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网民议乳品新国标:只有“透明公开”才能服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乳品新国标再次引发热议,诸如“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部分企业私下接触专家”“关键性指标在最后一刻被推翻”、“要求公开乳品新国标起草过程”等不绝于耳。

  对此,有网民认为,乳品新国标再次引发争议,除本身存在问题外,深层次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有网民表示,国家标准是“公器”,化解质疑必须从标准制订程序、原则入手,制定细节也应向公众公开。

  对乳品新国标有疑惑

  有网民总结了新国标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新国标”涉嫌被大企业绑架;二是新国标讨论形成的终审稿中两项关键性标准(即每毫升鲜乳含有的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 百 克 鲜 乳 蛋 白 质 含 量 不 低 于2.95克)在最后“被神秘翻盘”,有暗箱操作之嫌;三是具体起草单位和个人并没有公开,标准制定过程不透明。

  署名“大脸娃”的微博(http://weibo.com)指出,从最受关注的两个指标之一———生鲜乳菌落数来看,按照某些专家的说法,老国标将菌落总数分4个等级,一级低于50万个/毫升,四级低于400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实际要求更严了。但要知道,欧盟与美国的此类标准是10万个/毫升,相比较而言,显然我们的标准非常落后。而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 .8克,比原来标准降低。

  署名“碗面茶”的微博指出,虽然按照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言,企业代表只参加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立项与起草环节,根本没有参与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环节。但最终的菌落总数标准与企业起草标准暗合,恐怕不是偶然,据此称乳业巨头绑架了乳业新国标并不为过。而卫生部官员的回答,只是就乳品新国标的制订程序正当性而言的,并没有提及乳品新国标的某些关键数据是否体现了乳业巨头的意志,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答疑解惑不到位

  不少网民指出,乳品新国标与其说是指标上碰了质量红线,不如说是制定和实施过程碰到了社会信任这个“新门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规范,至今标准仍与国际水平有差距,在公众心里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署名“魏英杰”的博客指出,乳品新国标已于去年3月公布,为何一年多来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一者,是因为许多人受专业限制,看不懂新国标。而这又说明,对于新国标的解释和宣传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到位。二者,这也表明了公众对新国标的高度关注。毕竟,新国标关系到公众能否对国产乳制品重新恢复信任。三者,这还反映了新国标制定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这才导致公众疑虑重重。可见,新国标能否取得公众信任,还得看接下来相关部门怎样做好解释工作,或者接受质疑,重新审视、修改乳品国标。

  署名“王中王”的微博也指出,本次争议焦点已从标准本身是否合理发展到标准制定的程序性问题。从表面上看,乳品新国标的确存在未公布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等程序缺陷,必须改进。但从深层次看,新国标多番争论仍未平息,还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上存在的普遍不信任情绪有关。

  最佳方式是“透明公开”

  有网民指出,我国食品标准制订中的“风险交流”工作并没有很好开展,国家标准最终服务的是全体公民的安全健康,因而要更多吸纳民意,不能只由监管部门和企业“说了算”。

  署名“天坛地坛”的博客指出,其实,让企业参与并不是坏事,因为企业了解市场前沿状况,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行业需求、专业标准等信息。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起草,问题并不大。重要的是,不能光是允许企业参与进来,却把消费者或中立的科研机构排除在外。

  署名“概念改念”的博客指出,把乳品新国标的制定比喻成一场投票,如果只有企业、政府部门和专家手头才有投票器,势必会加剧受新国标影响最大的消费者的不信任感,导致他们用脚投票。新国标之所以屡受质疑,原因就在这里。而若想找回信任感,最重要的是增加信息透明度。

  (记者 夏保强 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