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股频遭减持"做空中国"现端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19: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一轮“减持潮”若隐若现。上周以来,美国投资者密集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理由是“弥补自身资金缺口”,以满足新的金融监管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欧洲金融机构也有去杠杆化压力,可能从亚洲抽走资金,但海外机构的减持不能简单判断为“做空中国”。
海外投资者“出尔反尔”
再美的承诺也逃不出市场的翻云覆雨手。近期在资金压力下,海外投资者纷纷食言,再度抛售手里的中资银行股,拖累A股下滑。
1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大股东美国银行减持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约占建行总股本的4.14%。今年8月底,美银也曾减持建行股份,当时承诺未来12月内不会再有出售行为,然而话音落地两个多月,美银反悔了。
仅仅一天后,工商银行也确认被减持。美国投行高盛于14日申报出售17.52亿股工行H股,持股比例由12.13%降至10.11%。高盛此举也被指“唱多做空”,是典型的投机行为———记者翻阅资料发现,10月28日高盛发表研报称,工商银行三季度盈利已达全年预测共识的八成,表现稳健,维持其H股买入评级,目标价是6.90港元;但高盛自己却在4.88港元的价位进行了减持,共计套现85.5亿港元。
此前,李嘉诚旗下的基金对中国银行进行了巨量减持。两年前李嘉诚曾承诺“五年内不卖出中行股份”,而今年三季度却大量抛售,并买入自家长江实业的股份。
(责任编辑:杨海洋)
减持动机难辨
也许是计划不如变化快,也许是蓄意投机,国内对海外投资者的举动众说纷纭。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外机构抛售银行股是因其估值到顶,而银行与中国经济全局联系紧密,出售银行股等于“做空中国”。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这一判断不科学,投资机构的买卖行为受多种因素制约。
“首先是投资计划,什么时候入场、盈利目标是多少、什么时候卖,都有自己的考虑,这跟‘做空中国’没有关系。”赵锡军说。“当然市场上分不清楚投资和投机,如果是投机行为,就会有唱多做空或者唱空做多。”
他认为,减持也可能出于自身财务状况考虑———目前海外市场动荡不定,高盛、美银在危机后急需补充资本金,以符合巴塞尔最新协议的监管要求。工行、建行负责人也表示,投资者减持是出于资产配置的考虑,“本银行经营稳定”。
不管怎样,海外巨头赚走了大笔真金白银。据统计,高盛已累计减持工行股票三次,套现超过52亿美元,整体投资回报超过300%;美银6年来共套现建行股260亿美元,利润率达130%。
(责任编辑:杨海洋)
欧洲机构或接棒抽资
本月10日,汇丰银行发表一篇研究报告称,欧洲银行业的疾患可能传染到亚洲:明年夏天前,欧洲各银行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可能会抽回亚洲地区的资金。
“欧洲银行的去杠杆化压力比2008年要重;另一方面,亚洲经济的增长比3年前更依赖银行信贷。两方面因素交织,亚洲的发展可能会受一点影响。”汇丰银行分析师纽曼说。目前,欧洲对亚洲地区的信贷比2008年的高点还多出20%,主要进入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
汇丰认为,欧洲信贷仅占中国大陆信贷整体的3%,加上中国有庞大的外储,因此不存在偿付危机,但对经济确有负面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在先,欧洲危机在后。现在美国投资者减持了,我想欧洲肯定也有压力。”赵锡军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未来欧洲在华部分金融资本也可能撤退。
从中国停滞的楼市、萎靡的股市抽资似乎是合理选择。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注意到三季度银行存款增长极艰难,但没有线索指明原因,因而提出“资本外流”的猜想。
赵锡军则认为资本外流仍未出现。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资本项目仍是顺差,只是增速放缓。记者 曾颂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