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树:收藏“深喉”怒揭收藏黑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0:3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吴树:收藏“深喉”怒揭收藏黑幕
近日,记者参加了翰海拍卖公司今秋的拍卖会,在会场上依然可见那些“熟悉”的拍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一次次的举牌,使一件又一件作品穿上了以“古董价”落槌的“精品”外衣。仿佛,那些翻着倍儿往上滚动的数字只是一个游戏,与人们现实中努力奋斗,渴望得到的人民币貌似毫无关系,好一派盛世收藏景象。

  在业界有“深喉”之称的吴树在他最近完成的“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终结篇《谁在忽悠中国》中,再度爆料业内不为人知的黑幕,此书继前两部作品一贯奉行的纪实风格,对中国内地文物市场进行整体盘点与剖析,有古玩行中诡谲与欺骗的离奇故事,有金融资本操控拍卖市场的黑幕,更有鉴定专家,甚至文物局、拍卖公司、作假的、盗墓的,方方面面种种利益链条的相互交织。市场上到底有多少黑洞?这般疯狂的市场到底暴富了谁?

  混乱的文物市场现状

  在如今物价高涨、在负利率的压力下,近期的收藏市场风起云涌火热异常。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现有文物拍卖公司多家,年拍卖额达数亿元。据吴树介绍,近30年,中国境内集结了收藏大军达8000余万,中国收藏家协会估计近1亿。在此背景下文物价格直线上涨,由于利润的驱动,各类资本纷纷流向收藏市场,出现的收藏投资陷阱众多,造假手段越来越高超,就连专业的收藏家们也绝大多数人交过“学费”。

  对此现象吴树说:“从物质层面上看,持续近30年的全民收藏运动,是一场招摇文化反文化、披挂传统反传统的‘金钱秀’,它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文物资源危机。由于游戏参与者的贪婪,我们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地下文化宝藏被盗掘殆尽,许多珍贵文物甚至在交易过程中破损毁坏。从精神层面上看,经过这几十年的瞎折腾,中国人好古藏古的传统文化志趣和收藏品位,已被现代文物投机者的满身‘铜臭气’严重浸淫,收藏活动早已成为一种纯粹的投资项目,伴之而来的知法犯法、投机诈骗盛行于市,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再从文化层面上看,全民收藏运动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文化轨道。”

  吴树根据各方面的统计和自己的调查分析,得出了一组数据:目前盗墓大军约10万人众,官方认为没这么多,民间则认为偏少。近30年来,出土、散落的地上地下文物约4亿件以上,如果按8000万收藏者计算,平均每人藏有6件出土文物。调查发现,许多个人收藏十分庞大,比如说浙江的一个私人博物馆,4000件基本上都是出土文物,按照《文物法保护法》来说,都是不合法的。被盗掘、基建私分古墓约200万座以上。200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被盗古墓20万座。走私出境文物约6000万件,民间普遍认为上亿。流散民间的文物数量约占全国私人博物馆除外的博物馆藏品总数的33倍,走私出境的文物数量约为40座北京故宫的收藏。

  疯狂的市场谁在赚钱

  吴树在采访瓷器研究泰斗耿宝昌先生时,老人家风趣地说:“全民倒古玩,中国古玩全玩完。”这个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轮敛古博富的全民收藏运动,到底让谁发财了?“当然不是倒卖假文物的农民,更不是血本无归的普通收藏者。”经调查发现,除极少数动手早、运气好的人挣了大票子,成为农村新贵外,一些靠盗墓、制假为生而又没有后台保护伞的农民,有的被判刑入狱,可怜的一点家产也被罚没。

  发财的是谁?据吴树分析是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为显性富人;另一类是贪官污吏,为隐性富人。“这两类人的物品无论真假、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中国的富豪收藏从一开始就明确地打上了‘投资’烙印,所以他们的收藏活动、还有他们的收藏品,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商业运作轨道,他们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需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暴利,农民们几百、几千元钱卖给他们的真假文物,到了他们手里,便可以拍出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说起富豪在市场上的呼风唤雨,吴树举了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富豪自制金缕玉衣骗贷案的案件。

  对于文物收藏市场上的既得利益者,吴树将它们梳理出了三个层次,其中有不同的人群在操刀。“老大”是若干个大的利益集团,在这个层次,收藏陷阱已不再是真品和赝品那么简单的问题。吴树在他的《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中揭示:这些利益集团有周密的规划布局和全方位的炒作手段,比如树立标杆、借题炒作、包装预展、托买托卖等,炒完元青花,又开始炒明清宫廷瓷器等等。“老二”是一些有一定号召力的知名收藏家,他们利用自己掌控的部分文物和对文物的话语权,在不同的阶段跟随“老大”的步调进行“煽风点火”。二者炒作手段相差无几,只是“老二”的拍品在级别、品位上略逊一筹。“他们通常掌握着一些高仿品,跟二三流拍卖公司进行合谋。”吴树说,“老三”则是各地所谓旧货市场上的古玩商贩们,这部分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实他们那些东西百分之九十几都是赝品。

  变换身份四处走访

  为了调查,吴树变换着各种身份:面对盗墓者,他是买主;面对造假者,他是艺术品经纪人;面对所谓的“鉴定专家”,他则是收藏者。随着调查的深入,制假卖假的链条、盗墓的真相、专家鉴定的猫儿腻一一浮出水面。在洛阳“青铜村”,吴树走访了一个家庭作坊,“只要故宫藏品图录上有的,这里一应俱全,形神酷似。”在给青铜器“做锈”的车间里,“七八个厚铁板焊成的长方形池子,有的分别灌满了绿、蓝、棕红色的化学药水,有的装了半干半湿的泥土。池子上面挂着乱七八糟的电线,像是做电解时通电用的。”女主人把吴树当成大客户,坦率地告诉他,他们通常会将做好的青铜器先放进配好的料里浸泡半个月

