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金融改革 行政主导“急躁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3:2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冯雅男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温州自救的效果并没有如人所料。《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温州实地采访发现,虽然各家银行纷纷表态支持中小企业,具体实施却问题频出。记者在温州与几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沟通时发现,银行也是满腹怨言。“银行也是企业,银行可以听政府的去救企业,那谁来救银行?有更高的不良贷款率又怎么办?”

  “面熟”的政策创新

  11月8日,温州市开始全面实施“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这是温州出现危机以来温州金融改革的正式综合方案,该方案意图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和债务危机问题。

  在外界看来,这次金融改革方案的提出是应时应景,但实质上这并非是温州第一次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不是最新的一次。这些改革方案早在几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提出过,对温州本地的企业和各相关方来说,有些“似曾相识”。

  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7月,浙江省政府就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成为国内第一个公开提出试点民间金融合法化的省份。2009年9月,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州市政府紧随其后下发《关于促进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一直处在金融改革前沿的温州市再次把该市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速。这与“1+8”方案中提到的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有很多相近之处。

  虽然业内人士认为,这次“1+8”改革方案中颇多亮点,例如方案提出积极争取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各类贷款利率在央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4倍内可以自由浮动,由借贷双方自行议定。但关注温州金融改革历史的人会发现,有些亮点也是“旧事重提”。1980年,平阳县金乡镇信用社在全国首家试行利率浮动。在此后不久,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创办了中国首家民间股份制金融机构;温州出台《温州市利率改革试行方案》,并成为中国首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的试点城市。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介绍,“1+8”方案中提及的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当时以“金融中心”称呼,后来才决定以“服务”为目的,用服务中心为名。而黄伟健也正是由于比其他企业更早地经历了危机中的阵痛,才在后来的企业资金运作中更改了运作策略,即采用股权制经营。

  政策的重提并非巧合,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对于温州资金链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都早有察觉。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寻求之难成为各方获得利差收入的基石,政府仍然想通过渐进的方式,在无痛中解决问题。但是,温州历来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行政上的改革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当危机爆发时,才不得不被逼无奈狠心“割肉”。

  政府救市“缝缝补补”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温州的危机由来已久,政府的措施并无多大创新,危机出现后温州的一系列救市政策,显得颇有“缝缝补补”的味道。

  在9月25日,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组织召开了一个名为“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的专题会议,要求“各银行业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新增贷款1000亿元的目标”、“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对中小企业不抽贷、不压贷”等。随后,几大银行纷纷表态,并拿出资金进行救市。

  10月11日,温州市财政、地税又从税收出发,出台17条“减税新政”,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原副司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曾在微博(http://weibo.com)上提到,治理温州企业类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给小企业松绑;10月12日,温州市政府确定设立温州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为5亿元,先予拨付2亿元;10月27日,温州人民银行举行了“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再贷款、再贴现签约会”,向温州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再贴现6.05亿元。

  温州连续从银行支援、税收减负以及政策导向几个方面实施救市。但是,成效并没有立刻显现。“流入实业的资金仍然有限,即使银行迫于政府压力增加贷款额度,对于温州企业来讲仍然是杯水车薪,40万中小企业,其资金缺口完全无法弥补,原来的民间借贷也无计可施。目前的救市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周德文说。

  业内人士评论说,真正能够改变中小企业困境,能够让实业发展的改革是金融体制的改革。不但要政策上倾斜,更要落到实处。不但要用舆论来反映政府的积极救市,更要通过具体举措来让企业主们切实感受到做实业的益处。

  勿以行政意志规范民间金融走向

  财经评论员叶檀撰文称,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正视民间金融,试图纳入监管体系;而一大败笔则是,试图以行政意志而非市场意志规范民间金融走向。除非温州的草根市场被连根拔起,否则以目前的行政主导的市场取代草根市场的努力不会成功。

  叶檀表示:在具体的举措上,温州此次金融改革的重点在于数量上的突破,而不是质量上的改进。如在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方式,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率先试点,力争在融资比例、融资渠道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机构设立,扩大服务覆盖面。到2011年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发展到50家,比年初增加30家,资本净额总量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贷款余额确保100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到2012年,小额贷款公司达100家等等,更多提到的是数量。

  周德文也认同政府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解决实体经济问题,首先要靠政府转型,政府要克服浮躁心理。企业浮躁还问题不大,政府浮躁就很可怕了。现在政府都在做政绩,做大广场,做大框架,没有心思去夯实实业基础,把资源向实业倾斜。”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周德文还是黄伟健,都认为企业的问题应该企业自己解决。“对于温州的企业来讲,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回归实业,反哺实业。”黄伟健说。

  但温州市创立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州就个人来说经商头脑灵活,善于抓住商机,但是长期投资眼光缺少,尤其是在前几年炒房、炒煤、炒钱之后,这种通过投机轻而易举获得收益的经商模式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温州商人。而实业投资,则属于长线发展,不以短期的投机为目的,看重企业长期发展,资金良性循环,虽然风险较低,但明显不如投机的回报率高。

  另一方面,外贸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各种生产资源价格的上涨,也使得做实业的道路并非如此轻而易举,纵使政策看好,作为生在长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人来说,回归实业仍然困难重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