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邮币、瓷器、古董价格纷纷跳水普通投资者纷纷抽身 收藏品市场遭遇寒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13:16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 滕芙勤 俞佳 任文娇 报道 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云洲古玩城内,邮币摊主邵伟平百无聊赖地浏览着某门户网站的新闻,又是一个“白板日”,从十月份邮币行情暴跌后,这样的日子已不是第一天,而曾经人声鼎沸的卢工邮币卡市场,最近人气同样不如以往。

  从去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邮币收藏市场今年十月后突然经历一轮暴跌行情,部分热门纪念币相较半年前最高位甚至跌去了近三成,古玩、收藏市场上同样出现类似情况,拍卖行中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常见的“亿元拍品”亦不见了踪影。专家分析认为,游资撤离、银根紧缩是此轮行情暴跌的主要原因。

  邮币市场

  店主不敢贸然收购

  昨天两点,记者来到卢工邮币卡市场新大楼,发现市场内来来往往也有不少人,但相较以往人声鼎沸的场景仍是显得冷清了,不少老先生在市场内兜兜转转,打探着行情,却少有人找定一家诚心诚意谈生意的。

  “很多人这时候来都是打探行情的,价格跌了,也没有人想要在这个时候抄底,因为底部到底在哪里,谁都不好说。 ”今年二十初头的小江收购邮币已有两年,他告诉记者,从今年九月以后,邮币市场经历了一轮暴跌,“1960年的2元车工币,100张一沓的,今年八九月份还卖20万5千元,现在就只有15万了。三个月不到,跌了将近四分之一。 ”

  记者了解到,在此轮暴跌行情中,1990年版的2元也从今年四五月份的40元缩水近一半,50元亦从最高4500元跌至目前不足2000元,而第四套人民币大长城四方连体钞,同样从今年上半年的2万多跌去近一半,目前市面上售价一万都难以成交。

  “最近一个月很少有藏客买入,倒有不少人出于恐慌心理海量抛售,因为不知道这轮下跌的行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所以有客户甚至想要几百万、几千万的抛货,但对于我们来说,货押得太多,缺少流动资金,所以其实也不大敢接。 ”由于藏客生意的减少,小江开始转向礼品册的销售,“好歹有些客人是要购买小的卡币当做礼品,或者公司纪念品,否则真是一点生意也没了。 ”

  靠不了邮币,只能指望股市

  相较卢工邮币卡市场,云洲古玩城的行情也并不见好。前天下午三点,记者来到云洲古玩城,看到大多数店主都百无聊赖地对着笔记本电脑炒股、玩游戏、看新闻、追港剧。无论是传统的书画、瓷器,或是文房四宝,金银币,甚至是小人书、世博门票等摊位前,几乎都门可罗雀。邮币卡摊位前偶尔有些前来观望行情的顾客,而古董、瓷器、书画、玉石店铺则由于投资门槛较高,人气不比邮币卡市场。

  古玩城六楼的邮币卡市场内,老蒋的摊位最多也就一平米,柜台不大,玻璃橱窗内锁着1毛、2毛一直到100元,第一、第二、第三版多种规格的人民币和纪念钞。老蒋对着笔记本电脑,盯着起起伏伏的股票K线图,叹了口气:“已经一个礼拜了,天天白板,没有成交,好在这股票还涨了40点,多少有点盼头。 ”老蒋告诉记者,十五年前,作为邮币爱好者的他就入市了。 “那时候不懂,光挑热门品种买,看谁涨得快,升值潜力大,但是1997年暴涨暴跌行情后,我就一下子亏了好几万,所以到现在基本不做热门的纸币了。 ”老蒋透露,邮币市场最近一轮的过山车行情是从前年年底开始的,“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的2元从去年年底的10块钱不到,一举飙涨至今年五月的最高80元,但却在今年十月后暴跌至40多元,还好我已经不做第四、第五套人民币了。 ”有了前车之鉴的老蒋仍然没能在此轮暴跌行情中“独善其身”,大行情的惨跌同样连累了第一、第二、第三版人民币的交易。“市民都是买涨不买跌,一年前最忙的时候,每天询价的,买入卖出的一刻不停,但是最近行情跌了,你看,一个人都没有,天天白板。 ”

  “还好每个月的租金也就700块钱,成本不算太高,否则这生意实在没法做下去。 ”老蒋叹了口气,继续浏览着电脑上的大智慧界面,“靠不了邮币,只能指望股市了。 ”

