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一个幽灵在徘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6:07 来源: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本刊编辑部
布鲁塞尔时间2011年10月27日凌晨,欧元区首脑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银行注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欧债危机将走向何方?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办?这是当前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命题。
欧债危机的形成、根源与前景预测
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意大利和西班牙谁将是欧债危机下一个倒掉的“多米诺骨牌”成为议论沸点。
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9%,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上限,在欧盟各国中仅次于希腊的142.8%。此外,意大利经济增长乏力,出口增长趋势微弱,进口商品价格高涨,恶劣的经济环境使得意大利的危机雪上加霜。西班牙也面临着被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数据显示,西班牙2010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9.2%。尽管西班牙政府正实施30年来规模最大的预算削减措施,同时还采取措施提高退休年龄和缩减裁员成本。但国际基金组织认为,西班牙为防止债务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不够完整,其面临的债务风险相当巨大。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则呼吁国会尽快通过紧缩方案。然而,据资料显示,意大利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03%,这种缓慢的经济增长一旦遭遇财政紧缩,就可能陷入衰退。如果意大利向外界求助,就必须进行经济紧缩。因此,可能陷入经济衰退和公共债务上升的双重困境。
作为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对市场的冲击力度远非希腊等国可比。随着意大利及西班牙国债危机逼近,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也开始面临债务风险。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波及核心国家,全球市场的投资方向将会逆转,资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场,进入贵金属市场等寻求避险。这将导致资产价格明显波动,或许将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背后的美债踪影
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事实上,美国依然延续其金融货币霸权所赋予的“结构性权力”。而自从欧元诞生之日起,欧元就作为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挑战美元霸权体系。
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欧元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由于欧元区主要出口商品品种与美国具有竞争性,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
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欧元诞生之后,占全球总外汇储备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美元则持续下降。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倒U”型走势,在欧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占世界储备的比重从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从2001年以后,美元的比重就开始不断下降,截至2010年已经滑落到62.1%。
然而,对美国的威胁似乎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为担忧的。在借款“依赖型”体制下,美国长期国际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能够维持,需要以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为保证。而要保证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就必然要依赖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换取美元,其他国家又用换取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投资于美国,于是美元回流至美国,为其债务进行融资。
令美国担忧的是,与美国相似,欧洲国家也基本是“债务依赖型国家”。根据IMF的数据库,世界外债发行数量最多的前十个国家,包括了美国、7个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对外发行的债券占全球的83.8%,而这其中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45%,已经超过了美国32%左右的份额,无疑这是对美国债务依赖体系的最大挑战。
于是,近期,美国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比利时的主权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而美国成了这场危机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美股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尽管当前美国国债已经突破债务上限,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创下五个月低点,美国国债受到超额认购,债务融资得以顺利进行。
内外夹击之间,欧债危机不再是欧洲五国的危机,债务危机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蔓延的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等待欧洲将是新一轮的债务风暴。
欧债危机或将大爆发?
