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招联盟亟待破解孤岛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4 03: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晓忠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继续探索部分试点高校联考,并要求自招联盟在确定申请学生时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适度倾斜。
高校自招联盟起始于2009年。即随着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自招生源占其全国招生额度的比重近年来迅速提高,这显著增加了高校和学生的选择成本,为此2009年清华大学等7所学校成立被称为“华约”的自招联盟,随后北大等13所学校成立被称为“北约”的自招联盟,同时同济大学等8所高校成立被称为“工盟”的自招联盟。高校自招联盟的相继成立使高校招生由独立竞争转向集群竞争。
坦率地说,鉴于高校自招联盟带有明显的“排他性”生源竞争色彩,如各大高校自招联盟考试的时间安排都较为集中,加之自招联盟命题方向偏向于咨询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考生,从而客观上致使教育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地区考生面临被边缘化之风险。是为当前教育部要求高校自招联盟向农村地区倾斜的缘由。不过,借此指责高校自招联盟有悖选材初衷和恶性竞争生源则不仅有失公允,同时也混淆了公平教育机会选择的公私责任边界。
我们认为,教育部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本意主要是探索和突破高校生源筛选过度依赖高考单一机制的应试教育弊端,使更多“偏才”和“奇才”借助自主招生发掘出来;同时借助自主招生试点推动高校与考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促进高校差异化竞争。然而,当前高校自招联盟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恰佐证了2003年教育部启动的自主招生试点改革单点突破下难以遮蔽的孤岛效应。
具体而言,当前农村地区生源在高校自招联盟下趋向边缘化的根源是城乡教育资源投入分布不均问题,即是教育经费投入过度集中于城市导致的农村教育资源稀缺等的突出反映,高校自招联盟只是暴露了目前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分布、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等长期痼疾。事实上,高校自招联盟在生源筛选上更容易发掘考生的全面素质、知识涵养以及专业特长和兴趣,是当前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而这种生源筛选机制客观上更有利于城市学生,农村地区学生则由于教育设施不完善和知识获取成本高而面临不利处境。因此,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应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致使农村地区学生能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和发掘其专长,促使其与城市学生在高校自招联盟应试中站在同一起跑线。对于要求自招联盟适度向农村地区倾斜虽有必要,但只能权作过渡时期的权宜之策,且应避免向农村地区倾斜蜕变成“扶贫”形象工程,而背离改革初衷。
同时,当前高校自招联盟也揭示出高考制度改革的失配问题。目前高校自主招生试点仍属于高考制度体系的边缘改革,高校自主招生主要是作为考生报考学校加分条件,即若某自招联盟的高校在某地的录取分数线是600分,而通过自招考试可享受30~60分的加分资格,那么该考生高考分数达到540~570就可被所报学校录取。显然,这无疑增加了农村地区学生的择校难度,即本来在自招联盟下农村地区学生就处于不利地位,各高校在不同地区固定的招生名额和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将更加剧城乡间考生的不公平竞争和省际考生的不公平竞争;同时,高考志愿的单选模式(一本二本线第一志愿只能填一个学校)无疑牵制了考生的择校自由,导致了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的不公平教育选择机会。
由此可见,当前矫正高校自招联盟下农村地区学生的被边缘化风险,应该加快教育体系的配套改革,消除自招联盟在教育体系中的孤岛效应。即中央政府应加大向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同时进一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逐渐改革高校招生额度的区域倾斜,实行全国统一分数线制度,以及推动高考志愿由单选向多选模式改革,赋予考生真正的择校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