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战略转型需要房地产调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7:22 来源: 新浪财经东吴证券 财富管理中心
“金九银十”的销售数据差强人意,房价指数环比回落等说明了此轮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由于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约在12%左右,加上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房地产投资回落将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与日俱增。
这种担心存在一定的道理,因为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未来一段时间也将面临较大的回落,两项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令中国经济承受较大的压力。由此,对于政策转向的预期接踵而来,这也成为了2011年10月24日上证综指自2307点反弹的主要推动力。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其本质上与判断A股市场未来的走势是一致的。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分析未来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博弈。
首先,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成长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刘易斯”拐点之后中国微观层面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原来依靠压低上游价格降低制造业成本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大宗商品、劳动力价格从2005年以来出现了大幅上涨,未来仍将挤压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二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消费市场的萎缩,加上全球经济再平衡,出口的推动动力仍将不断减弱;三是房地产市场高额的利润在微观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吹起了一个大泡沫,而房价的上涨再次吸引了炒房一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加大了刚性需求的购房压力,同时限制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四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加深,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在进入新世纪后大幅提升,这与日本、台湾、韩国等城镇化进程中的现象基本一致,但是不一致的是中国所占比重远超过上述地方的比重;五是财政收入增速远超过GDP增速,但是用来改善民生的比重却较低,导致消费在GDP中占比过低。因此,随着城镇化、重工业化的不断加深,加上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中国目前最紧迫的就是转型,即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推动型转向需求拉动型。
中国经济的转型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首先是挤压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因为在目前中国制造业利润率较低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不仅从其他行业吸收大量的资金,制约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高房价也绑架了中国消费,挤占中国消费市场的空间,因此通过挤压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可以从资金供给及终端需求两个方面为其他行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次是企业层面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研发力度以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因素;三是政策让利,通过降低税负的方式支持企业转型;四是加快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变相的刺激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五是加快市场化改革,理顺价格体系,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一系列的条件中,微观层面的企业转型是基础,其他作为辅助,而企业转型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房地产问题,这也是温总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中国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能有丝毫动摇,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政策的原因所在。
既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不会结束,那么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数字来判断,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健康主要信号应该是是否出现大范围的失业潮。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出口大幅回落,的确出现了失业现象,但是紧跟着2009年就出现了“民工慌”,这说明“刘易斯”拐点之后,中国的劳动力正在面临短缺;另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中西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未来仍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保障;第三,微观层面的企业转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原来沿海地区的产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也暗合了农民工返乡的趋势),随着外向型经济空间的萎缩及成本的上升,沿海地区首当其冲的成为产业升级的先锋,不过经过过去30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转型并非不可能完成;最后,为应对经济增速回落过快,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房的建设,同时水利设施、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及区域规划使得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以此对冲经济下滑的风险。
因此,为了成功的实现转型,房地产调控仍将延续,而房地产投资回落将导致经济增速的回落,加上出口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不排除经济增速下滑较快的可能,这需求政府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及应对工作,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微调,不过由于目前转型的需要及中国经济通胀的基础还在(上游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转向的幅度不宜过大。在上述这些情况下,中国出现大范围失业的可能不大,因此,风险也就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