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邬嘉华: 顺“时”而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03:3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党永嘉

  与大多数香港人一样,年轻时的邬嘉华也希望拥有一家自己的企业。1996年,在日本西屋百货公司工作的邬嘉华受师傅之邀,一同创立了“City Super”(超生活)生活超市。与普通意义的超市不同,City Super定位于高端市场,主营从海外进口的食品与生活用品,希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爱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邬嘉华看来,自己15年创业经验,感悟最深的莫过于“企业想要成功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完美配合。”邬嘉华的成功经验看上去很平常,但却也是超生活能够成功发展的因素之一,尤其关于天时的理解与判断。

  任何一种新兴的产品或是服务,对时机的判断都尤为重要。

  1980年代开始,整个香港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批先富阶层。邬嘉华总结,当人拥有一定的财富之后,消费观念主要会经历2个阶段:起初,是购买名车名表的炫富阶段;在经历了这个时期之后,接下来就是重视自身,主要是内在的消费。1990年代中期,邬嘉华和他的师傅看到了这个趋势,凭直觉判断这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另外,香港有一大批移民或是在外读书的人群,1997年之后,很多人选择回港生活,当他们回来之后,也希望能够延续在国外的生活。

  在这两个趋势的判断下,City Super出现了。创业之初,对这种新型超市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市场的培育。彼时,很多消费者对这种生活方式还不是很接受,对于国外的产品,如奶酪、红酒等消费还不是很成熟。加上创业初期资金有限,City Super又很难通过广告来进行宣传。因此City Super唯有等待与坚持。

  对City Super来说,“坚持”不仅仅是心态上的坚持,还要能够耐得住“损失”。由于City Super主要售卖食品,很多新鲜的食材,几天卖不出去就要全部扔掉,看到东西被扔掉邬嘉华也感到很心疼,“不过我们很幸运,大概一年半后,情况就好起来了,所以一定要坚持。”

  此后,City Super的发展也步入了正轨。同样,在“天时”的判断之后,2004年,City Super开始走出香港,进入台湾和内地市场。

  在邬嘉华看来,很多企业做零售都以重规模为主。但City Super的消费者对City Super最大的要求就是质量,所以“我们不是跑量的企业,也就不会被规模诱惑。”据介绍,City Super在北京开店的计划一直在推进,邬嘉华表示,一定会等到有合适的项目再考虑进入,不会急于一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