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寒风中的美国年轻一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0: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经济寒风中的美国年轻一代

  资料照片

  斯蒂芬妮 凯莉2009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按照所学专业,她想在广告业找份工作,却四处碰壁,最后找了两份与专业无关的兼职工作:在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做秘书和给一家网站撰稿。

  像凯莉这样的年轻人在美国还有不少。他们刚出校门就遭遇经济困境,就业形势严峻。

  迷失的一代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6岁至29岁美国人中,55%有工作。这一比例比2000年低12个百分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2006年至2010年大学毕业生中,将近14%找不到全职工作。

  美国中学举行毕业典礼时,通常由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作为代表致辞,莱尔 古德曼就曾获此殊荣。她大学时学习英语专业,成绩依然突出。毕业时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进入密歇根大学攻读环境研究硕士,可硕士毕业后仍找不到合适工作。眼下,她在华盛顿一家非营利组织工作,临时填补一名休产假的女员工留下的空缺。

  “我一直凭表现,特别是高分,证明自己的价值。可现在,我找不到工作,觉得自己没用,”她言语中透着失落。

  “报纸上的文章总说,省下一些钱投资个人退休计划,以后就可以获得大笔额外收入。但是我没法省钱,我的钱刚够交房租和买日用品。我觉得不开心,因为我不能像本来期望的那样享受毕业后的生活,”古德曼说。

  一名化名“山姆”的年轻人中学时是运动健将和数学尖子生,毕业后贷款5万美元入读一所一流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始终漂泊不定,甚至担心会露宿街头。

  山姆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我非常后悔读大学。”他不愿公开姓名,怕影响找工作。

  埃米 克莱恩,26岁,2007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英国语言文学学位,弹得一手好吉他。她想找一家出版社工作,未能如愿。唯一一次机会是进入《美食家》杂志做助理编辑,才做两星期,这家有着68年历史的杂志就倒闭了。

  克莱恩说:“即使有哈佛的学位,也免不了在书店打工,或从事低端管理工作。”

  屡次尝试找专业对口工作均遭失败后,克莱恩接受朋友的邀请,参加一支朋克摇滚乐队当吉他手。想到找工作的艰难,克莱恩突然觉得音乐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去年春季,她开始随乐队在美国巡回演出。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专家理查德 弗里曼套用上世纪20年代的提法,称当今美国二三十岁的人也是“迷失的一代”。他说:“如果没有这场经济灾难,他们的事业不会是这样。”

  (责任编辑:杨海洋)

  

  漂浮的一代

  《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称,当今美国年轻人是“漂浮的一代”:20多岁,受教育程度高,但事业渺茫,看不到出路,前途黯淡。

  他们生不逢时,等待经济复苏、等待时来运转。他们为事业发展偏离规划沮丧,为挣不到足够钱交房租、还贷款、买生活用品发愁。一些人去领政府救济,先前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斯蒂芬妮 莫拉莱斯说。

  莫拉莱斯23岁,2009年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本来希望投身艺术界,却屡屡受挫,无奈在新泽西州威霍肯一家餐馆当服务员,报酬每小时2.17美元,外加小费,收入主要用于还大学贷款。

  莫拉莱斯一想到多年寒窗苦换来的却是这种工作,不禁心生悲凉。“如果辛苦这么多年,什么结果都没有,还有什么意义?”她问自己。

  她的一些同学靠政府救济生活,其中一些同学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申领救济的经验。“你想不到在常春藤学校里读了4年,却还要领免费(美国政府发给穷人的)餐,”莫拉莱斯说。

  美国总统贝拉克 奥巴马2008年竞选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年轻人的参与。政治分析师说,这一代美国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历史上最积极参政的一代,如今却是理想最破灭的一代,对通过选举实现有意义的变革失去信心。

  延误的一代

  民调机构“民调公司”今年8月调查18至29岁美国人的结果显示,因为经济原因,77%打算推迟生活中一项重要改变或购买较贵重商品,28%推迟退休储蓄,27%推迟还清学生贷款或其他债务,26%推迟换工作或搬家,23%推迟生育,18%推迟结婚。

  “他们是被延误的一代,”研究机构黑尔德里希中心专家克利夫 祖金说。

  按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一份报告,美国人一生平均70%收入来自工作前10年。经济学专家丽萨 卡恩调查发现,毕业时赶上经济衰退的那些人,事业开始将近20年后,平均收入仍比正常情况下毕业的人少10%,总计要损失大约1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月损失490美元。这些钱足够偿还为读大学申请的贷款。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人均需要贷款2.4万美元。

