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产业升级 批发业走出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7:02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文:产业升级批发业走出困局
楚天金报讯 图为:小商品市场内出现繁忙交易景象

  □策划/力名 采写/本报记者邹辉 蒲哲

  汉正街整体搬迁牵动着老武汉人的心,作为承接外迁和改造升级重任的汉口北,搬迁进展如何,商户入驻情况怎样,他们对全新的市场能否适应,又作何评价?

  记者在现场看到,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一期已有鞋业皮具城、日用品城、酒店用品城、海宁皮革城等七大市场开业,明年国庆前,二期的服装、文体用品等四大市场也将陆续开业。

  在对汉正街搬迁寄予厚望的各界人士眼中,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整体搬迁,而是产业链提档升级的绝佳机遇,是促进湖北批发产业升级改造积极转型的巨大变革。

  业态提升迫在眉睫

  汉正街升级转型势在必行

  今年3月,在多福路经营童装20多年的陈晓(化名)在汉口北购买了十间铺面,这几天,他开始着手店铺的装修事宜,提起汉正街搬迁,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汉正街和国内同等级的批发商贸城相比,业态越来越落后,满街的扁担板车,哪里像个全国知名市场的样子?”

  陈晓代理的童装品牌有十多个,然而,维持正常生意的铺面和仓库,成为他每年发愁的大难题,“在汉正街,正规的品牌商城,铺子租金每年上涨30%,路边的门面,今年10万明年20万是常事,房东看你把生意做活了就高价转让。仓库也是,千方百计弄了20多个平方米,还不够我需求的十分之一,有货不敢进,只能卖一点进一点,生意上跟不上趟,客户被周边的株洲、南昌、合肥等地分流。近几年,客户数量明显萎缩,如果每户都受到同样制约,那么整个市场自然会跟着萎缩。2000年之前,汉正街的货就是钱啊,客户看样后都是整包地抢货,关系好的才给留。”

  正如陈晓描述的那样,在全国批发行业改造升级的大潮中,代表着旧形态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逐步萎缩,纷纷谋求出路,而汉正街所走的转型之路也早有先例。

  在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南义乌、北白沟”的白沟小商品市场,曾一度超越汉正街,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白沟与汉正街一样,陷入了经营环境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扎堆的困局。2004年,没有退路的白沟市场启动了升级改造工作,按照“大市场带动大工业”的思路,规划出11个现代化商贸城。经过数年发展,如今的白沟已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稳稳地超越了曾经的“大哥”汉正街。

  两相对比,汉正街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转型?汉口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天斌谈了自己的看法,“市场主体上,由个体户变企业,转公司化经营;市场业态形式上,由批发市场改造成现代商城;交易形态上,由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升级为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功能上,改变过去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产销分开,展示中心与交易中心互为补充。还有产品品类升级,着力打造有品牌号召力的汉产名牌精品……”“市场发展规律体现在业态先行,只有业态提升,市场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发展。”在汉正街动迁改造的大小会议上,汉正街管委会书记姜文舫曾多次表示业态提升的迫切性。

  物流与展示分离

  仓储外迁助推提档升级

  “现代批发商贸城更多的是一个展示区,而非现货交易区。”在义乌湖北商会会长朱海山眼里,从市场面来看,这是义乌与汉正街最大的区别,正是因为现货交易不在市场内,从而避免了交通、物流等诸多问题。

  众所周知,“早上搬货进,晚上搬货出”是汉正街落后业态的真实写照,在汉口北,规划分区的商品展示区和物流中心区,正在实现这种市场升级与业态的根本变化。

  搬迁来汉口北的商户中,头一批前来安营扎寨的,大多是知名品牌的湖北总经销总代理,借搬迁之机,不少商户趁势实现了从个体户到公司化经营的华丽转身。

  蜘蛛王鞋业湖北分公司总经理黄如进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汉正街的店开在大兴路,办公、仓库、交易都挤在一起,“上班都是个麻烦,我自己的车就没地方停,只能天天贴罚单。”

  在汉口北,黄如进一口气拿下了16间店面做商品的展示旗舰店,3个仓库用来存货,还在盘龙城企业社区购买了写字楼用于办公,公司正朝着“办公+展示+物流”的经营模式发展。“搬过来之后,我们这种规模的经营户生意影响不大,大客户生意稳定,每年保持着十几个百分点的正常增长。做品牌代理,店面和仓库的比例应该在1:10,在汉口北的市场,实现这个比例没问题。今年公司又买了一个仓库,以后的货可以从汉口北走,更便捷了。”

