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热议:国际板推出应“三思而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16: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来,上交所两位老总先后放言为推出国际板造势,上海市某位分管领导也积极配合,再一次引起了市场对国际板恐慌情绪蔓延,市场议论纷纷。而众多投资者却谈虎色变,害怕推出国际板,股民哭诉:国际板要的不是钱,是命!那么,国际板究竟该不该办?本网编辑综合整理专家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支持派: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24日在此间称,“国际板对A股只会有有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只会有有利影响,对投资人更是有利影响。”

  上海副市长屠光绍在论坛上表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配置国际金融资源,境外企业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必然的结果。

  上海市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发言表示,继续积极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境外公司在A股上市)的出台。“如果欧洲政府可以在中国发债,中国老百姓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或债券,那么可以想象,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将更大。”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不但体现中国发展的长远利益,也是完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需要。

  反对派:

  谢百三:国际板推出时机未到

  

  知名教授谢百三称:我们坚决地毫不含糊地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在中国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

  谢百三指出,目前A股市场资金短缺,国际板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时候推出,对股市的下跌推波助澜。A股有几千几万家国内企业嗷嗷待哺等上市,民间借贷的利率还是非常高,现在企业多缺资金,企业目前的困难远远超过2008年,现在这种情况下,让外资大企业到上海A股市场募走几十亿几百亿人民币,投资者和企业家都会强烈反感。

  上周股市至上而下,听到国际板就大跌一场,国际板的风声一过就好点,人们认为已经跌无可跌了,有的人开始中线买入,认为今冬明春是个底部,周四股市刚刚走好,受国际板的暴风狂雨的冲击,又大跌一场。国际板概念股像一批怪胎,逆市上涨。

  石建勋:国际板推出切不可急功近利

  

  同济大学教授石建勋分析称,首先,国际板推出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做一系列全方位的整体考虑。其次,要加强研究和宣传,打消广大投资者对国际板的疑虑和担忧,没有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就不会有股市的繁荣发展。第三,股市需要时间和空间修养生息,消化吸收快速扩容发展带来的问题。第四,国际板推出前需要完善股市基本功能,完善市场制度,特别是发行制度、集体诉讼制度、激励和约束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第五,国际板推出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第六,国际板推出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部署协调一致。

   皮海洲:国际板推出“三大质疑”

  

  皮海洲分析指出,首先,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是让更多的国内企业上市融资,怎么反倒是让外企在中国融资了,还有利于中国经济呢?尤其是一些中国企业与外企在世界舞台上面临着直接竞争关系,这些外企通过在中国的融资,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构成更大的威胁,怎么反倒有利于中国经济了呢?

  其次,目前A股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市”,问题充斥了A股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比如,新股的“三高”发行,让A股成了一个“圈钱市”,因此,国际板的推出,人们担心其会成为外企的圈钱板。既然国际板推出有利于A股市场,那么国际板有什么绝招来抑制外企圈钱呢?怎么说是有利于A股市场呢?

  再次,推出国际板有利于投资人,那更象是天方夜谭了。作为国内的公司,尚且不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眼里,难道我们还能指望那些外企来做中国股市的“活雷锋”吗?对于A股市场,监管者不是寄希望于国内公司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是寄希望于外企来保护投资人利益,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综上所述,国际板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风险更难预期,如果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仓促行事,不仅会对股市而且也将会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冲击。

  相关阅读:

  

  石建勋:国际板推出切不可急功近利

  谢百三:国际板推出时机未到

  皮海洲:国际板推出“三大质疑”

  (责任编辑:慕玲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