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治理风暴将至 各类交易所忐忑迎整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8:41 来源: 新华08网

  

  对于国内300多家各类“交易所”来说,在经历了遍地开花的一年之后,终于在年底迎来了国务院的一纸清理整顿的决定。据了解,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对于交易场所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认定和限制。

  记者昨日采访了若干位各类交易场所负责人,这批从业者可谓“心态各异”。“今年开了那么多交易所,整顿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不希望都一窝端了。”某交易场所的负责人如此表示,较能代表大多数从业者的心声。他们一方面存在观望情绪,等待进一步具体整顿措施的出台;一方面也认为整顿是“利弊交织”,部分自称较为规范的交易场所认为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风暴来袭前心态各异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明确,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文件称,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在交易场所设立和交易活动中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风险不断暴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这次整顿可能真的是下大决心了,”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总裁费建刚刚经历了上海当地对于中远期交易的“整顿风暴”,在他看来,这次国务院的文件或许要真正对这个市场“动刀子”了。而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今年各地疯狂开设交易所。费建以自己的交易市场为例,其原本下属的代理公司,也纷纷在当地开出了交易所,“我们在某省的三个服务中心,今年居然都变成了交易所。”费建感叹地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10月,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总数(包括未交易的)已经超过300家,涉及农副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多种产品和领域,辐射到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而2011年则是最为“疯狂”的一年,从1到10月,就有58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挂牌成立,占总数的26.24%,新增的品种主要集中在中药材、酒类和农产品。另外,此前较少有交易市场问津的黄金、白银,乃至期货市场中的棉花等热门品种,都成为各类交易市场竞相推出的香饽饽。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各地的很多新设交易所恐怕是“难以漏网”了。因为国务院文件明确,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这一条已经超过了过去“20%保证金”的划分标准,以此类推,很多“交易所”都将被纳入清理整顿的行列。

  记者致电西南某地今年新设的“有色金属交易所”,该交易所今年推出了白银等热门品种,交易一度很火爆。该交易所老总表示,尚未听闻此事,无法回答。而上海一家从事钢材的交易场所负责人则表示:“这两天客户是一直在问这个事,我们也不知道后续的具体措施是怎样的,”他表示,自己的交易场所从事的已经是接近电子商务的现货交易,“希望监管是适度的,不要因为别人不规范的现象,把大家都一网打尽了。”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依然心存侥幸。“以前也经常说过要清理整顿,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了了之了。”某从业者对记者说,这次后续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风暴,各家交易场所都还在观望。

  交易场所或迎来分化

  实际上,国务院文件中得认定标准,几乎可以肯定会让大多数的交易场所都必须面对一场整顿。不过,一些此前已经经历了严格整顿的交易市场,却乐见这一局面的出现。

  据了解,上海市场由于此前已经做了较为严格的规范,因此此类市场目前较为主动。上海市商务委、市金融办此前联合下发《上海市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交易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推出基于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的主办存管银行制度。目前已有4家交易市场被认定符合标准。

  “一些有市场基础的交易市场是欢迎整顿的。”作为国内关注研究大宗商品交易的主流平台生意社,其社长朱小军对记者表示,新的整顿可能是利多利空并存,对于一些有很好的现货基础,却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交易场所,在清除掉一些“鱼龙混杂”的竞争对手之后,可能会迎来更好地发展。而一些从事变相期货的所谓“交易所”,可能在这次整顿中就会受到很大波及。

  据了解,截至2011年10月,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量已高于去年全年的成交量,今年超过10万亿已成定局。此次清理整顿,是否会像上世纪90年代期货业的清理整顿一样,将上百家期货交易所清理整顿至3家,目前还要看日后出台的具体整顿措施。但无论如何,一场巨大风暴即将袭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了。(记者 叶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