  与如今的便捷不同,规模小、分散、不正规曾是汉正街物流最大的特点,交通和物流一直是大家最想解决的问题,商户们一提物流就头疼。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汉口北客运中心右侧,多家物流公司的门店一字排开。据了解,规划一新的商品市场只保留批发业务的展示、营销、结算环节和零售服务,所有货物仓储、集散、分拣、配送等功能全部集中在物流园区,实现物流基地与展示中心的无缝对接。

  曹天斌介绍,截至目前,包括航空、公路、铁路等在内,已经有76家物流公司正式入驻,还有100多家正在资质审批过程中,等待入园。明年国庆前,将逐步满足商户的需求。

  产品升级 淘汰水货

  马路摊贩变身现代商贸城

  在酒店用品城一楼临街的铺面中,“玖闻天下”算得上最早入驻的商户之一。

  早些年,肖诗桥就在汉正街经营酒店用品,主要做些碗盘瓷器的生意,产品结构偏低端。这对于出生于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福建德化的他来说,是个不得已的痛苦选择,白白守着家乡的优势货品资源不能开发,却被困在拥挤凌乱的小市场里,展不开拳脚。

  2009年12月,肖诗桥投资汉口北的店开张了,“没有租金的压力,我守得起。”在等待市场回暖的时间里,肖诗桥开始为产品升级铺路。他按照商场展区的高规格装修店面,同时,将从前的普通餐具升级为商务馈赠陶瓷礼品、陶瓷工艺收藏品等精品路线。富丽堂皇的气派装潢让很多前来订货的人不敢相信,原来批发市场也有商场般气派的精品店。“前两年一天都守不到几个人,今年生意开始见起色,到明年,每月的营业额60万应该差不多。”转型之路带来的成功,让肖诗桥初尝甜头。

  同样,产品升级带来的市场效应,让不少商户将过去眼馋却无法插足的高端市场重新抢了回来。

  位于酒店用品城三楼的武汉三峡酒店用品设备有限公司以3万多种品种,接近8000平方米的纯展示厅成为行业里的领头企业之一,总经理黄华强说,搬迁之前,他在龙王庙的店才200平方米,“那时候,本地星级酒店采购都往上海、广东跑,采购的人转到我的店门口来了,看一眼就走,店不成气候,他们不相信我做得了高端市场。”如今,小到一根牙签,大到一两百万的设备,黄华强的店里一应俱全。“2010年,我承办了五六家五星级酒店的厨卫采购,把流失的高端市场给抢了回来。”

  显而易见,有了更高规格的经营舞台,商户才能更大地拓展客户资源,吸引更多的优质品牌愿意交付代理权,从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汉口北主导 千万资金投入

  拟建华中最大电子商务平台

  业态的改变,离不开平台的搭建,最基本的便是电子网络。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钟伟曾提出现代批发市场应该具备的几项基本功能:首先必须是专业市场的集群;第二,应该有好的会展业;第三,强大的物流支撑。第四,为入驻的商户提供服务。第五,给入驻商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的筹建、培训、交易、结算等各方面的服务。

  尴尬的是,在义乌,电子交易已成为市场交易的常态,而在传统的汉正街商人中推广电子商务,却不那么容易。

  至今,汉正街还是沿袭着“三现”的交易习惯,据汉正街管委会负责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的相关人士透露,截止到2010年年底,汉正街商户中大概有六千到八千户已初步“触网”,但是比起近3万的商户总数来说,不足三成。

  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汉正街做电子商务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人才、资金等,都是捉襟见肘。

  时过境迁,随着汉正街搬迁的进行,在汉口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天斌眼里,这个过去曾十分棘手的问题,如今正由他们主导,统一着手进行大力度的推进。“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我们现在正在做前期预算,预期将投资近千万建立汉口北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后将成华中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还将实现网上每一个虚拟店铺都有一个对应的实体店铺。过去,汉正街的电子商务之所以难以推进,原因包含方方面面,谁来投资,谁来主导都缺乏统一的步调。如今,我们由汉口北这一单一主体来主导开展工作,投入资金和人力,事情相对简单很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