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西方的声音多过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3: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过去几十年,由军政府执政的缅甸是欧美媒体眼中“亚洲高速发展的弃儿”、“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但从去年11月的大选到现在,一年来,受够了西方制裁的缅甸用一系列变革加快了重回国际舞台的脚步,并得到了“回报”:被东盟委以2014年轮值主席国的重任;再过几天,还将迎来50年来首位来访的美国国务卿……“每个人都想变革,不变革缅甸人无法生活下去。”这是《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到缅甸采访听到的百姓疾苦。但在西方看来,是一年前的那场大选和被软禁多年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获得自由拉开了缅甸戏剧性变化的大幕。缅甸的变化既让美国为干预亚洲事务、制衡中国多了个筹码而窃喜,但又时刻对这个东南亚国家怀着防范之心。
在仰光看缅甸点滴变化
破旧几乎是缅甸前首都仰光最突出的特征。在市中心一幢破旧的楼房前,两个警察正在简易凉棚下闲聊,周围是木支架铁丝网设置的围栏,还堆着一些沙袋,看上去像是个掩体。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是个警察局,记者刚举起相机,立即就有警察奔过来挥手示意不许拍照。
但在延续了很多年的破旧之后,变化已经开始出现。路边报摊上,报纸上印有大幅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的照片;机场大厅里,有了外汇兑换处,虽然里面还是空空荡荡;一些被屏闭的西方网站,现在也可以打开了,尽管速度仍然有些慢;外国人在缅甸境内租用手机卡也比一个月前方便了一些……
缅甸的这些变化可以追溯到一年前。去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多年来的首次多党民主制大选。11月13日,昂山素季获释。今年3月30日,当选总统吴登盛及其内阁宣誓就职。在完成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后,缅甸新政府以一系列举动向外界释放了这个国家开始变革的信号。8月19日,吴登盛与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举行会晤,此后新政府高官又数次与昂山素季会谈。昂山素季也于近日宣布重返政治生活,其所在的政党25日已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议会补选,她本人则将参选议员。
缅甸的这些变化很快让这个面积比法国略大、人口比法国略少的东南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在不久前举行的东盟峰会上,缅甸获得了担任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资格。这是东盟对缅甸改革的“褒奖”。观察人士认为,东盟为此承担了一定风险。印尼外长说,这是对缅甸未来的一种期许,相信到2014年,缅甸局势会有进一步改善。美国新任缅甸特使米切尔9月出访缅甸,此前也有美国官员与议员接连访缅。接下来将是希拉里“出场”,她将成为50年来第一次踏上缅甸土地的美国国务卿,这意味着美国对缅甸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责任编辑:刘阳禾)
“每个缅甸人都想变革”
这些变化似乎不足以改变缅甸的艰难困境。缅甸今年以来的改革,既来自于西方的压力,同样来自于东盟的压力,更来自于内部反对党和民众的压力。
表面看,缅甸受西方制裁,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可实际上,缅甸却又是一个有一定开放程度的国家,不同于另一个被美国制裁的国家——朝鲜。缅甸希望发展经济,但由于受美欧制裁,投资没有,贷款也没有。与此同时,在缅甸很多名胜之地,又都可以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大量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打工的缅甸人,更是将外部世界的消息带回了国内。缅甸国内的反对党力量也相当强大,昂山素季虽然被长期软禁,但她在国内外都有很多追随者,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缅甸由于曾受英国殖民,很多人懂英语,这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工具。正是这种“半开半合”的状态,使缅甸过去的军政府已无法再维持下去。
缅甸国内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民族和解等复杂问题。有华裔血统的缅甸商人彭先生告诉记者,造成缅甸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的制裁。据介绍,2003年时,缅甸有三四百家服装鞋袜的加工厂,因为国家受制裁,拿不到美欧的订单而停工。有很多工人去泰国、马来西亚打工,也有做女佣的,甚至有的去从事色情业。现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都发展起来,但西方的制裁使缅甸错过了发展制造业的最好机会。
