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井冈山:红色文化助推旅游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0: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井冈山:红色文化助推旅游升级

  红军后人、井冈山龙潭景区内保洁员江满凤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李方

  

井冈山:红色文化助推旅游升级

  在井冈山黄洋界上重走一段红军路 摄影/李方

  中国经济网井冈山12月6日(记者 李方) 巍巍五百里井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井冈山红色旅游迅速升温。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展的对待井冈山的历史和现实,如何将保护革命历史遗址、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是井冈山人必须深思的课题。

  11月28日,记者跟随中央新闻媒体记者采访团一行深入井冈山,走入“一炮定乾坤”的黄洋界炮台,听一堂生动的红色课堂,看一场600名红军后代及当地群众演绎的《井冈山》,感受井冈山革命精神文化,探寻井冈山红色旅游新概念。

  重走一趟红军路

  1928年,红四军在黄洋界顽强抵抗由湖南、江西两省进攻的敌军,以不足一营之力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两句诗是当年黄洋界保卫战险恶情景的真实写照。黄洋界崎岖的山路上,一团身着红军服、肩挎土枪、后背斗笠的“红军团”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虽是接近12月的寒冷天气,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却都退去外衣,看来重走这段红军路不但付出了辛劳,也洒下了“汗水”。一名首先登到最高处歇息的年轻“红军”告诉记者,他们从温州过来,此行专门来井冈山体验当年红军革命的艰辛,“光是走上山就很累了,实在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是怎样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革命的。”

  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井冈山市行政学校常务副校长卢书涛向记者说道,如今,在井冈山上重走红军路,接受体验式教学的学员随处可见。看来,走一趟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听一堂传统课,已成为很多游客上井冈山来的“必修课”。

  红军后代“讲活”历史

  “父亲积劳成疾,但仍坚持带病工作,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曾给予特别保健,但父亲婉拒不受,经过很多次劝说后,他才勉强接受……”步入江西干部学院讲堂,彭显伦少将之子彭程正在讲述父亲的朴素生活,不少在场学员为之动容。

  这是江西干部学院组建的红军后代授课团,通过讲述父辈的故事与学员一起追忆革命先辈的事迹。卢书涛告诉记者,井冈山拥有100多处革命旧迹旧址,其中21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这样的红色培训是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在讲堂的墙壁上,张贴者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留下来的“绘画作品”:鲜红的党旗,巍峨的五指峰,飞笔而书的“发扬井冈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等字眼,是学员听完革命先辈事迹后的深刻感受。一位学员告诉记者,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不讲空话、套话,真实又平凡的红军故事恰恰带给他们最大的感动和鼓舞。许多学员表示,他们回家后会将这段经历告诉家人和朋友,鼓励他们都来井冈山,听一堂这样的课。

  课堂外,彭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红军后代授课团中的大部分人不是从事政治理论教育的专业人才,但他们很愿意来到井冈山,特别是对年轻人讲述当年的故事。“有些事情看起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彭程说。

  600名井冈农民演绎《井冈山》

  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红绸化作血海和红云,一颗明亮的巨型党徽冉冉升起,红军队伍在远方的深山密林里穿行,乡亲们撑着竹筏为红军送红米饭和南瓜汤……这就是由600名红军后代及当地群众演员参演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

  脱下演出服,他们是井冈山里普普通通的农民;穿上红军装,他们是参演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的演员。在演出中担任连长,来自茨坪村的严瑞华感慨地说,他的外公和爷爷都参加了红军,现在自己可以演当年祖辈经历过的革命事迹,感到非常荣幸。

  井冈山旅游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井冈山》自2008年正式公演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00名演员完全采用当地红军后代及农民,也是井冈山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责任编辑:李雨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