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制造轻商业传统下的阴影:佛山商贸力谋突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2:0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佛山

    11月上旬,佛山市政府所在地的禅城区正在召开两会,如何加快该区的商贸业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新任区委书记区邦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禅城要千方百计强化中心城区的商业功能。”

   在“工业发展优先”模式的主导下,佛山商贸流通业长期“发育不良”,商业设施不够,高端商业少,人们购物多倾向于选择去广州或香港。显然,这种状态难以匹配其城市地位。

   在谈起佛山市商贸流通业现状时,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强调,佛山早在2002年~2004年间就应该重视商贸业的发展。

   重振商业雄风,佛山人已经等了近十年。

  1

  多“城”少“市”

    在10月中旬出炉的“2011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中,广州和深圳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佛山较去年再下降一个名次,落到第13位。

   把佛山从第12位挤下去的是江苏省南通市。根据南通市统计局10月下旬发布的经济数据,该市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095.74亿元,而佛山前三季度的生产总值为4831.49亿元,后者比前者高出50%。为什么佛山的名次排在南通之后?

   原因在于,经济总量与商贸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佛山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佛山逐渐变得有“城”而少“市”。

   有佛山本地人把去广州称作 “进城”。记者与许多佛山市民交谈了解到,市民们的普遍感受是,这里没有休闲的好去处,也缺乏购物的 “天堂”。 要 “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只能“进城”去。

   在佛山某大型家电企业工作的肖小姐告诉记者,去广州逛街,选择更多,“说实在的,佛山商业服务配套确实没有广州好”。

   市民张小姐表达了同样看法。她说,佛山商场少,打折也不多,而广州每年7月和12月都是促销大季,自己经常会去“血拼”。

   佛山经贸局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目前佛山市商品销售网络日益扩大,商业网点体系不断完善,引进了吉之岛、沃尔玛、易初莲花、好又多、保利国际、特易购、百佳、万宁、屈臣氏等国内外知名的商贸流通企业,初步形成了提供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消费服务和必要的商务服务的商业中心。

   不过,佛山经贸局也坦承,佛山面临商业载体建设落后、商业网点聚集度不高、商业氛围未能形成、知名品牌的引入步伐相对缓慢、消费人群聚集度不高等一系列短板。

   事实上,佛山商贸流通业有着辉煌的过去。

   佛山是一座文化古城,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和武术之乡。咏春拳名震海外,这里也走出过黄飞鸿和李小龙。伴随佛山的还有一系列名片:陶艺之乡、粤剧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等。

   同上面这些声誉相辉映的是,佛山被呼作“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佛山已经形成了一个人口密集的聚落。制陶及编织技术在当时走向成熟。东汉时期则成为鱼米之乡。到了明清,这里发展成为工商业重镇,鼎盛南国。

   史料为证。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记载:“佛山镇,离广州四十里,天下商贾皆家焉。烟火万家,百货骈集,会城百不及一也。”吴震方为浙江人士,康熙十八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从这些话可以推断,在明朝时期,佛山的商贸业繁荣程度不逊于广州。

  2

  制造业的路径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凭借临近广州、港澳的优势,选择了走“工业强市”的道路,并在经济迅速壮大中尝到了甜头。

   1987年的某天,佛山市蝉城区南庄镇的两位干部来到华南理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要找一位懂陶瓷的教师。后来,一个名叫陈帆的人去了南庄,从此佛山陶瓷企业遍地开花。

   “我去了,是乘渡船过去的。就这样靠乡里筹的几百万元,请了河对面石湾厂里的‘星期六工程师’,买了刚国产的窑炉装备。我从中伦公司拿进口指标买了两台1200吨意大利压机,第一条现代化的砖生产线在南庄东村总算是建造投产成功了。”几十年后,陈帆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现在,陈帆已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也是佛山陶瓷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1995年时,我们一个镇的产值已经达到国内整个行业的1/5,村村都有陶瓷企业。”南庄镇宣教文体局任国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陶瓷业仍然是佛山的一张名片,佛山也以“南国陶都”自居。

   与陶瓷业同时崛起的还有家电业。这里聚集了美的、志高、科龙、格兰仕、万家乐、万和等一系列知名家电企业。

   1968年,何享健在佛山顺德北滘公社和另外23位居民用筹集到的5000元,以“生产自救”的方式办起街道作坊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40年后,这家企业成长为千亿规模的家电集团,“美的”这个品牌家喻户晓。

   那一年,李兴浩才4岁,20多年后的1989年,他开了一家空调维修店,后来进入空调制造领域。现在,李兴浩是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企业销售额超百亿元。

   佛山人似乎天生对制造业有一种不舍情节。在南海区丹灶镇,一个被誉为“日用五金之都”的地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采访过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徐才,当年在他的筹划下,镇里第一家五金厂建起来了。他因此被当地人尊称为“五金之父”。

