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沟油泛滥缘于监管疲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04:39 来源: 深圳商报

  □ 熊 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消极的新闻叙事,在沾染了官方色彩之后,舆论的情绪总会呈现错位的反差,这个逻辑,似乎又在这一新闻中得以印证:11月15日,深圳警方称“地沟油”已流入某些政府机关的饭堂。深圳警方称目前打击“地沟油”犯罪的效果还不理想,打击“地沟油”犯罪成下阶段重点。(《深圳商报》11月16日报道)

  于一个阶层融洽的社会而言,“地沟油”流入政府机关饭堂,终归是一种负面的呈现,意味着公务员利益的受损,对制售者的愤懑,对公务员情感上的声援,理应是公众的应有表情。然而,事实是,当新闻见诸媒体之时,“同甘共苦”的戏谑,“与民同乐”的调侃,替代了应有的正常情绪。

  诚然,“地沟油”任何路径的横向扩张,于社会而言,都绝非积极的信号。毕竟,当政府机关饭堂亦无法豁免于“地沟油”之害时,足以揭示出“地沟油”的流弊之极。那么,与之相对的疑问便是,在疯狂的“地沟油”扩张之路背后,又有着怎样疲软的监管?政府部门究竟对“地沟油”投放了多少整饬的力度?

  谁也无意以一种高高挂起的心态,去围观政府机关的“落水”,只是,这待解的疑惑,已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命题,不掺杂任何偏见地指向了“地沟油”的治理。

  相较于普通公众,政府机关是相对安全群体,而当它亦无从豁免于“地沟油”侵犯时,这意味着“地沟油”制售之恶的步步紧逼。此时,公众那反差的情感,除了习惯性的偏见,更多的是一种焦虑,对“地沟油”大肆推进所造成的道德、法律底线节节败退的焦虑。也正基于此,为“地沟油”所攻陷的政府机关,在幸灾乐祸的公共表情面前,谁都没有故作委屈的理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