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令狐补充:联防队改辅警仍面临制度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03:12 来源: 时代周报

  令狐补充

  11月10日,在广州市政法委组织召开的新闻媒体座谈会上,广州市以创新社会管理的名义,推出16个项目。其中,撤销治安联防队,整编统管联防队员,居(村)不再建立治安联防队、治保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的“银盾”项目,最为引人关注。长期以来声名狼藉的联防队终于被取缔,这一举措赢得了舆论一致肯定。而整编十几万联防队员为辅警的计划,却引发了疑虑和担忧。

  疑虑和担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安部2004年9月3日发出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各级公安机关一律不得从社会上招聘治安员;同时要求3年内,即在2008年1月1日起,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留用治安员。事实上,在公安部通知下达7年多的时间里,广州的联防队员不减反增,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已经从当时的12万人,飙升至今日的16万人。

  2004年公安部之所以痛下决心取缔联防队,是因为已实施10年的针对各地治安联防队伍的清理整顿效果不彰,治安联防队员滥权暴力酿成了多起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暴力事件。公安部认为,治安联防队中的害群之马严重破坏了公安形象。治安员滥用治安处罚权已直接威胁到公民的人身安全。《瞭望东方周刊》曾在一篇报道中援引了公安系统某权威人士的判断:“部分治安员队伍已经成为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很多队员缺乏起码法律知识、未经严格培训,往往好逸恶劳,吃、喝、嫖、赌等无师自通,久而久之,不但维护不了社会治安,反而成为不稳定因素”。

  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地方治安联防队员不减反增现象,固然在于客观条件限制,有着具体而现实的缘由。经常被提及的理据是,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社会治安需求和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决不是治安联防队政出多头,管理水平低下,整体一片乱象,甚至“沦为私人武装”(原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语),以致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稳定的借口。显而易见,以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力,许多地方理当依法增加警力以满足社会治安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才是解决这一问题名正言顺的途径。

  其次,“银盾”项目将治安联防队员整编为辅警的计划,面临改了包装穿上马甲,却可能有换汤不换药的考验。虽然“银盾”项目列举了在招聘、培训、管理、使用等七个方面的统一,相关官员强调,“辅警的要求和原来的联防队员会高出很多。”但正如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跟联防队员一样,辅警并无明确的法律地位,故而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原治安联防队员所遭遇的困境。一方面,他们仍然不具备执法权,在维护治安中,势必面临如何防止强行“执法”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辅警依然是“临时工”,收入低、福利也无保障,在履行治安责任中,联防队员中常见的滥用职权牟利的乱象如何避免?

  同时,维持十几万辅警的经费来源如何解决,如何管理这支数额庞大的队伍,以杜绝联防队时期的积弊,也是不应回避的重要问题,也不仅仅是要求“高出很多”一句话可以解决的。如果沿袭联防队“公助自筹资金”的模式,就恐怕无法化解公众担忧辅警重蹈联防队覆辙的顾虑。如果这笔粗略估算即数以亿计经费来源于公共财政,那么无疑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如果他们靠额外创收费用养活,则更不应该。是否有更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实现社会治安的增效减负,理当属于社会创新管理的范畴,则自然也是官民一致意愿。

  将联防队员整编为辅警的“银盾”项目,只是广州市推出的创新社会管理的16项措施中的一个。这16大项目,每一项都有和“银盾”一样名称,生动而具体。然而,通观全部项目,虽然其中有大力发展群众组织的“孵化器”项目,司法救助的“及时雨”项目等利民而不乏新意的亮点,但整体上看,不免给人留下在观念和思路上缺乏足够新意,并无重大创新的印象。

  11月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山举行的广东省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现场会上谈及依法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必须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才能有效促进相对的利益均衡,求得社会的稳定。汪洋书记此言可谓抓住问题关键。而事实上,强化社会治安的创新社会管理,可以在筹划阶段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更广泛地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和完善项目内容,强化创新力度。从而避免强调社会治安责任部门强调“维稳”,而轻视和忽略群众依法“维稳”的缺憾。以维权来维稳,以法制来维稳,才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治久安之道。

  相关文章:关键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