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俄媒:"阿拉伯之春"让中俄成盟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8: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俄罗斯“inopressa”网站11月25日文章,原题:说“不”轴心:“阿拉伯之春”让北京与莫斯科成为不寻常的盟友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最近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东和北非事件中的立场越来越接近。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两国要么反对西方的倡议,要么谨慎地对待这些倡议。他表示:“一些人认为,这表明两国政府开始相互支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此举是试图损害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特列宁表示,西方政治家需要弄清楚两国接近的真正原因。

  特列宁称:“首先这与两国意识形态没有关系。”因为中俄两国早就不属于同一意识形态。另外,两国也并非因为支持独裁政权而相互支持,两国的行为完全是实用主义体现。中国的全球利益具有经济特点,如中国将伊朗视为石油供应国。而俄罗斯则向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出售武器或核技术。两国并没有与美国竞争超级大国地位的意思。

  无论北京还是莫斯科,并不是对中东国家政府有特别的好感。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是美国的盟友,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与巴黎亲近,而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2003年与西方国家言归于好。特殊情况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他与莫斯科从苏联时期就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俄罗斯不想失去叙利亚。而中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实施相同的方针:要求叙利亚政府实施改革,与反对派对话,并拒绝支持联合国制裁。中国人希望叙利亚人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己解决内部事务。

  利比亚事件让中俄明白,西方国家可以参与他国的内战。它们相信,叙利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俄罗斯担心伊斯兰极端主义泛滥,而中国几乎所有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地区。因此,两国不可能赞成在叙利亚引发危机。

  为什么中俄两国对叙利亚的政策与欧美不同?首先,中俄并不认为积极干涉他国内部冲突是合理和有效的。二是,两国不希望推翻巴沙尔成为西方反伊朗战略的一部分。特列宁提醒中国和俄罗斯,只说“不”是不够的,还应当提出实际建议。(王臻译)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