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媒体内地“研修”国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07:37 来源: 时代周报

  每年都有大量的港澳人员到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国情研修班”学习。

  本报记者 龙婧 发自北京

  11月13日-19日,香港新闻界中高层“国情研修班”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举行。根据计划,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将通过课堂讲授、实地参访等活动,使学员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内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国情、国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是第四届香港新闻界国情研修班。由香港教育基金主办,港澳办支持。

  本届国情研修班的主要内容是“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香港会面临哪些机遇,可以扮演什么角色?金融风暴第二波来临,国家如何应对危机?人民币再度成为攻击对象,会否阻碍汇率改革进度?以及中国模式最近在内地引发巨大争议,什么是中国模式?还有能源发展、高铁安全以及公共外交政策等问题”。

  15家香港媒体的记者、香港新闻教育基金总干事和特区政府商务以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新闻秘书,一共2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国情研修班”,学员中有一半为各媒体的中高层,包括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报社和电视台的新闻总监等。

  在之前的三届国情研习班,基本是根据国家热点设立课程。比如2009年的第三届是探讨包括国际金融海啸与中国的应对及其效果、中国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对策、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新中国60年的发展与启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发展模式、台海发展的新动向及对策、节能减排与国家竞争力、前瞻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发展等。2008年的第二届则因为当时发生金融危机,将主要探讨方向集中在经济方面。

  课程涉及内地政制

  给研修班上课的老师是特别安排的内地官员及学者,以便学员更好理解内地的政策。

  第一天上午的课程是港澳台司副司长孙彤讲“国家‘十二五’规划解读及香港在‘规划’中的角色”。他之前已在国情研讨班上过多次课。

  自我介绍后,孙彤表示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可以随时提出来,我们可以随时交流,我愿意用开放式比较活跃的方式进行探讨”。

  孙彤这次主要讲香港以单独章节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他说,“十二五”规划有非常深刻的背景,基本原则作为基础,这个原则就是两地经贸关系的性质。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已把香港、澳门作为一个部门列入,但篇幅比较小,只有一段话。

  香港是否要纳入“十二五”规划中,香港有两种不同意见,香港是个自由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企业作为主体,按照市场的规则、供需的基本原则来调整自己,政府履行的是创造环境,进行监管,保证这些企业是否按照规则来运行,但是不对市场发展的方向来进行。

  但内地的五年规划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它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出规定,来引导市场,来管理市场管理企业,因此跟香港的市场经济就有一定的不同,就有一定的差异。

  有人就认为,如果把香港纳入规划中,就有一种被规划的感觉。担心香港的地位和根本受到影响。

  第二种意见和第一种意见相反,他们的理由是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合作发展了这么多年,双方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发展处于好的态势,经济增长的空间非常大,如果香港不纳入“十二五”规划,在层面上统一,就会丧失发展机遇,很难分享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所以强烈要求“十二五”规划能够把香港纳入进去。

  而“十二五”规划就是解决这两种意见的。

  香港媒体记者向孙彤提问:“这一次在‘十二五’中首次写入香港,在香港当地有种说法,觉得这影响了香港的高度自治。”

  孙彤回答说,这并不违法,因为两地经贸合作的法律依据在基本法中有规定,更何况两地都是世贸成员,大家也都签署了CEPA协议。

  第二天的课有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的“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讲历史,龚维斌讲了中国的6次政改以及国家的发展经验。龚维斌说,中国是先搞好经济、民生,再发展政治,否则会步苏联后尘。先搞政治,就动荡了。然后是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开放先从沿海城市先搞起,再到边缘城市,再深入内地先从城市试点,然后再到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

  其他课程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巴曙松主讲“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之道”;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主讲“中国的能源发展及能源安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主讲“我国汇率改革的最新发展及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行政学院教授朱成虎主讲“国家安全局势”、“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就、挑战、目标、路径”、“中国当前外交形势及面临的新挑战”,除了课堂内容,学员还要“参观史家胡同社区,了解内地和谐社会建设”和“参观兵器展厅”。

  有助两地交流

  同一时间,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的“国情研修班”并不只新闻界,参加课程的香港记者透露说,在他们隔壁,还有两个“国情研修班”,一个是针对公务员,一个是针对青年精英。

  这些年,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趋频繁,关系日益密切,关于内地的国情研究班越来越多。这些培训班的目的都是加深港澳对内地的了解,香港特区公务员事务局辖下公务员培训处顺应时势,积极加强各级公务员的国家事务培训,港府并定下新目标,望从2011—2012年度起,把现有培训量“翻一番”提高一倍。

  每年接受国情培训的香港公务员,会由现在大约2700名,增加至大约5800名。长远亦会把参与国家事务研习的安排制度化,成为高级公务员及首长级人员培训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要求部门在各级人员的周年培训发展计划中加入国情研习,作为计划的其中一个重要元素。

  就在去年1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国家行政学院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及,搞好港澳公务员培训,增强爱国爱港澳感情。

  习近平要求继续搞好港澳公务员和各类人员培训,加强中国基本国情教育、基本政治制度教育和两个基本法教育,培养和增强他们爱国、爱港、爱澳的感情,更好地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服务。

  香港特区事务局透露说,目前已经有3.6万公务员受惠,至今已有超过500名首长级公务员参加课程。

  而国务院的培训事务,都是由国家行政学院承办。为了更好地对港澳人员培训,国家行政学院还特意修建了港澳培训中心。

  除国家行政学院的研习班外,1993年,应香港英政府提议,清华大学对外交流中心也开始举办香港公务员培训课程。香港回归后,这个合作得到延续,清华大学至今已举办70余期,培训了近2000名香港中高级公务员。此外,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也一直在承办香港公务员培训。

  而各种国情研习班中,“香港青年领袖国情研习班”最引人注目,这个研习班,有众多香港的富二代参加,比如新世界主席郑裕彤的长孙郑志刚、九龙仓主席吴光正儿子吴宗权、信置主席黄志祥儿子黄永光、华置主席刘銮雄儿子刘鸣炜、已故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的长孙霍启刚。研修班还曾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接见过,一些正部级干部都曾担任过他们的老师。

  事实证明,这种研习班对于两地交流合作非常有效。在去年的“第九届香港青年领袖国情研习班”结束后,学生代表赵慧怡就表示,“研习班让我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今的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以及香港普选、台湾问题等,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们学会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从香港的角度去看中国,还要从国家的角度去看香港。而国情班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祖国,也坚定了我们的一颗爱国、爱港之心。”

  而在2007年,一群曾经参加“香港青年领袖国情研习班”的年轻人,在回港后成立了菁英会。菁英会将创立宗旨定为“汇聚青年精英、研究传播国情、关注社会热点、构建时政智库”。菁英会创会主席施荣忻忆述,2006年,一群香港“富二代”到北京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等中央培训机构所举办的“香港青年领袖国情研习班”。之后,有人觉得一班年轻人可以为国家做点事,于是返港后一起创立了“菁英会”,希望服务社会。成立4年来,热心参与社会事务,先后筹组和参与逾50项活动,包括香港青年支持奥运、帮助四川抗震救灾、“大型就业辅导招聘会”等活动,并举办论坛,鼓励香港青年积极了解国家发展。

  此外,为落实建设“时政智库”的目标,该会还分别成立了金融、地产、工商、信息科技、社会民生等研究会。他们的唯一入会条件就是参加过国家行政学院的“香港青年领袖国情研习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