失去了制造业的发展机会,等于是断了穷人提升生活水平的路。记者与出租车司机吴昂民(音)谈起收入,他说,缅甸官员大约一个月收入是100多美元,普通工人大约也是这个数,但官员的工资只是一小部分,“他们有大量灰色收入”。在仰光生活,养活三口之家每月至少需要300美元。吴听说记者想看看有钱人住的地方,便开车拉我去了一个叫“金谷”的地方,汽车拐进小路,可以看到很多别墅。他指着一座有高大围墙的深宅大院说,那就是缅甸亿万富商吴迪扎的一处豪宅。去年,缅甸推行了国有资产私营化,但最大受益者仍是与政府有裙带关系的富商,有的甚至就是官员子弟。贫富差距使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有很大怨气,随时都可能出现社会动荡,也迫使政府必须做出改革。在银行业工作的扎亚拉告诉记者:“每个缅甸人都想变革,不变革、不开放,缅甸人没法再生活下去了。”
西方对缅甸的制裁,对那些巨富和官员影响较小,对穷人影响最大。穷人没了工作,也得不到任何救助,甚至国际社会的救助也断了。一位在缅甸工作了3年的联合国雇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从没“用过”缅甸的银行,因为根本没用,缅甸银行几乎没有任何对外金融业务,有时甚至国际社会捐的钱都打不进来。因为美欧制裁,哪家银行也不愿因和缅甸银行有业务而受“关注”或被惩罚。为此,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很多援助项目只能“停车”。这也造成缅甸目前在所有最贫困国家中得到的国际发展援助最少,人均只有4美元,而通常类似援助人均为42.3美元。
(责任编辑:刘阳禾)
在缅甸,西方的声音多过中国
《环球时报》记者和缅甸普通老百姓谈起新政府上台后最大变化是什么,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供电更稳定了。据了解,过去因为经常断电,且电压极不稳定,连看电视都成问题。仰光的供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问起几位缅甸朋友,记者才知道,这主要是得益于位于中部的耶涯水电站的并网发电。缅甸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席李松枝告诉记者,这个水电站上世纪90年代就立项规划,但由于西方制裁,无法筹措到资金。到了2004年,工程眼看着就要停顿。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提供了一笔优惠贷款,“救活”了这个工程。
在缅甸采访,很多当地人告诉记者,中国用不着担心美国将其手脚伸进缅甸,毕竟中国是缅甸的强大邻国,对当地经济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缅甸《七日新闻》报道称,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官员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占外国对缅投资总额的44.11%,泰国第二,约占26.53%。
缅甸要发展,离不开中国。但记者在缅甸采访时,又感觉到普通百姓对中国对缅的帮助几乎毫无了解,谈起中国,要么是商场里的便宜货,要么就是“中国人喜欢买缅甸玉石”。那些水电开发的大项目似乎和他们无关。《环球时报》记者与当地一位百姓谈起9月份被缅甸政府搁置的密松电站项目,当他听说该项目建成后,虽然电力主要供给中国,但中国每年至少要支付缅甸5亿美元时,撂下一句话说“老百姓看不到那钱”,就不再和记者说什么了。
彭先生告诉记者,中国帮助缅甸做了很多事,而且是在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自己不说,别人也不说,时间长了,人们就忘了。而缅甸人听到的是,西方媒体在讲,那些项目是如何破坏了环境、侵犯了人权。在缅甸高档酒店里可以买到西方的杂志及西方出的介绍缅甸的书,由于缅甸政府解除了对一些西方网站的屏闭,现在上网查看西方媒体有关缅甸的报道和评论也基本不受限制。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近日刊文说,希拉里访缅这一历史性举动,很可能是因缅甸近来拉开了“民主改革及抵制中国”的大幕,缅甸虽然不会因此必然倒向美国,但“几乎肯定的是,缅甸会出现美国与中国两种介入的结合”。类似的美国借拉缅甸加大其对亚洲干预力度、制衡中国的议论此起彼伏,无疑会影响到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认识。
美国对缅甸长达20年的制裁开始出现松动迹象,这与美国对亚洲战略的调整密切相关。美国总统奥巴马向缅甸当局伸出了橄榄枝,但那橄榄枝是带刺的。奥巴马近日表态说:“我们仍然对缅甸封闭的政治系统、其少数民族受到的对待、政治犯的被关押以及它与朝鲜的关系感到关注。可是,我们想要抓住这个可能出现进展的历史机会,明确表示,如果缅甸继续走民主改革之路,它就可以与美国建立新的关系。”昂山素季前不久也表示,缅甸政府近期的改革是20年来最显著的,但目前还没到美国解除经济制裁的时候。而一般认为,昂山素季的态度将直接决定美国是否会解除制裁。
缅甸政府对西方的战略意图仍保持着高度警惕。缅甸宣传部长兼文化部长吴觉山前不久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缅甸已开启“不可逆”的改革进程。他抨击西方国家欺凌缅甸,并说它们好像认为缅甸的政治制度就应照搬西方。在谈到与中国的关系时,吴觉山说,美国的制裁阻碍了缅甸的发展,使缅甸更加依赖中国企业和国内商人。他说,我们在努力发展的时候,就不能挑三拣四,我们接受的是最有利于这个国家的东西。而昂山素季也表示,希望中国继续成为缅甸坚定的好朋友。(本报赴缅甸特派记者丁刚)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