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数据打架,暗藏玄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15:39 来源: 21世纪网

三星经济研究院 李牧群

  核心提示:在宏观调控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之时,PMI指数逼近50%枯荣线,反映出四季度经济增速仍有继续下滑的可能。

  1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创下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并与此前各大机构普遍认为10月PMI指数将呈上升的走势大相径庭。

  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和预测指标之一,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扩张;反正预测经济衰退。

  在宏观调控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之时,PMI指数逼近50%枯荣线,反映出四季度经济增速仍有继续下滑的可能。因此不少专家和机构呼吁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大幅回落,应该放松现在从紧的货币政策。

  与官方PMI截然相反,汇丰调查并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则完全呈现出另一番景象:10月份PMI为51.0%,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增长,创下5月以来最高增速,并重回50%分界线上方,显示出经济向好。如果以此判断未来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则不应放松。

  两者都是从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抽取样本,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那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呢?

  首先要理性的认识抽样调查结果中存在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因为两个PMI指数都是抽样调查,即选取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调查,用结果来代表全国所有企业的情况,而不是对所有企业进行普查,两个指数抽样的企业是不同的,难免会有一定的差别。

  但是如果两者都具有全国制造企业的代表性,即便是数值上有所差异,两者应该在趋势上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这种一个明显下降,一个强势增长的情况。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导致两组数据趋势出现差异的统计方法上的原因。

  就样本数量而言,两者有区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的有820家企业,更好地涵盖了经济中重要的国有部门;而汇丰有大约430家,更多地涵盖了小型民营企业。因此官方的PMI更多的反映了国有大型制造企业的情况,而汇丰的指数则代表了民营小型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

  这一区别是问题的关键。两个指数的分化反映了近期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有助于缓解小企业的经营压力,而在信贷整体收紧的情况下,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上升,自然就压缩了大型国有企业的借贷空间,影响了它们的发展,此消彼长导致了官方PMI指数下降,汇丰PMI指数上升。

  此次官方和民间PMI指数走势显著分歧并非初次,其背后原因也值得进一步思考。今年7,8,9三个月市场上充斥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的言论,汇丰的PMI则始终处于50以下,反映出经济下行的担忧。而官方的PMI指数一直位于50以上,意味着经济增长趋势良好。

  一方面不排除汇丰本身,以及其调查的民营企业受市场唱衰影响,对未来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从而反应到这三个月汇丰的PMI指数上;另一方面也存在地方政府授意国有企业,通过增加采购量等方法,对抗唱衰中国的舆论,拉高PMI指数的可能,甚至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本身为了提振市场信心,人为拉高指数的可能性。

  当下正值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是否放松的关键时刻,民间和官方发布的PMI再度出现“数据打架”,是否也暗藏悬机呢?

  在近期大型国有企业的借贷空间受到压缩。自然会有利用各种手段要求信贷放松的冲动,通过官方PMI调查释放制造业发展困难,寻求政策支持显然是有效的渠道之一。也存在相关利益集团通过影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改变数据为货币政策放松制造舆论土壤的可能。

  在当前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变化呢?

  目前的政策已经基本保证了在建项目的资金需要,并已出台定向小微企业的信贷宽松。官方PMI中的小企业PMI指数出现自今年4月份以来首度回升,也反映出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已有所改善。

  而且从11月1日开始,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整体提高了相关企业涉及税种的起征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小企业减负。这样已经出台的扶植政策将足够通过刺激小企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而对于之前长期受惠于宽松货币政策的国有大型企业,则没有必要继续为其输血,因此完全不必要进一步放松信贷。

  另外经济增速的下降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目的之一,而不是预期之外的突发负面事件。且通胀还在高位,房地产调控处在关键阶段的情况下,没有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基础。

  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在内的货币政策整体放松,否则通货膨胀会出现反弹,先期的货币政策调控前功尽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