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货币政策少空间财政手段须到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紧多时的货币政策,终于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前夕,存准率的微调备受市场关注。

  就在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3分钱。这是存准率下调之外另一条值得重视的财经新闻。尽管此举与货币政策的微调没有直接关系,但能源价格的上调与通胀压力的相对弱化存在相关性。

  此前,高层已经不断表态,将“适时适度对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存准率的下调说明,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经开始,也表明了财经决策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其实,近一段时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放松迹象,如有着“利率风向标”之称的1年期央票利率开始下行。

  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主要有几个背景。其一,CPI出现回落,通胀压力有减轻之势,拐点隐现;其二,主要发达经济体正面临着重重困难,中国经济虽然相对平稳,但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大背景下,银根相对放松,合乎逻辑;其三,由于外汇占款下降,松动银根也是补充流动性的必需。另外,在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飘忽不定的状况下,中国银根的放松,也算是在与全球采取一致行动。

  现在市场的疑问,是货币政策会否持续放松。或者说,货币政策是否到了一个重大拐点,开始调头而行?从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来看,这一次存准率下调,或为货币政策开始放松的一个小周期的开始。不过,一个基本的判断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仍将会在“微”字上做文章,难有大动作,即放松空间不大。且此微调,也主要是利用数量型工具,而非价格型工具。

  做出如此判断,乃因为下述背景。一是通胀压力仍在,反复的可能仍在;二是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不会变,也不能变。货币政策只能相机抉择,适度适时微调。当然,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也需要不断地调节,既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于解决就业的需要,同时努力保证币值的稳定。

  近两个月来,物价水平趋于回落,C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在减弱。从趋势来看,当前物价走势拐点已经出现,未来一阶段或将高位趋稳,乃至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矛盾已经消弭,更不表明严峻的通胀形势不会卷土重来。如果货币政策放得过快过松,通胀之痛将是难以承受的。

  同时,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货币政策没有太大的放松空间,否则,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努力必会遭遇重挫。谨慎放松,将是货币政策部门的首要选择。从调控角度来说,决策者只能是在控通胀、调结构及稳增长之间,实现艰难的平衡。

  称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多调整空间,并不是说宏观调控无所作为——调控的主要发力点还是在财政政策上。通过切实的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过结构性减税,为社会的“休养生息”创造条件。同时,体制改革还当不断推进,继续呼唤创新精神,呼唤企业家精神。

  就路径而言,结构性减税的方向早已明确,即政府通过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在促进税负公平的同时,也将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但是,观察现实,结构性减税并非毫无动作,但速度不够快,量不足够大,这是问题的关键。

  强调财政手段须到位,就是指在加速推动减税的同时,还必须减到一定的量,真正触及痛痒。另外,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推动相关改革的加速,从体制变革中继续获取收益,则是在宏观调控之外非常紧要的命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