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和三洋或熬不过2012(IT风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史燕君实习生 胡哲
索尼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做强其移动通信领域,爱立信也可专心应对华为等电信运营商的挑战,对手机生产来说也简化了相应的流程
诺基亚才退市,近日又传出索尼与爱立信“分手”、三洋将改名为松下的消息。在高速变革的技术下,大牌的远去更加深刻地阐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
12月7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向索尼中国致电求证,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但有媒体报道,索尼和松下两家的高管早已有意透露旗下品牌可能消失的消息。事实上,索尼爱立信早已被列在国外“2012十大可能消失的品牌”的榜单上,到底何种原因让索爱和三洋陷入“2012”的魔咒中?
索尼割“爱”
索尼爱立信是2001年索尼与爱立信成立的合资企业,当时智能手机尚未兴起。而索爱凭借着索尼强大的拍照和音乐功能及爱立信的通讯技术一时间广受热捧。然而,随着智能手机革新,在iPhone、HTC等品牌年销售翻番时,索爱手机销量从2008年的9700万部降至去年的4300万部。索爱管理层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销售还将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索尼和爱立信这对维系了十年的“情侣”最终提出了分手。今年10月17日,索尼就表示,将以10.5亿欧元现金收购爱立信所持的50%索爱股份,且爱立信不再涉足终端。这意味着索爱将成为索尼的全资子公司。
索爱高管克里斯蒂安·蒂尔表示,索爱将于明年年中前在品牌中终止使用爱立信这一名称,并致力于成为一家纯粹生产智能手机的供应商。在蒂尔看来,由于索爱已决定逐步停止功能型手机的研发工作,索尼旗下手机业务部门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营销和广告渠道。
“索尼与爱立信的分离对两家来说反而是件好事。”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如此一来,索尼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做强其移动通信领域,爱立信也可专心应对华为等电信运营商的挑战,对手机生产来说也简化了相应的流程。项立刚同时表示,索爱分离仍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收购爱立信股权的交易需监管部门批准。
三洋姓“松”
与索爱同病相怜的还有三洋品牌。据相关媒体报道,从2012年4月开始,三洋品牌也将被其母公司松下放弃。松下公关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利姆早前表示,其实松下在2010年10月就已经定下计划要将三洋旗下的消费品品牌逐渐融入到松下品牌当中,而三洋在日本的约1500家零售店也将陆续更名为“松下”。
此前,松下决定,在明年4月三洋电机、松下电工子公司化完成后,将全面启动业务重组。计划从2012年4月开始,原则上全面弃用三洋品牌,其中就包括充电电池业务。不过由于三洋的洗衣机和冰箱业务已经出售给了海尔集团,因此将得以继续保留。
不过,相较于“索爱”的分手,拥有65年历史的三洋品牌的消失显得更为悲壮。三洋的衰退起始于2002年,由于看重三洋的电池业务,2009年松下收购了三洋,但仍无法挽救全球业绩每况愈下的三洋家电业务,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松下还对三洋的家电业务进行了分拆出售。
“三洋品牌影响力的衰弱成了松下的一大软肋。”家电行业研究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对记者表示,虽然松下对其注入了资金和技术,却未能拉动业绩,因此,在保留三洋关键业务的前提下对品牌名称进行改造是松下最好的选择。罗清启表示,由于部分海外市场三洋品牌知名度高于松下,因此有可能被保留,合肥三洋在中国洗衣机业务上的优势也可能使品牌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