  银价跌了银币跟着跌

  在老蒋摊位对面,邵伟平的摊位同样有些冷清,“高价收购各类银币、纸币”的告示牌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昨天下午三点,老邵百无聊赖地浏览着雅虎军事频道。 “我们这种都是做小生意的,去年业绩最好的时候也就每天一到两万的成交额,现在啊,能有一千块钱已经很好了。 ”

  邵伟平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国际银价迎来过山车行情,银币的价格也随之“跌宕起伏”。“你看这块中华民国三年的袁大头银币,去年年初才200多块钱,今年四月,品相最好的可以卖到上千元,但是现在价格也就在七百块左右,收的话也才650元到680元一块。 ”

  另一家经营银币的摊主老吴也表示,“袁大头”行情“跌宕起伏”,但预计年底前下行到500元仍有可能。老吴告诉记者,银币的此轮暴跌除了与国际银价有关,游资撤离同样功不可没。“去年开始就常有些山西、温州的煤老板与商人前来收购银币,有些大手笔一收就是好几十万。但后来这群人就来得少了,投资钱币市场的资本开始撤离。 ”老吴回忆道。

  记者了解到,同样陷入下跌行情的还有邮票收藏中的大热门80版猴票,年内价格高位达到一万四,目前只能有一万一二,有价无市。

  “以前5%的利润率,现在1%到3%的利润率也做这笔生意。”一位资深钱币卖家告诉记者。

  玉石市场

  成本价仍然一路疯涨

  在古玩市场上,和田玉的游资炒作也是2008年以后的热门关键词,从去年开始,媒体纷纷报道称在“温州炒房团”,以及江浙、上海甚至山东等各路资金的热捧下,和田玉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居高不下。

  “现在和田玉的价格仍然很高,年初料价是20万元/公斤,现在已经涨到了50万元/公斤,有些加色料的价格甚至涨到100万元到150万元每公斤。 ”安徽老板老鲍在云洲古玩城二楼经营一家新疆和田玉销售店铺,对于游资炒作的说法,老鲍似乎有些不认同。 “为什么近年来和田玉的价格高涨,我觉得游资占了一小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2008年之前它的价值被低估了,价格上涨应该说是理性回归的过程,而且今年开始新疆的和田玉已经禁止开采了,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老鲍告诉记者,自己曾买入一块和田玉的摆件,1998年时才900多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1万元。

  据老鲍回忆,从1998年至今,和田玉的市场价只经历过两次非上涨的行情,一次是非典时期,跌去了将近50%,“当时大家都以为世界末日要来了,没人做古玩投资。 ”另一次则是2008年9月到2009年4月,在此期间,和田玉的价格原地未动。

  “越是贵的东西,升值空间越大,我有个朋友八月份买了100万的摆件,现在300万别人问他收购,他都不卖。 ”在老鲍看来,相比高价玉石,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摆件最近受到的影响较大。 “大众型投资价位的和田玉最近卖不动了,这倒不是因为游资的原因,主要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闲钱变少了,对行情也不看好,所以那些想买玉给子孙后代留作传家宝的人变少了。 ”

  “疯狂的石头”存在泡沫

  台湾老板许牟在古玩城内经营寿山石多年,在老许看来,行业内游资炒作的现象从去年开始就已存在。老许拿出一本艺术品收藏宣传册,指着其中一页的寿山石告诉记者,“这是本去年的宣传册,上面两块印石,一块号称封门蓝钉,一块叫做紫檀花,每块标价25万元,但在我这儿1000多块钱就能买到了,这当中二十多万都是水分啊。 ”

  在游资炒作之下,一些不懂行的富商很容易花大价钱买下并不具备升值价值的寿山石。“他们没有时间去比价,很有可能通过中间人花了大钱买到东西却很一般。 ”许牟告诉记者,自己也曾上过当,10年前花1万元买了一块假黄田,而这块假黄田现在价值仅为1000多元。许牟告诉记者,投资寿山石关键是识货,此外还要有足够的闲钱,有胆识,并懂得利用机会。 “买贵不买假,这是业内的规矩,当然也不能贵得离谱。 ”许牟称。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游资真正喜欢的是价格很模糊、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同时比较稀缺的资源。

  资深藏友宋润之告诉记者:“在古玩行当,只要是真货,就永远不会贬值。即便出现短线的价格回调,但5年后又会周期性回升。 ”对于外间猜测的“价格下跌后抄底”之说,宋润之分析道,“在古玩行当,很难炒作。真正能炒起来的东西,都是市面数量很多,或者根本就是假货。 ”

