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目使用人民币汇率"跌停板"概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06: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几天,国内各大媒体跟随海外媒体连续地使用“跌停板”概念来炒作人民币汇率由升转降,给投资者造成很大误导。
必须强调,所谓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跌停板”并非国内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升值趋势逆转,最近几天,国内人民币汇率市场有涨有跌,总的趋势仍然处于上涨通道,与所谓的“连续五天跌停板”相距甚远;另外,在香港即期人民币汇率市场引入做空机制,做空可以赚钱,因此下行趋势明显一点可以理解,并非恐慌性下跌;更需指出,所谓“跌停板”不是科学的界定,而是媒体炒作的语言。由于香港即期人民币汇率市场刚刚开办,为了控制涨跌幅,沿用了国内市场的传统手段,即每天的交易波动区间按当天早盘公布的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计算波动幅度,超过了,当天交易价格不能再突破。此种做法类似于股票市场的跌停板限制,但比例相差甚远。其实,即使是在连续触及跌停板限制位后,实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幅度仅仅两分钱左右,而国内银行间人民币汇率市场,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最近10个交易日还上涨206个基点,尤其是综合汇率水平仍然处于上涨趋势中。
现在很多原来主张人民币应该贬值的学者,一看到所谓的急跌,就呼吁政府干预,难道态度转变比市场还快。必须强调,正是为了减少外界对中国政府干预汇率市场的批评,同时为了更准确地传递宏观经济信号,更多的让市场决定汇率涨跌,我国政府才决定开办香港即期人民币汇率市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不能止步的,更不能因为人民币汇率刚刚下跌了几天就大惊小怪。
干预人民币汇率莫如旗帜鲜明地保增长。
我觉得,人民币汇率在香港即期市场出现所谓的连续“跌停板”现象很好,它向国内的宏观经济调控恰当地发出了预警——而这种预警机制恰恰是过去是没有的,或者是不充分,不及时的。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但这个风险有多大,很多信号反应滞后,没有量化。而人民币即期市场连续5天触及“跌停板”限制,发出的信号是明确的,是有量化预期的,它预示了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个月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GDP增速很可能跌破8%。如果不及时地采取保增长措施,明年一季度很可能出现GDP跌破7%的极端数据。而这是典型的硬着陆“红线”。
人民币即期市场汇价连续下跌,还反映了人民币利率远没有市场化,中国央行在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定价的情况下,突然间下调存准率,而且几天不做说明,引发市场信号混乱,股市暴跌。加之经济下滑明确——贸易顺差和经常帐盈余都下滑,当然地引发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
经济不好,汇率下滑,这是正常的。但必须对老百姓和投资者讲明,中国经济并非像那些做空中国的人所宣传的那么差,人民币汇率兑美元贬值,并非人民币综合汇率贬值。还需要看到,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股市下跌,与欧债危机导致全球流动性紧张相关,与避险资金出逃,热钱撤离相关。全球经济都不好,几乎所有的货币兑美元都在下跌,不能因为人民币汇率跌了几天,就说人民币贬值趋势确立,对人民币失去信心,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
我坚决地相信,未来人民币将延续这几年的升值趋势,因为这个趋势还远远没有走完。
鉴于人民币汇率近期的表现,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过去几个月到处宣传的看法:中国的制造业和商业环境在恶化,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进入了熊市周期,尤其是近几个月出现了富人海外“投资”潮——其实是逃跑。这些现象必须纠正。纠正的方法不是政府继续干预人民币汇率,而是果断地采取保增长的措施。有区别地增加贷款和流动性,使得经济恢复强劲增长。保增长,就是保信心,保未来。
人民币即期市场出现连续地贬值,向我们发出的不是直接干预汇市的信号,而是必须保增长的信号。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