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救欧洲?提法不成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7: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救欧洲?提法不成立!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发表主题演讲。

  蓝厅瞭望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谈中欧关系——

  欧债危机阴霾迟迟不散,中欧关系也随之变得微妙复杂。在如此背景下,12月2日,以“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为主题的第五届“蓝厅论坛”在中国外交部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傅莹、驻华外交使节、媒体代表等约240人出席。本报记者受邀参加“蓝厅论坛”进行现场报道。

  傅莹发表了题为《中欧伙伴关系迎难而进》的主旨演讲,还回答现场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演讲中,傅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结合亲身体会,阐释了新形势下中欧关系的现状、发展前景和中国政策主张。

  傅莹特别强调,中国救助欧洲的提法不成立,欧洲的未来掌握在欧洲人自己手里。

  欧洲有能力自救

  傅莹先从历史谈起。她表示,尽管中欧关系历经几十年风雨,但中国政府促进中欧合作的政策一脉相承,中国始终把发展同欧洲的关系作为外交的一个战略方向。

  傅莹表示,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欧关系没有倒退,反而迎难而上,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新水平。她说:“今年,中欧之间的互访级别和频度都超过往年,应对危机成为加强中欧领导人联系的纽带。中欧贸易合作逆势增长,与中国强劲的经贸合作为欧洲企业克服危机的负面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对欧投资开始起步,为双方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傅莹认为,尽管国际上不少人对欧元区和欧盟的前景担忧,但在中国,大部分人对此还是抱有信心。傅莹说:“我相信,欧洲国家有智慧、有能力、也有充分的资源励精图治,大力改革调整。也许,危机后欧洲一体化建设会取得新的进展。欧洲的未来掌握在欧洲人民手中。”

  中欧经济勿“政治化”

  傅莹指出,欧债危机也暴露出中欧在信任上存在的弱点。金融危机以来,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西方国家“政治化”倾向严重。傅莹说,中国毫无利用金融工具谋取权利的打算,中欧之间的合作关系互利互惠。中国加强同欧洲的经济合作,这是欧洲克服困难迫切需要的。

  傅莹特别补充道,中国救助欧洲的提法并不成立,欧洲也许误读了中国外储的管理方式。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但这笔钱只是一笔储蓄,不能另作他用。外汇储备不是财政收入,不是总理或财政部长可以使用的钱。她说:“我们无法在国内动用这些钱来扶贫,我们也不能将之用于支持国外发展。”

  对于有西方批评中国消费不足,傅莹表示,中国不能走信贷消费、超支消费的路,因为这在金融危机中被证明是错误的。

  蓝厅论坛

  蓝厅论坛是我国外交部创建的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及公众等中外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旨在为社会各界和地方就中国外交政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新渠道。论坛取名于活动举办地外交部南楼“蓝厅”。

  (责任编辑:刘阳禾)

  

  

  2日第五届“蓝厅论坛”现场。

  增进中欧关系 三个努力方向

  傅莹在演讲中表示,增进中欧关系应该朝三个方向努力:

  第一,要培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意识。

  欧方需要加强对中国发展水平和发展道路的理解和尊重,而中国对来自欧洲的批评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对有道理的要逐渐改进,对于一些误解和偏见,需要坚持不懈的多做说明;

  第二,要坚定互利共赢的观念,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重视欧洲在华企业的关切,同时也希望欧洲能够采取措施为中国企业到欧洲去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

  第三,要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增进中国和欧洲各国公众层面的了解。

  明年,中国和欧盟将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规划和促进中欧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傅莹最后表示,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轨道,而这些实现快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都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带来大的动荡或战争,而且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像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应该思考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傅莹相信,正确的选择是接受并且欢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并且从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文、图/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希怡 赵琳琳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