   这些都是佛山制造业大海中的一朵朵浪花。目前,佛山有多个重点工业区和国家级、省级集群升级示范区。

   有一个测算是,这里平均每秒钟就有2个电饭锅下线,每分钟能生产100台微波炉,每小时生产洗衣机273台,每天生产的冰箱超过2万台,每年生产空调器2300万台、电子元件17亿只、电光源20亿只。

   制造业的过分强势,意味着包括商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佛山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8%,而广州高达60.6%,后者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

   10月19日,佛山市前三季度经济分析会召开,代市长刘悦伦对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现状感到忧虑。他说:“工业增长是GDP增长的主要引擎,三产比重还处于下降的通道中。”

   早在2003年,佛山市就确定了五年目标:全力打造产业强市、积极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时代特色。随后,佛山继续“以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为中心任务”。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彼时,佛山就应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工业化中期,刚刚出现产品过剩的时候,(佛山)就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继续强化制造业。”

   其时,路径依赖性已经出现,走“工业强市”之路为佛山吃商贸业发展滞后的苦头埋下了伏笔。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佛山已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继续走工业化道路是强化优势;如果将精力集中在并无优势的商贸业方面,整体经济增速可能被拖累。

   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佛山市经贸局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佛山是一个制造业强市,总体来看,商贸业主要满足的消费人群以中低端为主,商业氛围未能很好地形成。

   王先庆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如何抓制造、怎么搞技术创新、怎么招商引资,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并且能在这一领域做出成绩。但是,他们对商贸服务业却缺乏兴趣。

   “这样一个状态使得商贸整个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商贸布局难以合理化,商贸领域做得好的得不到激励,做得差的得不到调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王先庆说。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李立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佛山几大产业比例不协调,同该市自上而下的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有关。“佛山在战略选择上重点做工业,工业吸引了它各方面的关注,是它最拿手的东西。”李立勋说。

  3

  区位惹的祸?

    地理位置紧靠广州,这让佛山又爱又恨。一方面,佛山享受着广州对其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广州又是“引力”的中心,带走了佛山的物流、客流,这被专家和学者解释为“虹吸效应”。

   今年11月,广佛地铁开通一周年,佛山“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梦想却落空。11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广佛线沿途看到,多个地铁站口及便利店已经关门大吉。

   广佛线终点的祖庙商业圈受惠于地铁人流量也是昙花一现。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地铁开通之初,确实为祖庙商业圈带来了人流,但是不久后,部分超市开始出现15%的客流下滑。

   广州却在偷乐。《广州地铁商业白皮书》显示,仅仅地铁商业零售额就占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4%,超过371亿元。佛山甚至有理由幽怨地认为,地铁让佛山人“进城”更容易了。

   “佛山靠近广州这样一个全国性商业中心,广州市场的吸引和分流,使得佛山在空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让其发展商贸业的机会变小了。”李立勋说。

   除了对广州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外,佛山自身的区域布局也一直让外界觉得其有缺“心”之憾。所谓缺“心”,指佛山没有一个能对整个城市形成吸引力的中心区域。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这是2002年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而来。在老佛山人心中,狭义的佛山仅指佛山市政府所在地禅城区一带,南海区、顺德区等地的人在习惯上更认同本区的中心区域。这样,禅城作为整个佛山市的中心,地位并不牢固。

   “从空间看,佛山人口和城镇较分散,在交通和心理上,各有各的中心。”李立勋说。

  4

  商贸短板隐忧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是表示,在工业化前期,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如果工业化中后期还不能转型,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就会乏力,“因为高速增长后期,市场趋于饱和,需求也比较稳定,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的生产规模不会再迅速扩大。”

   除了工业经济本身无法持续爆发式增长外,佛山长期以来的制造业主导模式亦使得能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增大。

   佛山市代市长刘悦伦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经过高速发展,佛山环境承载力几乎已到达极限,电力缺口不断扩大,土地制约越来越严重,今年以来,有20多个投资总额10多亿美元的项目无法落地。

   今年2月中旬,佛山就出现了电力吃紧的苗头。3月,佛山市经贸局、供电局制定了《错峰用电安排表》和《紧急避峰客户表》等方案,开始启动错峰用电,成为今年珠三角地区最早开始限电的城市之一。

   10月底,由广东省环保厅和香港环保署联合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粤港珠三角空气监测报告显示,16个监测子站中,佛山的惠景城数据再次垫底,空气质量连续第七年最差。今年佛山也再次名列重酸雨区城市名单,这是自1995年以来第17次登此“黑榜”了。

   赵萍表示,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特别是一些地方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经济就需要转型,从工业化社会进入服务经济社会,进入消费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年初发布的数据,2009年佛山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2万美元,远远超过全国人均3603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甚至高于北京市的10298美元和上海市的11320美元。

