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将事实摆清楚把道理说明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01: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围绕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近来出现不少质疑声。有人指“乳企绑架国标”,进而导致标准下降。对此,卫生部作出回应,称企业不可能“绑架”标准的制定。但这个回应,并未能完全消除怀疑者的疑惑。

  类似这样的情况,近年来经常出现。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或一个标准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质疑,接着民众纷纷怀疑,政府再出来表态、辩护和解释。长此以往,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就形成了一道不信任的墙。

  我们认为,类似政策和标准制定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透明和理性的讨论问题的气氛,把事实摆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这个工作越充分,政策和标准出台后就越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我们既反对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不够、专业意见不彰显的“官僚化倾向”和“既得利益干扰”,也反对那种凡是涉及政府政策就进行异议和不良猜测的“反对派立场”。

  以这次乳品新国标的制定来说,衡量标准好坏的关键在于,标准制定过程是否坚持了“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采纳信息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程序正义。

  乳品新国标,直接关系民众的健康与安全。民生无小事,尤其此类牵涉千家万户、关乎民众健康的行业标准,其出发点必然是要以人为本。过去几年中,中国乳业出过不少问题,“三聚氰胺”的丑闻让行业公信力受到了严重伤害。这些问题的主因是行业发展过快,企业在利益驱使下背离了基本的、以消费者健康为前提的底线。因此,乳品新国标的制定,必须以民众健康为重。如果标准偏了,以后的执行又怎么会好得起来?

  同时,新标准的制定,确实也有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问题,即在保护民众健康的前提下,考虑行业上下游的情况。如果脱离现实制定标准,看起来固然不错,但很有可能在执行中非常吃力,甚至沦为“伪标准”。

  因此,制定乳业行业标准,需要集聚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专家、行业领导型企业,特别是消费者利益代表等各方面的智慧与力量。有卫生部门官员在解释并非是“乳企绑架国标”时称,“在审评及以后环节,绝对没有企业参与”,试图以此说明这个标准的公正性。

  我们反对“乳企绑架国标”,但在我们看来,与其用“绝对没有企业参与”的说法来证明“好标准”,不如客观地说明,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本身并非坏事,关键是如何控制好企业参与的程度,保证标准制定的公正性。

  为什么不能回避企业参与呢?纵观国内外的产业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贴近日新月异的市场,对所在行业的国内外情况、标准最为了解。在国外,大量的诺奖得主和专利、标准都出自企业。在国内,事实上,也有很多行业标准是由企业参与制定的,很多行业的国家级实验室、很多部委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都在企业里。我们当然反对简单地“把企业标准行业化”,但是,如果连最了解行业的企业的想法也不参考,我们就只能依靠其实离现实很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行业管理者等等来下结论,这种结论就一定更科学和有保障吗?

  只有在真正了解现实的基础上,我们的标准制定才能更理性,才能执行得好。这个过程是不是符合程序正义,是不是充分透明,是不是客观中立,是不是尊重和吸收了各方意见(包括国外同行的意见和经验),这才是问题的重点所在。行业中的企业也是“标准”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用恰当的方式参与标准制定,本身无可厚非。

  所以,一个标准的制定过程,不是要排斥企业,而是要向公众说明,这个过程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各方都坦诚而实事求是地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参与,取得最大共识,立足现实但有所超越。

  乳品新国标的制定,没有企业参与,是幼稚的;只听企业声音,是蛮横的。如果一开始就把情况和道理说明白,整个过程中也开放透明,就不会出现新国标一公布,专家即开始质疑、政府开始辩护、民众依然疑惑的情况。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期,转型期也是容易起矛盾、起猜疑的时期。把事实摆清楚,把道理说明白,显得特别重要。这要求我们基于事实和理性发言,不盲从也不上纲上线。要相信只要襟怀坦荡,负责为公,制定政策并不是“总有哪头不讨好”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整个过程老是给人一种掖着藏着的感觉,因此导致政府有时“吃力也不讨好”,反而越描越黑。

  中国的问题很复杂,需要各个方面用理智讨论问题,实事求是,同时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真实立场和观点。我们既不能容许私利主导公共政策,也不能形成一种凡是沾上企业、牵上政府就是“绑架勾结”的思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从来不可能通过加剧分歧、猜疑和分裂来实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