供热方面,北京今冬采暖季全市用气量预计为63亿立方米,已经和中石油实现对接全面落实。

  另外,与往年不同的是,北京市今年迎来了首个供暖“外援”。11月5日10时30分,滚滚的热水从河北三河热电厂流出,顺着蜿蜒13.2公里的供热管线流入北京市通州区,热水所过之处,监控平台上象征温暖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三河热源进京是全国首个跨省市供热项目,15日起它承担起为通州9万余户市民家中送温暖的职责。

   加大投入支持改造升级

  

  供热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说就是“冬天的问题夏天解决,夏天的问题冬天发现”。在去年供暖季结束后,从今年5月份开始,北京市供热行业依靠市区街三级联动协调机制,陆续对全市1733个供热单位、4352座锅炉房进行了逐一排查,10月底前把排查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部解决好。今年,北京市还对64座锅炉房实施了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涉及1000多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自2009年以来,已经累计改造了266座锅炉房,涉及7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预计今冬可节能折合标准煤约13万吨。

  在北京市长达2万公里的供热管网中,有4200多公里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属于“超期服役”,不仅能耗高而且损耗大,居民家中较难达到18摄氏度的供热标准。为此,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工作原则,从今年5月份开始,全市对8739处、13500余项供热设备进行了检修和改造,同时对150多个小区的老旧供热管网进行了工程改造,合计投资达到20多亿元。15日正式供热时,这些工程都已经投入运行,确保居民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许晓晨告诉记者,北京市制订了2008—2015年老旧供热管网改造规划,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计划每年改造150个至200个小区的老旧供热管网,彻底改变这些老旧小区居民的度冬状况,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民生。

  完善应急抢修确保供暖安全

  “我家的暖气片怎么还不热?”“我家放水阀门漏水了”……11月7日,刚刚开通的北京市供暖热线和北京市热力集团供暖热线不到24小时就接到1000多个咨询电话,其中报修电话达200多个。11月14日,全市各区县供暖热线全部开通,为居民提供24小时的及时服务。依据往年经验,13日至17日将是供暖热线最“烫”的时候,每天的咨询电话达到3000个至4000个。

  “在接到报修电话后,我们一分钟之内将通知居民所在区域热力站备勤的抢修班组。”北京市热力集团有关负责人说。抢修班组必须在通知发出15分钟内确认,然后与居民取得联系,入户检修。

  按照“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原则,北京市完善了市、区、街三级管理网络和联动协调机制,制订了各级冬季供热方案、应急预案,建立了市、区两级32支1247人的应急抢修抢险队伍,随时处置突发应急事故。同时还明确规定,接到居民报修电话,供热单位必须在1小时内给予回复;出现室温不达标,6小时内供热单位必须入户测温、调节和检修。

  依据气温加强供暖设施调节

  目前,市供热办已向全市供热单位发出指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依据气温加强对供暖设施的调节,提高出水温度,确保居民供暖的质量。位于西南二环附近的玉林小区锅炉房里,跳跃的火焰映红了司炉工的脸,这个锅炉房负责的供暖面积内共设有10个气温监测点,全部都在背阴、最冷、风口等位置,测到的室外温度将实时传输到锅炉房监测平台,司炉工就按着这个“小区最低温”调节锅炉。

  正式供暖后,市供热办和供热单位将加强居民室温检测,除“逢五测温”外,节假日及严寒天气还将加强测温频率和范围,确保居民的供暖质量。如居民认为室温不达标,可委托北京市公布的5家经资质认定的第三方室温检测机构进行测温。今冬采暖季,如遇持续性低温天气以及气源紧张等情况,北京市将对宾馆、商场、政府机关等公建实施分批限气的措施,优先保障居民供暖。此外,正式供热稳定以后,按照“低保高控”要求,北京市相关部门将加大对机关和商场等大型公建的室温抽查,实行夜间、公休日的降温运行方式,以节省资源。

  同时,对于广大居民十分关注的采暖费价格问题,北京市政府也已明确暂时不调价。“这个价格标准是10年前制订的,当时的燃煤价格是每吨220元。”许晓晨说,“虽然今年各种供热燃料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煤炭价格现已高达每吨890元,但市政府决定继续对居民供热实施燃料差价补贴,保障供热单位达标供热。”据估算,今冬供暖季,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将超过30亿元。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