   赵萍在一份材料中用四个“力”来概括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即,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方面,主要体现为促进GDP增长、吸纳就业以及贡献税收;在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方面,能够引导以流通服务业为龙头的相似和相关产业的聚集,拉动投资;在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方面,能够起到上承生产、下接消费的作用;在对居民消费的服务力方面,能够实现即期消费,创造消费和开发潜在消费。

   赵萍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越大。商贸流通业对各部门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进口都直接与商贸流通业相关,而投资中,约有40%转为消费额,也直接或间接地在商贸流通业领域实现。

  5

  “佛山式”突围

    为了使商贸业不拖后腿,近年来,佛山正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从多方面引导这一产业的发展。

   5年前,佛山出台了《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2005-2020)》,其中提出打造“四核一带”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发展方向,即由祖庙商圈、桂城商圈、东平商圈、陈村商圈和季华商业带组成。

   今年10月中旬,佛山市经贸局局长李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大连万达集团准备在佛山投资200亿元,兴建4个大型商场。另外,广州友谊、王府井也已开始进驻佛山。苏宁的进入幅度将更大,将建苏宁城市广场、苏宁电器城和苏宁物流。

   这给外界的一个信号是,佛山商贸业又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底,广州友谊在佛山的门店将要开业,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友谊看好佛山商贸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两市于2009年正式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广佛同城”区域一体化建设,两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日益便利、往来更加畅顺,一个具有辐射力的同城生活圈正逐步形成。

   王先庆认为,其实佛山商贸业不缺项目,也不缺投资,问题的关键是,佛山市的发展战略将给商贸业一个什么位置?佛山的政策体系给商贸业的发展留下了多少空间?只有明确了城市和商业的关系、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这样商贸业的发展就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王先庆担心,如果没有发展商贸业的总体规划,谈再多项目也走不了多远,因为没有方向。他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打仗,你是步兵,他是骑兵,但是这么多兵究竟要打一个什么仗必须心中有数,如果自己打自己,就会把自己打死。

   李立勋则建议,发展商贸业要从市场供给、消费培育以及差异化等几个方面下工夫。市场供给就是要引进著名的品牌商家入驻,同时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消费培育则是想办法把消费者引导到佛山中心城区而不是外流;另外,佛山的商贸业发展要同广州、香港形成差异化,不要硬拼。比如祖庙一带,要跟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而南海等轨道交通方便的,空间开阔,可以做风味餐饮,还可与广州互动。

   “现在做还不算晚,有迫切性了,就会把它当成一回事。”李立勋说。

  /对话/

  市经贸局:佛山商业网点体系正在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佛山目前整体的商贸业发展状况如何?

   经贸局:近年来,全市商贸服务业呈稳健增长态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7.13亿元,同比增长20.1%,批发零售贸易业1453.05亿元,同比增长21%。

   NBD:具体而言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经贸局: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和组团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全市商品销售网络日益扩大,商业网点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型网点为骨干、中小网点星罗棋布的遍布城乡、辐射国内外的多成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业态的商业网点体系。

   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全市各区积极引入和兴建一批大型的商业项目。如禅城区的东华里改造工程;南海区的保利水城;顺德区的沃尔玛购物广场、西山上筑乐购项目;三水区的三水广场扩建、奥特莱斯项目;高明区的荷城商圈引入大润发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

   NBD:同广州等城市相比,佛山商业仍是短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经贸局:佛山商业载体建设相对落后,商业中心档次不高。如东方广场作为禅城区核心商业区,高端零售业态明显缺乏,中高档名商名店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同时,广佛地铁开通后,相应的商业载体建设缓慢,立体式的商业载体基本没有。

   商业网点聚集度不高。虽然目前佛山市已形成了很多商圈,但商圈中的各大商业网点的聚集度不高,如季华商圈中的顺联国际、新一城、东建世纪广场之间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影响了商圈的吸引力。

   商业氛围未能形成。佛山是一个制造业强市,总体来看商贸业主要满足的消费人群以中低端为主,商业氛围未能很好地形成。

   知名品牌的引入步伐相对缓慢。高端品牌对商贸业的聚集有很好的吸引作用,目前佛山的商贸业主要以中低端品牌为主,在全球高端品牌经营方面基本是空白,所以很多高端消费客户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流失。

   消费人群聚集度不高。目前佛山市各区、各镇的商业配套越来越完善,交通也越来越便捷,人们的购物选择空间更大。就作为佛山市中心的禅城区商贸业而言,由于自身区域的消费人群需求有限,南海、顺德、高明、三水的人们更愿意到中心商业氛围更浓厚的广州去购物。

   NBD:佛山未来发展商贸业的规划是什么?

   经贸局:随着佛山城市化水平的加快,未来将增强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的核心与带动作用,完善以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为主导,组团商业中心为支撑,园区商业、社区商业网络和城镇商业体系为基础的发展机制,具备业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齐全、服务特色鲜明、拉动消费作用突出的综合能力。

   目前佛山市五区都完成了区级的商业网点规划,下一步将结合各区商业网点规划,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佛山商贸业提高档次,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提升各大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