  美国经济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陷入衰退,至今依然低迷。黑尔德里希中心调查发现,2009年和2010年,即衰退开始后毕业的大学生中,22%把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当做“事业”;而这一比例在2006年和2007年,即衰退开始前毕业的学生中是30%。衰退后毕业的学生把第二份工作当“事业”的比例同样较低。

  美国《国家杂志》周刊2010年调查发现,20岁至34岁人群中,39%受到亲朋好友资助,其中包括1/4有全职工作的人。

  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美国人初婚年龄平均提高了1岁,从统计学角度看提高幅度相当大,而这一时期整体结婚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2008年至2010年,美国20至34岁年龄段人群增加大约100万人,但这一年龄段生育的孩子减少了20万。

  25岁至34岁人群中,将近600万人去年与父母合住,比2007年12月经济衰退刚开始的时候多几乎25%。

  本杰明 肖尔,23岁,去年毕业于马里兰大学,获得商学位,找商业咨询方面的工作未果,搬回新泽西州切里希尔家中与父母同住。

  当父母要求他每个月交500美元房租时,他搬到巴尔的摩,租了一间便宜但不带窗户的屋子,为一所大学接热线电话,每小时报酬12美元。为了节省开销,他自己在家做饭。

  “在那儿工作,让我觉得大学白上了,”肖尔说,“我应该做点有意思的事,需要用脑子的事。”

  专家警告,经济复苏后,就业率低和增长缓慢仍要持续相当长时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蒂尔 马尔科 冯瓦赫特长期研究衰退对年轻人的影响。他说,一场衰退对年轻人收入的影响要持续大约10年。

  (责任编辑:杨海洋)

  

  不如父母的一代?

  《纽约时报》报道,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将没有父母幸福。不少人找不到好工作,或工作要加倍付出,唯恐丢掉饭碗。

  不过,相当多十几、二十几岁的“千禧一代”自我感觉没有那么糟糕,并且认为幸福的标准不会一成不变,更不是单纯由财富多少决定。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发布一项大型调查结果显示,大约90%“千禧一代”年轻人或者感觉自己的钱够花,或者相信最终会实现财务目标。这一人群中37%没有工作,比例为30多年来最高。

  社会学专家说,现在的年轻人与父辈相比,或许住的房子不够大,开的车不够时髦,但是生活却可能更丰富。微博(http://weibo.com)、社交网络、电玩、电子书、智能手机等娱乐方式让年轻人可以花钱不多就玩得开心。

  24岁的罗布 韦策说:“我父母在财务上更富裕,我在文化上更富裕。”

  《我一代》作者珍妮 特文格注意到,美国当代年轻人与先前年轻人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降低。一些年轻人降低生活标准,学会放弃。

  莉迪娅 格里夫斯27岁,大学专业是环境化学,去年短暂失业。她丈夫是律师,大学毕业后曾经将近一年找不到工作。他们想在丈夫家乡西雅图买一套房子,又想生儿育女,不过以目前的财务状况,二者不可兼得。最后,他们决定推迟贷款买房,先要宝宝。

  “如果我们等到财务状况允许(再要孩子),我都该40岁了,”格里夫斯说。

  迷失的一代

  上世纪20年代,美国作家格特鲁德 施泰因首次提出“迷失的一代”这一说法,当时指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留下战争创伤,厌恶战争,在战争结束后找不到出路。

  “迷失的一代”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出生于1899年的美国作家欧内斯特 海明威。他在一战期间怀着亲临战场、感受战争的想法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走上意大利战场。

  海明威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刻画了战后一群年轻人流落欧洲的生活,描写战争对他们的伤害,反映了他们经历战争后对生活的迷惘、厌倦和幻灭情感。海明威把施泰因说的“迷失的一代”作为这本书的引言,从此“迷失的一代”也代表一个文学流派。

  小说《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创作的另外一部“迷失的一代”代表作,描写自愿到意大利参战的美国青年亨利的不幸遭遇,反映战争对年轻人的打击。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期间,日本年轻人普遍就业难,也被称作“迷失的一代”。他们中不少人因为受挫太多而整天躲在家里,沉迷电子游戏和互联网或借酒消愁。(欧飒)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