9月15日,商务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说:“为了防范风险,中国不会再急于买入欧债。中国已经买了很多欧债(大约占外汇储备的1/4左右),如果欧元下跌,中国将出现巨额亏损。欧洲到底怎么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国能做的很有限”。
这是一次微妙而明确的表态,这是个正确的决定。
欧债危机的本源是欧元区竞争力的持续下降。以前这种竞争力下降的趋势仅仅表现在二三线国家,而在欧债危机被一次次进行施救之后,欧元区一线国家也出现明显的疲态。2011年8月,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经济数据发出了极负面的预警,包括德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0.9,预期为52.0,是2009年9月以来最低。法国8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更差,只有49.1。德法两国的数据说明,欧元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增长率已经近零。虽然不能由此得出德法两国是被希腊这样的国家拖下水的——救人的人被拖下水很正常——结论,但德法两国已经没有余力救助欧元区二三线国家则是事实。而没有了德法两国经济支撑的欧元区,会发生什么事是可以预期的,强势欧元则是不能预期的。
有人认为,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施救方案不切实际。欧债危机的源头是绝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都严重地违反财政纪律,但欧盟制定的施救方案则是让德法两国包括欧洲央行都严重地违反财政纪律——动用公共资金和储蓄存款去购买欧元区二三线国家的国债。
从外媒报道中得知,在欧洲央行(ECB)决定购买意大利国债后,该国明显地放缓了预算整固措施。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将削减巨额公共债务的许诺完全变成了空话。德国的媒体说:就是因为欧洲央行的介入导致意大利预算措施更为混乱。由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意大利国债,意大利的预算措施每天都在变,该国国债收益率因欧洲央行的购债操作而有所下滑,这给意大利政府发出了可以放松削减赤字努力的信号。因此,购买意大利国债的决定是错误的,虽然犯错误的不仅仅是欧洲央行。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放弃强势欧元政策。当然,这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程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欧元区17个国家本来就是一团散沙,却非要制造坚强如钢的假象。欧债危机从希腊蔓延到爱尔兰,欧元区领导人无数次聚会,每一次都向全世界发表声明显示欧元区的团结以及多么的具有强大的实力。但只要会议一散,杂音立即通过媒体发出,小动作更是不断。
更有专业人士尖锐地指出,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原因是欧元区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错判形势。
欧债危机怎样解决?解决的方案不是继续购买欧元区出问题国家的债券,也不是建立所谓的欧元区统一债券市场。有学者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断尾,将希腊开除出欧元区(但是,9月2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希腊“现在和将来都是欧元区成员国”)。客观地说,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而最后的办法就是逼迫欧元区高负债国家变卖资产还债,但价格只能随行就市。只有报价更低,市场才起作用,这就需要欧元下跌。
可以肯定地说,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是在欧元大跌之后才能评估的。
欧债危机扩散
欧债危机正在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这次轮到法国。著名评级机构穆迪已经发出警告: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考虑是否将法国国债AAA评级置于“负面观察”。负面观察往往是降级的前奏。
穆迪在声明中称,与其他欧元区主权国家一样,法国的财政状况有所弱化;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法国,导致其财政指标在其他AAA国家中是最差的。
目前,欧元区共有6个国家享有AAA级评级,分别是法国、德国、荷兰、芬兰、奥地利和卢森堡,法国负债水平最高。IMF称,2011年法国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85%,在全球AAA级国家中都属高位。10月17日,法国国债与德国国债的利差扩大到创纪录的93.2个基点,而在今年4月利差仅有29个基点。
法国评级遭受新一轮压力主要由其银行系统对欧洲主权债务的巨大风险敞口,以及对其他国家加大救助力度所致。
欧盟正准备要求欧洲银行提高核心资本金的规模和质量,政府将对未达标银行进行注资。除了自身的负担,身为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也是欧盟救助资金的第二大出资国。目前,欧元区正在研究如何扩大EFSF的借贷规模,防范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更大规模经济体陷入危机,而这也将进一步增添法国的公共财政负担。此外,法国的经济增长形势也让公共财政不容乐观。
法国主权评级遭受压力将让欧元区对债务危机的应对更为困难。目前,EFSF所拥有的AAA级评级是基于各出资国家的评级水平做出的。因此,穆迪在17号也表示,如果法国遭受降级,EFSF的最高评级也会受到质疑。
对此,欧洲正在努力将永久性的危机应对机制欧洲稳定机制(ESM)提前运行。ESM的最重要特点是它享有类似于IMF一样的国际机构身份,从而不受出资方评级的影响。按照原定时间表,ESM将在2013年夏天取代EFSF开始运行,但目前欧洲希望将此提前一年,至少在2012年内实现。
欧洲债务危机进程回顾
●开端
2008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发展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蔓延
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升级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2010年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
2010年9月7日,欧元区财长批准为希腊提供第二笔贷款,总额65亿欧元;
2011年1月14日,惠誉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
2011年3月7日,穆迪将希腊国债评级从“Ba1”下调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
2011年3月29日,标普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至“BB-”;
2011年6月29日,希腊议会通过了为期5年的财政紧缩方案;
2011年7月4日,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
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通过紧急峰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元贷款的第二次援助;
2011年7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
●救市
2011年9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部主任安东尼奥·博尔热斯表示,针对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各国需要协调行动,以抑制危机蔓延;
2011年10月27日,欧元区首脑在经过近8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后,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注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