  他也提醒投资者,他自己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朋友,花了50万买了乾隆年间的官窑,但最后证明是赝品,随后想跌价至20万卖掉,试想一想,谁接受这20万的赝品,还是要跌价卖掉,接到这最后一棒,很可能就意味着,这笔投资就打水漂了。

  瓷器市场

  普通爱好者纷纷抽身

  陈思俊是一位瓷器收藏家,他还在云洲古玩市场经营着一家店铺。相比钱币市场的 “过山车”,瓷器价格还是比较稳定,但也比上半年几乎“半月一个价”的市场行情淡了不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价格终于回归理性,体现了价值所在。

  “就说道光官窑吧,今天春拍专场的时候,看成交记录都是底价3-5倍成交,时隔半年,在前天的秋拍专场上,底价成交和高一两口成为了主流,仅仅个别能以底价2-3倍的价格成交。 ”而事实上,这种看似下跌的调整其实是上半年暴涨的后果,“明清官窑近15年来都比较稳定,涨跌并无大起大落。但是,同一个碗,去年下半年卖40-50万,今年春拍时要拍到70-80万,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

  除了价格,购买人群的改变也是陈思俊切实感受到的。 “上半年,内行外行都在买,周末时经常有一些年轻白领揣着闲钱来淘货。但是现在,都是行家在买。 ”对于这种改变,他认为,临近年底银根紧缩,老百姓闲钱少了,而且,价格回归后,“买涨不买跌”的跟风收藏者也主动离场了。

  古董市场

  最好的时代是五年前

  今年已年过半百的老邢收藏古董已有近三十多年,2007年,老邢辞去了中国电信安稳的工作,在古玩城内开了家小店,专门从事古董生意。

  “古董的售价永远没个准儿,有些古董一年翻了好几倍的也有,比如今年两百多万的古董,可能明年的价值就五百万,甚至上千万都有可能,遇到识货的买家,它就有价值。 ”老邢告诉记者,古董交易最好的年代是在5年前,即金融危机之前。 “那时候很多人手里都有点闲钱,资金链也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 ”

  在老邢的顾客中,有好些都从事实业经济,同时也兼顾楼市、股票资金炒作。 “有个顾客两年前说好从我这儿买个北宋泸窑碧玺,价格都谈好了,280万,但后来资金全部在股市里套牢,到现在都没解套,这不,我只能另找买家,到现在也没找着。 ”

  老邢向记者透露,金融危机后市场行情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但最近两年,随着经济的恢复,销售情况开始慢慢好转。 “最近两年有实业经济的老板纷纷开设会所,给VIP客户娱乐休闲用的,会所里通常需要一些上百万、甚至千万的古董做摆设,所以生意又慢慢好起来了。 ”谈及前段时间的游资炒作,老邢认为,由于古董收藏门槛较高,需要较大的资金,因此所谓游资的出入,并未对古董市场造成影响。

  老邢透露:“虽然古董是不会贬值的,但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很高的鉴别技术,一般人不懂行很容易被骗。现在市场很乱,高仿品多,伪专家也多,甚至有些藏品在专家鉴定后都可能有假,导致很多人不敢买,也看不懂。 ”事实上,古董投资与股票投资一样存在风险,所谓稳赚不赔的情况只存在于乌托邦世界。

  买家心情

  不轻举妄动注重长期投资

  昨晚,徐家汇美罗城外广场上,某拍卖公司正在此临时设摊,出售流拍艺术品。大到十几万元的翡翠摆件,小到数百元的红木佛珠,各式艺术品吸引了过往路人的驻足。

  谢先生刚刚花费了6380元买下了一串象牙手链,“看,这雕工多好。 ”刚从付款处出来,他就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了自己的新收获。谢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艺术品的业余收藏者,红木制品、象牙制品收藏得最多,钱币类也买过一些。

  言及当前的艺术品投资低潮,他直言“对自己影响不大”。 “买艺术品最主要是出于爱好,论投资还说不上。 ”在谢先生看来,出手原则,一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二是买有价值的东西。在当前的低潮中,他选择了观望,不会轻易进行所谓的抄底,也不会出售自己所有的藏品。