  左右,再放进化学土里埋上一阵儿,然后拿出来整理锈迹,最后在铜锈上面做一层包浆,大部分收藏者辨认不出真假。“一对仿商代的青铜爵,在这里批发价100来块钱,到了潘家园,大概在2000-3000元。若在古玩城上架,大概得卖上6000-1万元。这两年,还有许多小拍卖公司也拿这些东西去拍,成交价有的能到几万元。”

  在一个山区,吴树以买家的身份目击了整个盗墓过程。夜里1点半,盗墓贼带着他到达目的地——一处偏僻的山坳,三面环山,墓地面南,前方有一条河流过。放哨、掘墓……吴树趁着盗墓者干得热火朝天,摸出手机紧张地拍起了照片,却被发现,只得主动将刚拍的几张照片给对方看,一面解释说:“帮不了你们的忙,没事干,拍了几张月光底下的山林。”那夜,吴树亲眼看着盗墓者用雷管炸药将墓地炸开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竖洞,陪葬器物被一件件运送上来。其间,盗墓者还对他说:“等你们不掏钱买的时候,自然就没人再挖了……”

  对市面上所谓“鉴定专家”进行暗访,也是吴树的调查内容之一。

  他发现,仅北京潘家园一带,就有各类鉴定公司、鉴定中心十几家,大多生意火爆、收入不菲。在一个“鉴定大师”的办公室里,吴树为自己带去鉴定的两样东西交了600元鉴定费,为了能上拍卖会,他又交了3万元的“保管费及其他手续费”。趁着办手续的空隙,他粗略统计了一下,登记簿上20位委托人共交费50余万元……而经吴树调查得知,这位“大师”的考古系文凭是买来的,研究员职称是自封的,论文和专著是抄袭的,只有落到他口袋里的钱才是属于他自己的。“这几年,他起码赚了几千万元。”

  吴树说,做调查是件快乐但吃力的事,行动前一定要周密计划,才不至于露出马脚。但也有例外,一次暗访时,对方竟然搬出录像机,将他在中央电视台做的访谈节目播放出来,伪装身份被当场戳穿。

  近两年拍卖市场不仅大的拍卖公司成交火爆,就连一家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也生意兴隆,财运发达。许多拍卖公司门槛低、资质低、人员素质低,只要能赚钱,什么手段都敢用。有些干脆就专门干些替人洗黑钱、卖假货的勾当。根据吴树的调查,假如一般真正称得上是高仿的明清官窑走拍卖程序的话,目前景德镇的制作出来后行价在2万-8万元,一般不会在普通古玩城等中低端市场上流通,而是由境内外一些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一般都在出厂价的基础上翻高10-100倍。这中间的巨大差价,多半并没有落入景德镇制瓷者的口袋。

  吴树说,他曾买一张老纸请仿古高手复制一幅吴昌硕的《玉兰图》,连同买纸、装裱,买这幅吴昌硕的“名画”一共花了不到两万块。有趣的是,买回的那幅“吴昌硕”,竟被古玩城一位画商用一只宋代磁州窑梅瓶换去。半年后,吴树发现这幅画竟然在外地一家拍卖公司亮相,并以8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由此可见,拍卖行的乱象与暴利。

  吴树还谈到一些西方拍卖行将中国文物被炒成了天价,也获利颇丰。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本土富豪和西方古董商们的金钱游戏中被迅速边缘化、泡沫化,变成了中外资本大鳄们的附属赌场和游乐园。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新富豪海外夺宝的这10年当中,全世界可以查到的大大小小拍卖行一共卖出中国文物近百万件。在所有的交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拍品的卖家绝对是西方人,70%以上的买家全是中国富豪。换句话讲,在过去十几年当中,中国富豪平均每年都要为西方世界造就几百个“一夜暴富”的百万富翁。如佳士得以两个亿拍出的“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将元青花推上天价,吸引了众多藏家对青花的追捧,使收藏完全变为商业运作和投资,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乱象丛生的原因

  根据吴树的数年暗访调查,他认为,中国现行文艺及艺术品市场的游戏规则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第一,中国现行文物市场几乎整体违法,道理很简单,绝大部分商品属性、交易手段,不是违反《文物保护法》就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再一个就是二级市场——拍卖公司这一块。鉴定专家没有操守,如今的“伪专家”遍地开花。吴树告诉记者,北京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李知宴先生给他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福建搞收藏的居民,看中了一件元青花梅瓶,找当地的专家鉴定后告诉他价值600万元,于是他就把房子卖了,花几十万元把那件东西买下。后来他到北京请李知宴先生鉴定完全是赝品,后悔的拿脑袋往墙上撞。有些专家甚至为了利益故意作弊,以假乱真。前不久“假金缕玉衣事件”成为国际笑话,很是说明问题。

  目前文物鉴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准入制度,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没有标准可依,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几乎没有门槛,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门申报,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亟待弥补。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现行文物艺术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假货横行却无人管理。

  收藏热是显示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吴树认为收藏市场现状尽管荆棘遍地、困难重重,法律法规滞后,要解决诸多“中国式难题”还有很多困难,几十年的瞎折腾,传统文化志趣和收藏品味,已被投机者满身“铜臭气”严重浸淫。他期待文物收藏行业乱象丛生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