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媒称成都成中国模式新样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14: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外媒称成都成中国模式新样板

  第五届成都双年展展厅一角(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1月3日报道】题:成都双年展———共产主义的校园(记者安德烈亚斯 普拉特斯)

  虽然北京宣布了要加强由中央政府控制的文化政策,但是正在成都举办的双年展却说明,中国艺术家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表现出何等的潜力与睿智。双年展上参展的作品是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场景的最佳证明,说明艺术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这是因为第五届双年展完全打破了前四届双年展的陈套。不仅举办地在一个全新的地点———位于成都东区装修一新的巨型工业厂区,该工业厂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厂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旧机器、旧管道,甚至陈旧的宣传题词都将现在与矛盾的过去联系在一起;双年展展出的艺术节目也将现在与旧时代进行了完美融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在成都举办的最重要的双年展,吸引了威尼斯的关注。威尼斯的人们盼望能踏上中国的土地,因为在成都人们可以完成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11月1日文章】题:从四川私营经济中寻找机遇(作者安 迈克维伊)

  我刚刚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的账单和英国规划争论中解脱出来去了一趟中国成都市,评估了在这座城市里中国私营经济是如何融入到公共服务部门中去的。成都是一座巨大的、拥有将近14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无论对于中国企业还是国际企业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基地。

  在这里,人们充满自豪地告诉我们,全球大部分的iPad2都是台湾富士康集团在成都生产基地制造的。在我们考察当地企业的途中,一路上开车经过了许多大型建筑,看到许多国际性企业的标志,例如马士基、宜家等。

  一位成都市官员告诉我们,在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私营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和谐共存,都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对他们的监督和评估标准都是一样的。

  (责任编辑:袁志丽)

  

  【英国《泰晤士报》11月7日文章】题:中国经济发展能拯救世界吗(作者凯思琳 霍普金斯)

  由于欧元区的未来吉凶未定,美国经济的复苏也没法落到实处,许多政策制定者都私底下把希望寄托在,就像一个分析家所说的那样,中国能够“拯救世界”。

  开车穿越这个中国西南部城市,你可能会以为自己身在纽约,因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挡住了周围的大山———这些山是大熊猫的家。这个城市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是令人惊讶的15%,并且吸引了许多企业在这里驻扎,其中包括西门子、英特尔和一些金融公司。

  这样一种快速发展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中国在促进沿海地区之外的居民的富裕程度和购买力方面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欧洲地区现在的困境来说,远水救不了近火。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1月6日文章】题:向中国模式致敬,而非认输(作者该报副主编马丁 艾文斯)

  以目前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或许会在2020年底赶超美国。中国的城市几乎一夜之间从曾经的苏联式变成充满市场经济气息、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部队在不断的壮大,空军也开发出了与美国类似的高科技隐形战斗机。中国也即将在十余年后实现载人登月计划,下一站是火星。我们是否应该向中国认输?

  事实上,不是。中国并不会很快征服世界。我在位于中国西部的四川省看到了一些迹象。

  成都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省会城市,从成都驱车一小时后,我来到一个漂亮的寄宿学校。这里有豪华的越野车,妈妈们穿戴讲究,戴着闪亮的钻石耳环。这是在诺丁山和纽约上东区都难见到的场面,但我很惊讶地在远在中国的一个城市市郊看到。

  我还看到了文化的闪耀。艺术家和画家(四川有最好的)确实让我觉得西方的艺术地位受到了挑战。成都人很有天赋,很勤劳。在一些地区,人们十分率真。我遇到了一些勇敢的记者们,他们竭尽全力报道类似强制搬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贪污等事件。这个体制或许不会像前苏联一样解体。我们应该尊重胡锦涛主席,但不需向中国认输。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