  仔细翻看了一套售价6000元的三四五版人民币合集,他默默放下,告诉记者,这个收藏意义并不大。记者注意到,这些纸币套装的当前售价仅仅是包装上标价的一半左右。谢先生告诉记者,对于钱币投资,他还要看看会“走到什么位置”,像第四套人民币本身都还在流通,前段时间涨那么高确实不正常。当然,纸币市场虽然在近期遭遇了滑铁卢,但一些稀少纸币还是很有市场的。 “比如说,我一个朋友最近出手了一张1962年的‘背绿版’一角钱,也卖了32000元,如果是品相好一点的,可以卖到40000元以上。 ”

  拍卖展位一位卢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拍卖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一些商场附近临时设摊,由于近来来掀起的“收藏热”,有时候不过四五天,一半的东西就卖完了,价值60多万元的藏品也能现场成交。这一次,可能因为是工作日,目前来还是生意平平,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老宋是一家私营单位的业务经理,仅邮票收藏每年就花费400多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在此轮邮票行情下跌过程中,老宋并不急于抛售。

  “一来是自己喜欢,周围的朋友也都是集邮爱好者,二来也是为了留给下一代,算一份资产吧。 ”老宋翻出邮票收藏,告诉记者,“去年买的邮票中有两套是《中国邮票2010》,包含了中国邮政计划内发行的2010年度所有邮票,买的时候是100多元,现在网上的价格已经达到了350元钱。 ”

  老宋告诉记者,“尽管邮票是跟着行情走,但是更关注长期投资,而不关注短期收益。 ”而在选择品种上,老宋亦不会选择暴涨暴跌的热门品种。

  原因分析

  游资撤离、银根紧缩致行情低迷

  对于此轮艺术品市场的低迷,上海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副主任陈克涛认为游资撤离和银根紧缩是主要原因。

  “从拍卖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高端市场因游资撤离影响较大,直观感觉就是,去年和今天上半年常听到的‘亿元拍卖’现在少了。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银根紧缩使得市场上的资金越来越少,“收紧银根,所有的投资市场都会受到影响,艺术品市场虽然相对稳定,也会受到波及。 ”

  众多艺术品中,钱币市场无疑是此次下跌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不得不追溯至前一波的暴涨。 “这个市场的门槛相对很低,资金容易进入,前段时间的暴涨,使得它的价格已经远超过实际价值。现在暴涨后的暴跌在市场经济中也是正常现象,是挤压泡沫回归理性的过程。 ”陈克涛说。

  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向记者介绍:“银元和人民币的群众基础都很好,是在老百姓中间认知度比较高的品类。但前期炒的太厉害,山西煤老板、温州商人的巨额资金流入钱币市场,把行情都夯死了。现在这部分游资撤退,价格回落也是正常的,不然炒作的空间更大。就目前而言,还是很好的品种。 ”

  在很多藏友眼中,玩收藏和股票有相同的地方,就是行情不好的时候都要捂盘。但和炒股票不同的是,股票真的跌停了,钱就没了,但玩收藏的最差代价就是最后东西还在。但最不好的情况就是拿到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接到了“烂币”,最后很可能都不能回本。

  投资建议

  短期炒作不可取邮币投资待明年春节后

  上海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副主任陈克涛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逐渐追求文化享受,艺术品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于是,需求的增加使得供求关系偏向,客观上带动了藏品的增值。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品本身是用于收藏的,投资增值只是附加。虽然长期来看一定有所收益,但变现不易,短期炒作一定不可取。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尽量选择稳健的艺术品。价格大起大落的一定要格外小心,大起的,不要买;大落的,要等其落到合理价位。 ”他举例称,海派书画这样价格稳步提升的艺术品,或者红木家具这样兼有实用、收藏、投资多种价值的艺术品,都是投资的理想选择,而纸币、前卫艺术油画等现在不建议入手,前期的炒作过度,使得其必然要经历一个价格夯实的过程。另外,像白玉翡翠等,虽然十分稀缺,但价格疯涨,也存在一定风险。吴少华提醒普通投资者:“现在,整个艺术品市场都水分很大,大行情都有炒作成分,因此,出现市场行情回落是正常的,尤其要提醒普通老百姓,要多一点收藏,少一点投机。目前行情不好,也不要紧张,要捂得住。 ”

  吴少华表示,上一波钱币暴涨的行情与最近这一波行情距离10年,肯定还有下一波行情,但究竟是3年后、5年、还是10年,目前说不准。

  此外,作为最常见的收藏品之一,钱币市场门槛较低,但游资炒作带来的风险也更大。有专家建议,如果投资者依旧看好钱币的未来,最好等到明年的春节前后,再观察市场,择机进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