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福州:攻坚克难引领创先争优持续深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俞凤琼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市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为’(敢为、能为、有为)和‘三个着力’(着力思想大解放、着力素质大提升、着力作风大转变)精神上来,统一到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新福州的奋斗目标上来。”在日前举行的福州市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工作推进会上,谈及当前活动的着力点,中共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市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组长郭荣贵一语中的。

  福州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在郭荣贵看来,福州目前仍面临着总体不平衡,部分县区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两个覆盖”问题、开展活动难、发挥作用难问题在部分基层县(市)区依然存在;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比较贫乏,活动方式单一,与企业实际结合得不紧,流于形式;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特色和亮点不多等问题。

  为此,福州不断“攻坚克难”:在载体创新上谋思路、在有效覆盖上见行动、在破解“两难”上寻支点、在点评模式上倡多样,力促创先争优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

  载体创新上,福州着力在“对标党员先行、凝心组织发力、领航先锋示范”上下工夫。怎么“对标”?就是要按照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在工作精神、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等方面找差距,提出措施办法,解决存在问题。如何“发力”?就是要在总结过去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活动有效的形式、凝聚党员好的方法、团结群众有吸引力的载体,实现党建资源共享,活动内容丰富,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怎样“领航”?就是要让党组织成为一面旗帜,党员成为一线标杆,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成为企业主的发展依靠。

  组织建设上,福州注重党组织建设的数量,更注重“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化。根据行业和类型的不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建措施:

  在新经济组织领域,福州明确党的覆盖工作重点在规模以下企业的“组建”工作。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帮助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仅有个别党员的,要求把党员关系转到驻地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商会(协会)党组织,统一教育管理;对有一定党员规模但缺乏支部书记人选的,由商会(协会)党组织“回挂党员”或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下派党员”,帮助建立党组织;对地域相近的企业,倡导“以多带少”联合组建;对新办企业,则从一开始就重视党建工作,避免党的工作出现盲点或空白。

  在新社会组织领域,福州明确党的覆盖工作重在“跟进”。对于已经成立商会(协会)的,从商会(协会)骨干中考察物色,抓紧帮助成立;对正在筹备成立商会(协会)的,按照“五同时五同步”(商会(协会)和支部同时筹备同步成立、领导班子同时考察同步组成、工作内容同时谋划同步实施、工作机制同时制定同步运行、组织建设同时着手同步发展)的思路成立党组织;依托所在地党组织、基层工商联、行业协会等探索建立市场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楼宇党组织、园区党组织等组建类型。

  “两新组织”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分工不同责任也不同。为此,福州提出“一线‘指导’工作不仅有‘形’更要有‘行’”的口号,倡导地方各级、各主管部门共同重视,“条块”结合,建立分级管理、对口帮带、结对辅导、全程跟踪的帮建责任一线管理机制,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助组建党组织、规范党内制度和工作程序、指导开展党的经常性活动、引导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等,通过“一线有效指导”,建设“一线坚强堡垒”。

  当下,伴随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一部分已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党组织开展活动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两难”问题。福州调研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和载体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利益关系脱节,形成“两张皮”。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福州提出三个“务必”:务必明确党建工作定位,处理好“两个问题”,即在处理与经营班子关系问题上,做到机制上“同频共振”,在处理经营业务问题上,做到功能上“异位同谋”;务必贴近实际创设党建活动主题,做到出资人、党员、员工“三满意”;务必使党建工作始终和商会(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把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探索一条以党的建设引领和谐文化建设之路,实现企业和员工同发展、共命运的双赢目标。

  点评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点评的作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福州的“秘诀”在于点评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组织召开会议集中点评,也可以工作现场即时点评,还可以个别谈话重点点评、党员之间相互点评”,郭荣贵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充分运用点评结果,通过点评发现典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将其中具有共性的经验上升到长效机制层面,并放到实践中指导工作、检验提升,必将使点评过程成为鼓舞士气、推动创先争优的过程,从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