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兴风作浪的债(右头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01:0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从令众多西方经济体深陷泥淖的欧债危机到国内投资者闻风抛售的地方债务,到令地方政府焦头烂额的高利贷,再到又有卷土重来迹象的“三角债”,2011年,各种“债”轮番登场,兴风作浪。

  地方债务:考验政府智慧

  6月底,一条关于“云南城投无力还本”的传闻在京城交易员圈中疯传。消息一出,不仅多只城投债出现恐慌性抛盘,且自7月上旬起,城投债发行陷入停滞,且一度成为“市场上流动性最差的品种,想抛都抛不出去”。

  后经证实,此次“风波”只是缘起公司现金流短期出现紧张,且早在5月上旬,随着云南省政府出面协调,所谓“债务危机”实际已提前解除。不过,此事依然令各方目光在今年数度聚焦扑朔迷离的地方债务问题。

  据审计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达到10万亿元。审计署并指出,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存在风险隐患。

  【分析】政府性债务系“双刃剑”,适度举债可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但超越自身财力举债,则危害经济社会稳定,影响政府信誉,如何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制度,既方便社会有效监督地方财政,又促使资源有效率配置,仍将考验政府智慧。

  欧债危机:外贸企业的“痛”

  今年以来几乎从未从媒体显要位置撤出过的“欧债危机”看似与中国普通百姓的关系不大,却是大量出口企业心中的“痛”。

  宁波服装生产商李先生对于欧债危机的影响“痛”感颇深:“下半年开始欧美订单比去年减少了很多,而且客户下的订单量也在明显减少。”

  受此影响,出口企业越发积极加强开拓新兴市场及国内市场。调查显示,42%的企业未来数月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拉美、中东、非洲、东欧以及亚太地区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近20%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加强在国内市场渗透。

  【分析】对于2012年的出口,不少企业仍持审慎乐观态度:约29%的受访公司预计明年对欧洲的出口将会有所增长,34%的企业则认为销售会保持平稳,仍有接近四成的受访企业预期对欧出口量将进一步下跌。

  铁道债:从“遗弃”到“追捧”

  今年债券市场最戏剧性的一幕,莫过于铁道债的“冷”“热”大逆转:从年中抛压沉重的“烫手山芋”到临近年末“众人追捧”的香饽饽。

  10月末招标的200亿元铁道债遭遇机构“疯抢”,其中7年期品种中标利率4.93%,投标倍数竟飙至16.87倍!而仅仅三个月前,铁道部发行的200亿元的一年期短融,却遭遇罕见的认购不足;同时,二级市场铁道债收益率直线上涨,票面价格短期跌幅超过7%。

  【分析】政策支持短期化解了铁道债再融资危机,不过,随着铁路建设投资规模扩大,未来铁道部负债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资产负债率可能进一步上升,其财务稳健性依然是各方关注焦点。

  高利贷:民间借贷需要新思路

  2011年是民间借贷危机集中爆发的一年:除影响最广的浙江省外,民间高利贷危机还波及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多个省区。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温州市大约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活动。

  【分析】各地爆发的“债务危机”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产能过剩,实体经济缺少投资机会,使得经营实业越发困难,资金纷纷转向民间放贷或资产投资领域。

  三角债:经营环境恶化下的蛋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企业间形成大量三角债,曾是中国经济难以明言的痛楚;二十多年后的今年,“三角债”似乎又有卷土重来迹象。

  已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数应收账款:据统计,近1700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计接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超百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幅超过100%。

  有钢铁行业人士甚至认为,现在看来,此轮“三角债”持续时间将会较长,“现在不仅仅是资金紧缺问题,而是有很多以前从没亏损过的钢铁企业都已出现亏损”。

  【分析】“三角债”问题反映国内市场经营环境恶化,企业经营情况变化,问题或许并不像20年前那样严重,但对于中国的金融系统来说,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