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否认绑架乳业新国标 网友评:不公平 不如没有国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0: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9日讯(记者毛雅谊)“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昨天,《人民日报》曝出乳品新国标是由企业起草的内幕。对此,乳企纷纷予以否认。而另一方面,据参加新国标制定的专家称,当时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一些关键性标准,到最后却被推翻。乳业新国标的“横空出世”,给大家杀了个措手不及,网民纷纷表示太不公平。
新国标“横空出世”引争议
乳品新国标引发了众人的争议,乳业巨头参与起草,似乎成了矛头的焦点所在。在大多数网民看来,作为利益攸关的一方起草“草案”,这本身就不公平。网友王封说,在标准制订过程中,有关企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会导致责任者空缺、监管者失位,一旦出现问题,只能找替罪羊顶罪了。关于国标的争论,其根源在于程序的不规范。
网友肖余恨则表示,制定标准的能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乳品标准被乳业巨头把持,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问题是,标准是谁的标准?要使得一个标准是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就绝不能任由企业单方面制定标准,否则,公共利益就会被架空,消费者权益就会被漠视。标准的制订必须吸纳各方利益,企业的利益当然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只有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方能避免标准被利益集体把持,避免公众利益被“合法”地侵害。这其中缺少一个监管方。
多方不满新国标略显尴尬
在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中,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均与当初定好的最终送审稿数据有出入。对此,曾三次参加讨论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感到颇为遗憾:“我至今也没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何会被推翻?”有着同样困惑的还有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而另一位参与乳品新国标讨论会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则提议组织方公开当时的会议纪要资料,展示终审稿某些结论被推翻的理由。
当然,对此有着疑惑和不满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这些参与制定标准的专家们。对于丈二摸不着头脑的网民来说,质疑的声音更为强烈。
时评作者毕晓哲发声道:专家数次论证基本确定的“高标准”,“一夜间”说变就变,这里面缺乏透明度。这一标准改变,看似给大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实惠,从长远看却是“饮鸩止渴”、害人害己。“标准”降低了,监管起来轻松了,“皆大欢喜”了,但促进技术和行业进步了吗?如果我国相关标准长期“就低不就高”,必将导致出口严重受损,也会害了国内生产企业。
网友王子明也表示担忧:任由乳业巨头操控国标,实则形成了一种垄断,今天敢篡改国标,明天就可以随意提价。很显然,专家和网民的双重质疑,让乳业新国标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专家网友众口一词:如此还不如无国标
在最终正式颁布的66项乳品质量安全国标中,人们发现,每一项标准的末尾并没有针对立项部门、起草部门以及主要起草人的说明。“这说明他们心里没底,不敢承担责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专家评价到。而黑龙江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则直接表示,这样的国家标准不如没有。在其他国家,生乳标准都是由行业和企业来制定,一旦出了问题,该承担民事责任还是法律责任都由他们自行承担,而我们一到谈责任的时候,大家全都跑了。
网友无花果大圣:制定过程不公开透明,出来的数据没有说服力,这样的标准有什么意义呢。大家对国家标准的期待是希望能够规范制度,给消费者一个保障,可到头来,制定出来的标准不仅不能让人信服,反而让人心里更没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